殷商遗址出土的铭文:



殷商甲骨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郭沫若认为这个词是“妇好”两个字,并且猜测这个“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妻子)。

殷商甲骨文中经常提到“妇好”带领军队打仗和主持祭祀,所以人们就认为“妇好”是一个女英雄。于是,网络上纷纷出现了“女英雄妇好的故事”以及“妇好和武丁的爱情故事”等等文章。

但是,把那个词说成是“妇好”只是郭沫若的一家之言,这个说法漏洞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郭沫若的说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那个词根本不是“妇好”两个字。


笔者认为,这两个字是“帝鸮”。帝就是王,鸮就是商,所以“帝鸮”的意思就是“商王”,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


这个被认为是“妇(帚)”字的符号实际上是“帝”字,这也可以解释很多甲骨文里带“妇”字的词。如“妇妌”实际上是“帝妌”,是商王祖庚的名字。


“帝”字:


这个符号为什么是“帝”字呢?

殷商王族的先祖来自西伯利亚地区。远古时期,西伯利亚Q系基因的人群一部分东渡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第安人。另一部分南迁,建立商朝。也就是说,殷商王族和印第安人同族。


殷商甲骨文里还有一个“帝”字,这个字是现代汉语中“帝”字的来源,这个“帝”字很可能是来自苏美尔符号。在殷商时期,这个“帝”字一般是用来表示已经去世的先王。



也就是说,这个“帝”字只表示已经去世的商王。如果表示在世的商王,就用前面提到的那个如同印第安首领头上鸟类羽毛的“帝”字。

商族人心目中的始祖——帝喾(头上带着印第安首领的羽毛):


印第安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那个被郭沫若当成“妇”字的符号实际上是“帝”,代表商朝的最高统治者。

“好”就是“号(鸮)”,就是猫头鹰


下面是被郭沫若认为是“妇好”的甲骨文: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左边那个字不是“妇”,而是“帝”。右边那个字是“女字旁”加一个“子”或“号”。

笔者发现,殷商甲骨文中的“子(hao)”和“号”是同一个字。


殷商王族的姓氏——子(好、鸮):


这个字就是殷商王族的姓氏,“子”就是“号”,就是鸮,鸮就是猫头鹰,就是玄鸟。这个“子(鸮)”的现代发音是xiao,古代发音是hao。也就是说,“子”字在古代和“好(号)”字是同音字,都是代表殷商图腾——猫头鹰(玄鸟)。


由此可见,所谓的“妇好”实际上是“帝鸮”。“帝”代表王,“鸮”代表商,所以“帝鸮”就是商王,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


可以看出,代表猫头鹰(玄鸟)的“鸮”字有很多写法,除了“子(号)”和“好”之外,还有下面两种:



第二种(玄鸟)出现在甲骨文中的情况:


这三个字常被解读成“玄鸟妇壶”四个字,实际上应该是“帝鸮…(第三个字不认识)”三个字。有可能是“帝鸮壶”,就是商王用的水壶。

不论是“鸮”还是“玄鸟”,都是代表商朝的图腾——猫头鹰。


殷商甲骨文里提到“高祖夒”,很多人都认为“夒”是代表猴子。实际上,“夒”也是猫头鹰。




“妇好墓”(帝鸮墓)出土的鸮尊:


可以看出,殷商王族对猫头鹰(玄鸟)有着高度的崇拜。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殷商王族是一个崇拜猫头鹰的印第安部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殷商甲骨文中那个带领军队打仗和主持祭祀的“妇好”根本不是什么“女将军”,而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帝鸮(商王)。


由于郭沫若把“帝鸮”说成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种荒谬的谣言。

比如下面这段甲骨文卜辞:

贞(问):妇好有取乎?贞人(答):唯祖甲取

贞(问):妇好有取乎?贞人(答):唯祖乙取

贞(问):妇好有取乎?贞人(答):唯成汤取

很多人对这段卜辞的解释是:妇好去世后,她的丈夫武丁非常想念她,于是给她配了“冥婚”,让她和祖甲、祖乙、成汤等人结婚。

这是非常荒唐的。

这段卜辞的意思是问:有人能达到“帝鸮”的级别吗?或:有人能配得上“帝鸮”的称号吗?或:有人能取得“帝鸮”的地位吗?

有些人根据甲骨文卜辞而认为“妇好”死于难产,这更是无稽之谈。

原卜辞的意思是问:以前的帝鸮(商王)已经去世了,新的帝鸮能顺利出生吗?

答:不吉利

答:诞下的是女婴

答:很快就夭折(去世)了

有些人根据甲骨文里的这些只言片语就认为“妇好”死于难产。


再者,根据甲骨文来推论,如果把“妇好”看成女性,那么“妇好”应该和武丁是同父同母的关系,是亲兄妹或亲姐弟,怎么可能是夫妻关系呢?所以说,那两个字根本不是“妇好”,而是“帝鸮”,就是商王。甲骨文中记载的那个和武丁同父同母的“妇好”,实际上就是武丁本人。

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里记载了三十位商王,而近代人根据甲骨文归纳出三十多位商王。

如果甲骨文中“妇”是“帝”的误认,那么,带有“妇(帝)”的人名多达六十多位。比如妇婐(帝婐)、妇鼠(帝鼠)、妇?(帝?)、妇奻(帝奻)、妇娂(帝娂)、妇汝(帝汝)、妇姓(帝姓)等等。不能排除有“同人异名”的情况,也就是同一个人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字。但可以肯定带有“妇(帝)”字的人名超出了三十多位,也就是说商朝的帝王数量可能比《史记》里记载的还要多。


现在的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很可能就是殷商王族后裔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