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学习笔记005——中古音向普通话演化规律

1.1中古声母到现代普通话演化

(1)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

(2)唇音分化(一二四、三开还是帮组,三合分化为非组)

(3)齿音合流(知、庄、章合流为普通话卷舌声母zh这一组)

(4)尖团合流(精组或见组+细音,腭化)

(5)零声母化

1.2上古声母到中古声母演变(切韵)

(1)舌音分化(端组分化为端组(一、四等)、知组(二、三等))

2.1主要元音从上古到现在普通话的变化:

主要元音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舌位图也没有变化,但是他们代表的字义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框架没变,内容变化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2.1.2主要元音从中古汉语到普通话的变化

(1)普通话舌尖元音后起:资此思(南宋),知齿诗(元),ɚ(清初)。他们都从i演化而来。

(2)ɤ的演化:清初由中古-k的一部分入声字产生,接着歌戈(a/o/ɤ)韵字变成ɤ韵,再接着车遮韵(ia/ie/ɤ)加入ɤ韵的阵营,至此ɤ形成。

-k入声多为:宕江摄一等入声,曾梗摄一二等入声,咸山摄一三等入声。

歌戈韵来自果假摄一等韵,

车遮韵来自果假摄三等韵。


2.2 韵头从上古到现在普通话的变化

(1)上古二等有—r—介音,到中古消失

(2)上古三等没有介音,中古出现—j—介音,一直延续到现在。

2.2.1中古介音到普通话变化

2.2.1.1开口变合口:现代普通话-uo的影响,很多字本来不念uo的都吸引(类化作用)过来,如“我落多左”,“莫泊诺作托”,“觉狱学”,“鱼徐除居虚”等。

2.2.1.2,合口变开口:

(1)主要是唇音字,因为异化作用啊,唇音排斥u介音。如“本美门杯”等,

(2)n/l一类的声母排斥u介音,如“内雷恋”

2.2.1.3,洪音变细

凡是中古二等牙喉音,变细音。如“江巷皆佳奸孝”等

2.2.1.4,细音变洪音

(1)主要是i失落,普通话卷舌声母与j介音排斥。卷舌声母主要来源中古知庄章系字。(2)中古复合介音[iu]的失落演化为[u],如“风规为武伦”



2.3 韵尾从上古到现在普通话的变化

(1)上古入声韵(p/t/k)韵尾,中古还有,现代普通话消失

(2)上古闭口韵(-m演化为-n)



3.1声调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的变化规律:

(1)平分阴阳(清声母阴平,浊声母阳平)

(2)全浊上归去

(3)次浊入归去

(4)全浊入归阳平

(5)清入派四声

平声分阴阳(最先叫清浊),清声母送气不送气的都是阴平,浊声母为阳平字,浊声母清化后,按照「平送仄不送」,所以浊声母阳平字清化为送气清声母阳平字,不送气清声母应该没有阳平字,后来为啥有了呢?清声母入声字入派四声的结果。

编辑于 2021-06-23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