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饰集汉、唐、明三代服饰特色,进一步强化了“十字形”的平面结构,袍、衣、袄均为整幅料子对合,成“一剪法”。由出土文物可见,尽管明出现了下摆开衩加缝补角、下裳褶裥等形制上的改良,但是其基本结构依旧继承唐、宋。
接下来我们就将对明形制的汉服做简单的介绍,鉴于篇幅不宜过长,本篇将会着重介绍明女子日常便服。明女子基本穿搭层次原则上是长衣配长外套,短衣配短外套,过膝则为长。上衣,第一层为汗衫,然后是衫或袄(“单衣为衫,夹衣为袄”),最后就是披风或比甲。下着第一层则是裈,第二层是袴,最后就是裙。
明白了基本穿搭后,具体服饰形制以及相关的历史墓穴知识将开始呈现给大家!
明代袄衫主要分为大襟与对襟,领则主要分为直领、圆领与竖领(又称立领),方领数量比较少,琵琶袖为明制衣服中常见袖型
明中期则是直领大襟短衫/袄加马面裙。明嘉靖年间,开始圆领衫/袄搭配马面裙。长袄通裁开衩,腋下没有辟积。圆领袍长度应当垂到足面,不露/微露裙襕。嘉靖初期直领大襟衫/袄加马面裙,其中衣衫逐渐变大,流行大袖,袖型则偏圆。
万历年间,出现竖领长衫/袄搭配马面裙,至崇祯,长衫/袄外搭披风开始流行。披风在明代是女子便服,直至清才礼服化,但仍以通袖回肘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