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对《画皮》津津乐道的时候,有科学家对看恐怖片时的感受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这是人体内某种个别基因的变异直接影响大脑产生的结果,而心理学家则指出,看恐怖片是一种“安全的冒险”。
近来,《画皮》的上映足以让人们津津乐道一阵子,对影片中的不少镜头,有人觉得刺激、兴奋;而有的影迷看了之后,恐怖镜头仍不时在脑中回闪。其实,各国不同种类的恐怖片都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刺激,例如日本恐怖片注重营造压抑阴森的环境,从心理上制造紧张氛围;欧美恐怖片则以制造视觉上的血腥残酷为主,利用血肉横飞的镜头引得观众的尖叫。
科学家对人们观看恐怖电影进行研究发现,看恐怖片所带来的心跳加快、冒冷汗、身体紧张僵硬等,是人体内某种个别基因变异直接影响到大脑,使大脑产生焦虑、害怕的化学反应。不过这种个体变异基因仅对一小部分人产生不同焦虑影响。否则,会有一半人因此染上焦虑症状。
心理学家则建议,恐怖电影容易给人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针对把看恐怖片认为是减压的人群,专家指出这种方式并不值得推荐。
恐惧感程度因人而异
“恐怖电影通过知觉、声音、视觉等刺激引起人们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使人体产生紧张感;同时恐怖片通常反映的是生活中一些不安全的情景,比如追杀、狂奔、血腥屠杀等,这种情景在心理上给人造成不安全感,也是恐惧感的来源。”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心理影片讲解专家,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荀焱解释道。
同时,恐怖电影所造成的紧张、恐惧感程度因人而异是有很大不同的。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王育新介绍道:“首先,因年龄、性别、受教育背景、生长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其次,由于幼时受到或遇到某种惊恐刺激与剧情发展相呼应造成恐惧、害怕等情况发生。另外,根据个体需求动机差异程度而产生的不同程度恐惧、害怕感。如有的人若是主动观看恐怖电影,有心理准备,就会比被动接受和没有看过恐怖电影的人要好些。”恐怖电影带来的恐惧感同时与个体经历、承受能力等息息相关。比方说外科医生对有开膛破肚的镜头习以为常,而一般人则会对血淋淋的镜头产生恐惧感。
看恐怖片减压不推荐
为什么恐怖片令人心生恐惧,却依然有许多人乐此不疲?
“人体其实不会受到真正的伤害时,会产生一种‘愉快享受’的肾上腺素。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心理防御反应,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恐惧、害怕感区别于因看恐怖电影所引发的恐惧、害怕心理现象。有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看恐怖电影时大脑受到的惊吓反应其实与实际遭遇恐惧的反应是不同的。这好比我们在玩跳伞、蹦极时一样,往往会在高度紧张而大声尖叫之后很快就会有一种释放后的身心愉悦感。”王育新介绍说。
荀焱指出,看恐怖片“是一种‘安全的冒险’,和坐过山车一个道理,大脑在恐怖片的作用下产生一种瞬时兴奋,这种兴奋带来释放感,有些人用这种方式来释放压力。”
她进一步指出:“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压是因人而异的,对不同特质的人群而言,恐怖片的效果也不一样,通过恐怖片来减压并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式。”
紧张感要及时释放
相当一部分的观众在看完恐怖电影之后,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与影片中相似的环境,例如电梯、厕所、黑暗的长廊等等,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看过的恐怖情节,内心的恐惧感也会油然而生,这是恐怖片带来的副作用之一。“这种反应一般会慢慢消散,经历一个短暂的消退期,人体逐步会自我适应。”荀焱说。
“但有些人会沉浸在这种虚幻的感受里,每当独处或黑夜来临时就会将电影情景闪回,恐惧感难以摆脱,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由于受到的刺激过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摆脱恐怖片的影响。”王育新建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一方面避免再次接触恐怖电影,减少刺激源;另外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感受,释放这种紧张感;如果出现躯体症状那就要及时就医。”
恐怖片青少年不宜
“青少年的大脑皮层、腺体等发育尚不完全,身体正处于重要的成长期,这个时候观看恐怖片,受到过度刺激,会引起功能紊乱等问题,心理上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青少年是不适合观看恐怖电影的。”荀焱指出。
对于成年人,情况又是如何呢?王育新认为:“当下,恐怖电影受到不少朋友的喜欢,认为这是一种垃圾情绪梳理的手段或方式。然而这种自我恐怖情绪的制造所带来的后遗症和负面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恐怖电影对人体的利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恐怖电影有一种探险的刺激感,能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得到快感,但同时也会造成心理上负面影响。大多数人在看完恐怖电影的当晚,情绪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的人甚至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出现身心异常。”
荀焱提醒:“看恐怖片要量力而行,不要‘逞能’,注意规避风险,若产生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停止继续观看,害怕的时候不要硬撑。不要让‘安全的冒险’变成一场噩梦。”(实习生 孙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