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些设计公司设有CG工作室,但像日建设计这样设立手绘工作室,放眼世界实属罕见。是什么让日建在CG鼎盛时期仍保留手绘呢?
正如您所说,放眼欧美乃至世界各地的设计公司,会发现除了日建几乎没有公司设立手绘部门。
CG与手绘,虽然可以说是同一种表现手法,但二者目的却并不相同。
CG的目标是,以真实的形态精准传达出在某个地方要建起怎样的建筑。
而手绘的目标是,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形象、想法和场所的使用方法。
能同时向客户提供以上两种服务,可以说是日建设计的一大特色。
手绘的一个优势在于,即使在设计细节尚未敲定的阶段,也能根据设计师的想象和想法描绘成图。
此外,手绘图还不必拘泥于实际比例,比如可以通过夸张放大绘制街上行人或像漫画中的对话气泡和音效表达那样使用文字等方式,使建筑的魅力和人们的愉悦氛围跃然纸上,一目了然。这点就像是一个正在学习日语的美国人在纯文本的演示文稿中手写的文字一样,比起任何其他的设计字体都令人印象深刻。手绘这一手法可以实现单独使用CG时无法获得的效果。
——请告诉我们日建设计是如何处理手绘的呢。
日建设计起源于1900(明治33)年设立的住友临时建筑部。至于手绘,水彩画作为「日建设计风格」从那时起一直传承至今。现存最古老的手绘是用于描绘1930年竣工的「住友大厦」的手绘图。由于当年既没有电脑也没有复印机,原图基本上都交给了客户,能将原始图片留存至今真的非常宝贵。此外,1973年绘制的中野太阳广场剖面透视图包括绘图在内全部为手绘,甚至连建筑中人物的活动也有细致描绘。
之后,随着2000年左右CAD在设计领域的兴起,CG也在建筑领域逐渐普及。在这一背景下,日建设计始终将手绘这一技能作为能够向客户深刻传达设计意图和意义的沟通工具守护至今。现在,我们的手绘工作室拥有10位来自日本画、油画、设计、美术和建筑等不同领域的手绘家,成员们分别拥有美国、马其顿、英国、巴基斯坦、西班牙等国的国籍或教育经历,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在数字化鼎盛时期,或许人们反而更需要手工制作的感觉,最近建筑以外的手绘订单开始增加,整个团队基本处在全速运转中。
——有没有通过手绘实现提案成功,赢得比赛,最终落成的案例呢?
有很多啊,比如我绘制的「苏州现代传媒广场」。该项目是以中国苏州广电总台为中心的、集办公・酒店・商场于一体的综合性设施,我以手绘的形式细致描绘出了具有未来色彩的双塔与双塔间传媒广场在古城黄昏中的身姿。传媒广场以苏州传统丝绸为主题的曲面玻璃屋顶令人印象深刻,手绘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表现出了阳光的反射与透过玻璃的人影等由建筑带来的世界观。事实上,最后建筑几乎完美再现了图中景致。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项目和设计竞赛中,手绘得到了比在日本更高的评价。其中一个原因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没有经历过手绘时代,说起建筑图像就只有CG,能看到手绘作品这种机会本身就非常宝贵,所以人们常常惊叹于丰富的线条与色彩的魅力。此外,三四十岁的年轻客户,实际上是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一代,他们十分熟悉并憧憬日本动漫中的「线条」。因此,在提案时他们就会被由手绘线条构成的繁华街景所吸引。不仅是中国,在亚洲其他地区和欧美也有着同样的趋势。
日建设计认为建筑落成并不是终结,只有当人们开始使用时才算完成。正如之前所说,除CG外利用手绘将未来建筑的利用方式和繁华程度可视化之后进行提案,即可自由灵活运用CG和手绘图这一点是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日建设计独有的一大优势,我们相信这也是实现客户需求的一条捷径。
“艺术是一种谎言, 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巴勃罗·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