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有哪些矫正方式?
现代眼视光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类屈光矫治方法,达到 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持久 的目的,以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矫正或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目前主要分3种类型: 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其光学原理均为通过镜片或改变眼屈光面的折射力,达到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的目的。
一. 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 (spectacles)是日常生活中 最常见 的一种光学矫正器具,既可以矫正人眼的屈光不正,保护眼睛,还可以作为美观的装饰品。 一副框架眼镜通常由眼镜架和眼镜片组成 。
① 眼镜片的类型
现代的眼镜片通常由两个表明组成,前表面为凸面,后表面为凹面,称为 新月形设计 。眼镜片的类型包括 单光镜片和多焦点镜片 。
单光镜片: 是指球镜和环曲面镜(俗称散光镜),多为球面设计或非球面设计。
多焦点镜片 :是指双光镜,三光镜和渐变多焦点镜片,简称渐变镜。渐变镜的屈光力变化范围通常在+0.75D~+3.5D,镜片上方为视远区,下方为视近区,连接视远区和视近区是屈光力逐渐变化的中间过渡槽,两侧为周边像差区。渐变镜为老视人群提供了由远至近的清晰视觉。
② 框架眼镜的矫正
框架眼镜的球镜用于矫正球性屈光不正,即正球镜用于矫正单纯远视,负球镜用于矫正单纯近视。框架眼镜的环曲面镜用于矫正散光。
二. 接触镜
接触镜(contact lens),亦称隐形眼镜,矫正原理与框架眼镜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为接触镜与角膜直接接触,使得镜片后表面和角膜顶点距离缩短,减少了框架眼镜所致的像放大率改变等问题。但由于镜片与角膜,结膜,泪膜等直接接触,容易影响眼表正常生理。
接触镜从材料上分为 软镜(soft contact lens)和硬镜(rigid contact lens) 。
①软镜
由含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镜片透氧性与材料的含水量和镜片厚度有关。软镜直径一般为13.5~14.5mm,后表面曲率半径为8.4~8.8mm。
软镜的特点是镜片柔软,配戴舒适。镜片按更换方式可分传统型(更换周期较长),定期更换型(2周到3个月更换)和抛弃型(配戴一次或1~2周后即抛弃)。由于软镜配戴易引起蛋白质,脂类等沉淀于镜片表面,配戴或护理不当常引起巨乳头结膜炎(giant papillary conjunctivitis,GPC),角膜炎症等并发症。出于眼健康的概念,建议软镜更换周期不宜过长,及时更换甚至每日更换能有效减少镜片沉淀物等对眼部生理的影响。
软镜适合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患者,有泪膜和角膜等眼表疾患者要慎重选择。除了矫正屈光不正外,一些特殊设计的软镜可用于美容和特殊用途,如彩色接触镜,人工瞳孔接触镜,绷带镜,药物缓释镜等。
②硬镜
目前所用的硬镜一般是指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由质地较硬的疏水材料制成,其透氧性较高。普通设计的硬镜一般直径较小,为9.2~9.6mm,后表面基弧与角膜前表面相匹配。硬镜的特点是透氧性高,表明抗蛋白沉淀能力强,护理方便,光学成像质量佳,但验配要求比较高,配戴者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与软镜相比,硬镜配戴在角膜上后,能很好地保持固有的形状,镜片和角膜之间有一层“泪液镜”,通过这层有一定形状的“泪液镜”可以矫正角膜散光,所以矫正散光效果好。硬镜能矫正的散光除角膜规则散光之外也能矫正角膜的不规则散光,这一特性被运用于一些特殊眼疾的视力矫正,如圆锥角膜,角膜外伤后的不规则角膜,准分子激光术后等。这些特殊矫正的镜片要与特殊的角膜形态尽可能地吻合,需要进行镜片形状的特殊设计。一般接触镜验配有关的镜片基本参数有直径,基弧(镜片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度数。
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 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采用逆几何设计,配戴在角膜上,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及泪液的液压等物理作用,达到改变角膜曲率,暂时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从而提高裸眼视力。角膜塑形术是一种屈光矫治方法,但这种降低近视度数的效果有限,一般用于近视度数-6.0D以下的人群。矫治效果也与配戴者自身角膜特性,近视程度及配戴者依从性等诸多因素有关。
角膜塑形术所实现的近视矫治效果是可逆的,一旦停戴,近视度数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角膜塑形镜并不能真正治愈近视。
部分临床研究证明角膜塑形镜除了能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外,还具有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之前需要专业验配医师经过一系列检查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临床上多为近视少年儿童选配角膜塑形镜,验配和使用不当容易引起并发症,故应严格选择适应症,使用合格镜片,在医疗机构中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规范验配。
三.屈光手术
屈光手术是以手术的方法改变眼的屈光状态。按其手术部位可分为: 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和巩膜屈光手术。 现代的屈光手术不仅应用 准分子激光 ,还采用 飞秒激光和非激光方式 ;不只采用一项技术一次完成,还可以采用联合手术或多种技术总体设计,分布实施的方式。
(一)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以矫正屈光不正。根据是否采用激光又分为非激光性和激光性手术。
1.非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非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ntrastromal corneal ring segments,ICRS),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等。由于非激光手术预测性,准确性较差,现已少用于常规屈光不正的精确矫治。
但 角膜胶原交联术在圆锥角膜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利用 核黄素(维生素B2) 作为光敏剂,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并进一步与多种分子作用后,在相邻胶原纤维的氨基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增加角膜的强度,减少角膜变形及不规则散光。
2.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从而改变角膜的曲率半径以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一般分两大类, 一类为表层切削术,另一类为板层(基质)切削术 。
角膜表层切削术指将角膜上皮去除,暴露前弹力层,然后再行准分子激光切削,代表手术方式为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按不同去除角膜上皮方式又可分为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激光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rPRK),t-PRK术为目前的主流术式。
角膜板层切削术指先做一角膜板层瓣(或角膜帽),将其掀开后(或直接)对角膜基质再行准分子激光切削,代表手术方式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LFx)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目前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LASIK)和SMILE术是两大流行术式,也就是俗称的半飞秒和全飞秒手术。
(二)眼内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是在晶状体和前后房施行手术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根据手术时是否保留晶状体分为两类。
1.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 是以矫正屈光不正为目的摘除透明或混浊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一种手术方式。该方法要求手术对象为成年人,年龄偏大者为宜,如40岁以上。不适合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或远视患者可选择此手术。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两大类。
①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房角固定型和虹膜夹型,现已基本不用。
②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采用软性材料,适合于小切口折叠式植入,单片式后拱形设计,以适应自身晶状体的前表面形态,保持植入人工晶状体与自身晶状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ICL手术植入 https://www.zhihu.com/video/1508477187146051584理论上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矫正的屈光力范围是 +10.00~-20.00D (根据不同产品选择)。适用于屈光状态稳定,不宜或不愿接受眼镜,接触镜或角膜屈光手术,但又有接受屈光手术的愿望并适宜者。如有晶状体混浊或早期白内障,葡萄膜炎病史,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不健康或角膜变性,外伤致角膜形状改变,瞳孔直径偏大等均不宜选择该手术。
③ 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 scleral reinforcement,PSR) ,又称巩膜后兜带术,后巩膜支撑术或后巩膜加强术,是应用异体或自体的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以期阻止或缓解近视发展的一种手术。临床可用于近视度数在-8.0D~-10.0D及以上,且每年进展0.5~2.0D以上的进展性近视患者。对青光眼,眼部慢性炎症史的患者,一般不宜选择该手术。
④屈光手术方法矫正老视
根据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各种老视手术不断涌现。按手术部位,老视手术也可以分为3类:施于巩膜的,角膜的和晶状体的。到目前为止所有针对老视的手术方法尚未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生理意义上的改善,但随着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日趋优化成熟,又有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等技术的加成, 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可以很好的改善老视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