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1087年或1094年-1143年),字重德,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西辽开国皇帝(1132年-1143年)。1130(或1131)年…
管理

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

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字重德,西辽德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开国皇帝。 [1]

他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延续辽朝国祚,建立西辽帝国,打败中亚强国塞尔柱帝国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

人物经历

耶律大石

1087年,耶律大石出生于上京,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从小好学,善于骑射。兼通汉文、耶律大石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后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2]

1122年,金兵大举南侵,攻克中京,天祚帝不敢留守,西逃入云中。时大石等留守南京,遭到金、宋夹攻。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大石拥立耶律淳即位,称天锡皇帝,后世称北辽。耶律淳任命大石为军事统帅,负责守卫。大石分析当时形势,决定向金称臣,同北宋结好。但是,北宋君臣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出兵二十万攻打南京。大石率军迎战,败宋军于白沟河,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摄政,宋兵复来攻,奇袭南京城,在巷战中辽军再次取胜,使得兵心复振。

1123年,大石率军在奉圣州龙门壁附近抵抗失败被俘,逼迫为金兵带路偷袭天祚帝的青冢大营。后从金营逃脱,九月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并不能原谅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为,也不能接受大石“养兵待时”的意见,这使得大石深自疑虑。

1124年,在天祚帝准备出兵与金决战时,大石杀死了萧乙薛、坡里括二将,率领亲兵200人逃离。

1134年,东喀喇汗国阿赫马德汗死,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叛乱,被迫邀请西辽出兵协助平乱。大石很快平定了康里和葛逻禄,并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西辽直辖领地。当年,大石定都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克马克),改年号康国元年。

1141年,西辽的控制区域东至高昌,西抵里海,成为了中亚的霸主。

1143年,耶律大石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德宗”。

人物评价

耶律大石

他的姓名已成为西辽的象征,在他去世数十年后,西域、南宋和金朝仍径以大石指称西辽。耶律大石在艰难的条件下,率众西征,在中亚创建了另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新王朝。他总结辽朝兴衰的教训,吸收当地民族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西辽基本制度和政策,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致西辽被蒙古消灭以后,成吉思汗的谋臣耶律楚材仍称赞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大石在辽史上应该占有与阿保机那样的地位,也应该列入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历史人物的行列。以前的史书对他强调得实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