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灾并不鲜见。蝗虫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远的迁徙性有害昆虫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对全球各地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破坏。当规模庞大的蝗群在多个国家繁殖,并横跨区域或大陆蔓延时,就变成了一种灾害。沙漠蝗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蝗虫,可以轻而易举地影响世界上20%的土地面积,破坏世界十分之一人口的生计,并严重危害粮食安全。
关于沙漠蝗,人们需要重要了解哪些重要信息?
沙漠蝗是蝗虫的一种,但比普通蝗虫更具破坏性。
蝗虫是通常被称为蚱蜢的一类昆虫中的一员。然而,蝗虫与蚱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并能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它们可以形成密集的蝗群,机动性极高,借助风势,每天可飞行150公里。蝗群会吞噬大量的植被与作物。
蝗群的规模从不足一平方公里到超过一千平方公里不等。每一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中可能有4000万到8000万只成年蝗虫。每只蝗虫每天都能吃掉与其体重相当的植物。因此,不难发现,蝗群能对受灾地区的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影响。
一旦蝗灾暴发,治蝗工作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和数亿美元的投入。
沙漠蝗遍布
30个国家。在鼎盛期,可以波及60个国家。
在平静的“衰退期”,沙漠蝗的栖息地通常局限于半干旱和干旱的沙漠,包括非洲部分地区、近东和亚洲西南部。这些地区每年的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总面积约为1 600万平方公里,涉及约30个国家。然而,在蝗灾期间,沙漠蝗影响面积可扩大至2900万平方公里,蔓延至60个国家或地区。
1平方公里规模的小型蝗群一天能吞噬3.5万人的粮食。
一只成年沙漠蝗每天的进食量相当于其自身体重。换句话说:仅一小群沙漠蝗(1平方公里)就能在一天内吃掉3.5万人的口粮。如果蝗虫的数量得不到控制,对农作物和植被的影响将使粮食不安全状况本已十分严峻的地区雪上加霜。沙漠蝗的入侵将导致农业和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耗尽粮食储备,并对人口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受多种原因制约,沙漠蝗防治难度较大。
导致沙漠蝗防治困难的原因很多。蝗群可覆盖的区域范围广,位置偏远,很难接近。有时这些地区处于冲突地区,导致防治行动难以安全进行。蝗群可能波及多个国家,跨境协调工作复杂。一些面临蝗灾风险的地区位于发展中国家,监测资源有限或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由于蝗灾久未发生,因此也很难确保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和应对措施所需的资源。
沙漠蝗可以控制。
做好蝗灾应对准备是关键之一。粮农组织通过其全球
沙漠蝗虫信息处
, 24小时监测全球蝗虫情况,并就蝗虫活动和繁殖的时间、规模及地点提供预报和预警。
为了收集和传输最新数据,沙漠蝗虫信息处开发了eLocust3,这是一款定制化掌上应用程序,提供英文、法文和阿拉伯文三种版本,供负责收集蝗虫信息的政府官员在面临蝗灾风险的地区记录和传输数据。这让沙漠蝗虫信息处能够分析沙漠蝗的趋势和移动方向,并向面临风险的国家发出预警,供这些国家开展防治行动。
当蝗群构成重大威胁时,粮农组织会启动跨境植物有害生物应急中心,向各国提供技术咨询,筹集资金并向受影响的国家调集专家和物资,帮助协调防治行动。
蝗虫对人们的粮食安全和自给能力构成了重大威胁。然而,通过与各国开展合作,粮农组织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各群体做好准备并抗击蝗灾,确保我们能够实现消除贫困(SDG1)与消除饥饿(SDG2) 这两项根本性可持续发展目标。
了解更多
当前沙漠蝗灾的情况
。
网站:沙漠蝗
网站:沙漠蝗虫信息处
故事:eLocust3:新技术解决老问题
故事:在东非,用无人机和数据打赢蝗虫防治战
Regional Office for Africa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Regional Office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Near East and North Africa
Country Off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