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2020年6月21日是萨特诞辰115周年。为了纪念萨特,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主席、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董强教授来到直播间,为读者朋友带来一场题为《萨特:一位哲学家的文学梦》的讲座。
让-保尔·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64年,凭借小说《文字生涯》,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受。
△“萨特代表”作系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6月
萨特生于1905年,1980年去世,今年正值他逝世四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此时出版了《萨特文集》(十卷),“萨特代表作系列”(三卷)和精装版《文字生涯》,作为对他的纪念。
“萨特代表作系列”(三卷)分为小说卷、戏剧卷和文论卷。小说卷《墙》收入萨特的成名作《墙》《恶心》,以及被认为代表其最高艺术成就的《文字生涯》。短篇小说集《墙》中所收的五篇作品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恶心》以文学形式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命题:“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通俗的解释即“浑浑噩噩地生活等于一片空白”。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则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戏剧卷《死无葬身之地》收入萨特最具代表性的两部戏剧《隔离审讯》和《死无葬身之地》。萨特认为:“戏剧能表现的、最动人的东西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性格,是选择和自由地做出决定的瞬间,这个决定使决定者承担道德责任,影响他的终身。” 哲理剧《隔离审讯》点明了自由的障碍在于顾忌他人的评说。《死无葬身之地》则把人物置于极限处境,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和刽子手展开了意志的决斗。文论卷《什么是文学?》收录萨特的重要文论《什么是文学?》《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较系统地阐明了作者有关文学的属性、写作的目的、为谁写作等重大问题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文学的批判职能及作家的独立判断权等观点。萨特不仅是二十世纪法国声名卓著的思想家、哲学家、小说家和戏剧家,也是有创见的文艺理论家,他针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提出了干预现实生活的“介入文学”理论。
同时,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推出了精装的萨特诺贝尔奖获奖作品《文字生涯》。这部自传体小说是一本作者以叙述自己童年生活为主的小说,同时又是作者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通过这些貌似平凡、琐细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作者的存在主义思想的萌芽和他的学说的出发点。总之,这既是一部令人兴味盎然的、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学作品,又是了解萨特其人所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
董强教授的讲座围绕着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他的文学成就如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年轻时,萨特曾向后来成为他终身伴侣的波伏娃表达自己一生的志向。他说:“我要成为斯宾诺莎,以及司汤达。”多年以后,他作为哲学大师而享誉全球。然而,他真正实现的,是自己的双重梦想:他的文学成就与哲学成就齐肩,并对存在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文学表述。
挡住牧民出行的溪水,这座桥打通农牧民家门口的“微交通”
2021-09-12 21:22:19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