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整流负载容量较大,或要求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易滤波时,应采用三相整流电路。
■
最基本的是
三相半波
可控整流电路
。
■
应用最为广泛的
三相桥式
全控整流电路、以及
双反星形
可控整流电路、
十二脉波
可控整流电路等。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接法电阻负载时的电路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接法电阻负载时
a
=0
°
时的波形
■
电阻负载
◆
电路分析
☞
为得到零线,变压器二次侧必须接成
星形
,而一次侧接成
三角形
,避免
3
次谐波
流入电网。
☞
三个晶闸管按
共阴极接法
连接
,
这种接法触发电路有公共端,连线方便。
☞
假设将晶闸管换作二极管,三个二极管对应的相电压中哪一个的值最大,则该相所对应的二极管导通,并使另两相的二极管承受反压关断,输出整流电压即为该相的
相电压
。
☞
自然换相点
√
在相电压的交点
w
t
1
、
w
t
2
、
w
t
3
处,均出现了二极管换相,称这些交点为
自然换相点
。
√
将其作为
a
的起点
,即
a
=0
。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负载,
a
=30
°
时的波形
☞
a
=0
°
(
波形见上上图
)
√
三个晶闸管轮流导通
120
°
,
u
d
波形为三个相电压在正半周期的
包络线
。
√
变压器二次绕组电流有
直流分量
。
√
晶闸管电压由一段
管压降
和两段
线电压
组成,随着
a
增大,晶闸管承受的电压中正的部分逐渐增多。
☞
a
=30
°
√
负载电流处于
连续和断续的临界状态
,各相仍导电
120
°
。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负载,
a
=60
°
时的波形
☞
a
>30
°
√
当导通一相的相电压过零变负时,该相晶闸管关断,但下一相晶闸管因未触发而不导通,此时输出电压电流为零。
√
负载电流
断续
,各晶闸管导通角
小于
120
°
。
◆
基本数量关系
☞
电阻负载时
a
角的
移相范围
为
150
°
。
☞
整流电压平均值
√
a
≤
30
°
时,负载电流
连续
,有
当
a
=0
时,
U
d
最大,为
U
d
=
U
d0
=1.17
U
2
。
√
a
>30
°
时,负载电流
断续
,晶闸管导通角减小,此时有
☞
U
d
/
U
2
随
a
变化的规律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U
d
/
U
2
与
a
的关系
☞
负载电流平均值为
☞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
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的最大电压等于变压器二次相电压的峰值,即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负载时的电路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负载时
a
=60
°
时的波形
■
阻感负载
◆
电路分析
☞
L
值很大,整流电流
i
d
的波形基本是平直的,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接近
矩形波
。
☞
a
≤
30
°
时,整流电压波形与电阻负载时相同。
☞
a
>
30
°
时,当
u
2
过零时,由于电感的存在,阻止电流下降,因而
VT1
继续导通,直到下一相晶闸管
VT
2
的触发脉冲到来,才发生换流,由
VT
2
导通向负载供电,同时向
VT
1
施加反压使其关断。
◆
基本数量关系
☞
a
的
移相范围
为
90
°
。
☞
整流电压平均值
☞
U
d
/
U
2
与
a
的关系
√
L
很大,如曲线2
所示。
√
L
不是很大,则当
a
>30
°
后,
u
d
中负的部分可能减少,整流电压平均值
U
d
略为增加,如曲线3
所示。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U
d
/
U
2
与
a
的关系
☞
变压器二次电流即晶闸管电流的有效值为
☞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
晶闸管最大正反向电压峰值均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主要缺点在于其变压器二次电流中含有
直流分量
,为此其应用较少。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引言■其交流侧由三相电源供电。■当整流负载容量较大,或要求直流电压脉动较小、易滤波时,应采用三相整流电路。■最基本的是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以及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十二脉波可控整流电路等。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接法电阻负载时的电路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接法电阻负载时a=0°时的波形■电阻负载...
5.运行注意事项:
使用matlab2021a或者更高版本测试,运行里面的Runme文件,不要直接运行子函数文件。运行时注意matlab左侧的当前文件夹窗口必须是当前工程所在路径。
具体可观看提供的操作录像视频跟着操作。
变压器二次侧接成星形得到零线,而一次侧接成三角形避免3次谐波进入电网。
三个晶闸管分别接入a、b、c
三相
电源,其阴极连接在一起——共阴极接法。
自然换相点:二极管换相时刻为自然换相点,是各相晶闸管能触发导通的最早时刻,将其作为计算各晶闸管触发角的起点,即。
时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