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舞影分享 | 蒙古族群舞《额尔古纳河》静谧而不失雄伟,柔美而不失大气
《额尔古纳河》以额尔古纳河为艺术原型,将额尔古纳河从安若明镜、水波荡漂、波涛澎湃的自然状态凝练成浪漫、唯美的蒙古族女子形象,该舞蹈将女子比喻为河流,河流又幻化成女子,重点突出了蒙古族女性与草原河流之美。
《额尔古纳河》
编导
:沙呷阿依、沙呷俊楠、牛嗣萱
选送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获得北京市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
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商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蒙古族的母亲河』
额尔古纳河位于黑龙江的左上源,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与大字兰鄂罗木河如两条长长的手臂伸展着,在满洲里附近的阿巴该图山汇合后折弯向东流去。
翻转处像腕,宛如少女捧呈递献东西之状,因此,额尔古纳在蒙古族语中意为“捧呈递献”之意。
就形态上而言,额尔古纳河有婉转流畅之美,当地人十分推崇额尔古纳河的自然状态,认为这种状态包含着一种纯粹的自然之美:静谧而不失雄伟,柔美而不失大气。
其次,蒙古族人民将额尔古纳河视为母亲河,将其作为女性的象征,暗含着蒙古族社会对女性的希翼,以及当地女性对美的想象。
『动作的舞蹈意境』
演员出场后,群舞从散点向舞台中间聚拢,领舞置身湖中心,使舞台画面变得生动形象,充分将蒙古族舞蹈的“硬腕”“柔臂”“软手等典型素材,显现出额尔古纳河面宁静又波光粼粼的画面。
其次,演员反复运用单手柔臂这一简单的动态,加上回身凝望,表现出湖面被微风起的层层涟漪。
所有舞者摆出一个大横排时,就像河流涨潮一排排浪涛迎面而上,在湖面上划出一条条银边,在起伏舞动中,演员展现出如云似水的身体线条美,以舞蹈意境延伸表达无尽的女性美。
《额尔古纳河》动作编排并不复杂,在创作中简化动作,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更能给观众以想象空间,保留艺术的思想与美感。
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第二场)
资料整理于网络
本文编辑:小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