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7 日,国内知名大数据研究公司 QuestMobile (贵士移动)发布了 3 月份国内用车服务 APP 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16 3 月,用车服务 APP 月度活跃用户数为 7848 万,相比去年同期的 3918 万,翻了一番。

从月度渗透率(该城市的用车服务 APP 月度用户数除以该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上看,突破 15% 的城市有 8 个,分别为北京、深圳、杭州、成都、武汉、上海、广州、天津。青岛也比较高,达到了 14.9% 。而从性别和年龄结构上看,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超过 75% 75 后到 85 前(即 30-40 岁之间)合计占据了近一半。显然,商务人群、消费实力是其中关键因素,而女性比例偏低,则值得整个行业反思。

具体到各个 APP 应用上来看,滴滴出行 MAU 5886.7 万、 DAU 908.6 万,同比增长分别达到 195.9% 223.4% 。相比之下,第二名 Uber 虽然口碑不错,不过与滴滴比,颇有当年 MSN 对阵 QQ 的风范, MAU DAU 分别为 1848.8 万、 229.6 万,不过在增长率上, Uber 还是很惊人的,达到了 890.5% 960% 。这之外,排名第三的嘀嗒拼车,差距也更大, MAU DAU 分别为 561 万、 86.3 万。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时,过去一年,滴滴打车司机端从 40 多万增长到 50 万出头,滴 滴专车司机端则持续爬升,目前已经有 90 多万近 100 万,远远甩开打车司机。

具体报告如下:

一、用车服务 APP 月度活跃用户数接近 8000

1.QuestMobile 数据显示, 2016 3 月,用车服务 APP 月度活跃用户数为 7848 万,相比去年同期的 3918 万,翻了一番。烧钱的效果还是很棒的。

二、用车服务 APP 月活、日活及增长率

1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 2016 3 月, Android+iOS 端,滴滴出行 MAU 5886.7 万、 DAU 908.6 万,同比增长分别达到 195.9% 223.4% 。相比之下,第二名 Uber 虽然口碑不错,不过与滴滴比,颇有当年 MSN 对阵 QQ 的风范, MAU DAU 分别为 1848.8 万、 229.6 万,不过在增长率上, Uber 还是很惊人的,达到了 890.5% 960% 。这之外,排名第三的嘀嗒拼车,差距也更大, MAU DAU 分别为 561 万、 86.3 万。而快的打车,合并之后,显然是被吸干了,你懂的。

看完了这些,再来看看一直在营销界活跃、高举高打、炒作无极限的几家公司:神州专车、易到用车、一嗨租车、一号专车、 e 代驾,等等。

神州专车 MAU DAU 分别为 297 万、 27.2 万,相比去年,增长的也挺快,但是人生啊,人比人吓死人,去年大张旗鼓干 Uber ,现在来看,显然效果有限,比起 Uber 的增长率,实在是没得好说的。

阿里,你真想清楚要入股了吗?难道是因为,你看到乐视入股了易到用车( MAU DAU 分别为 512.9 万、 49.2 万),所以觉得还行?

另外,很牛逼的一个数据,必须隆重介绍一下,就是 DAU 趋势:

A. 从去年到现在,滴滴一路上爬,快的在与滴滴合并之后,则像是被吸干了样的;

B. 滴滴打车司机端一年来从 40 多万增长到 50 万出头,滴 滴专车司机端则持续爬升,目前已经有 90 多万近 100 万,远远甩开打车司机。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咩?你懂的。

事实上,这个数据还有另一个用处,那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打车软件到底有没有增加北、上、广、深的堵车指数呢?看看每天上路的司机有多少就知道了 …… 记得分摊到各个城市哦。

四、用车服务 APP 新安装及留存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 2016 2 月,用车服务 APP 新安装量表现上,滴滴出行 Android iOS 分别为 898 万、 878 万,留存率均在 80% 左右。相比之下, Uber 的新安装量 Android iOS 分别为分别在 242 万、 178 万,留存率低于滴滴不少,略高于神州专车。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专车司机端新增超过 70 万,留存率也非常高。说明司机队伍的扩大还是很快。

其余各家,唉,算了,表现寥寥,不说也罢。

出行市场,作为 共享经济 的典范,造就了众多新生的巨富,却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用车结构。

令人吃惊的是,过去十多年间,历经数次各种社会力量的冲击,依旧牢不可破的出租车、租车市场结构,竟然在短短几年间,被冲击的七零八落,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市场架构,堪称时代的奇迹。

不过,抛开所有的学术、技术、模式探讨。这场变革背后,到底是什么推进的呢?仅仅是技术吗?还是资本?还是其他的因素共谋而成?或许,这个故事要很多年后才能解密了。

或许,我们该期待,这种奇迹在各个领域都能发生。唯一的问题是:当滴滴一家独大,控制了所有的司机定价权和游戏规则,重新垄断之后,变革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