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一、专业概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电能及其信息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处理和利用的专业,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我校依托土建专业特色,于2008年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山东省第一所设置该专业的本科院校。2022年,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被受理,我校也是全国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中第2个通过认证申请的高校,同年,专业获批“山东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虚拟教研室”。在2023年中国软科网公布的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本专业名列第6,专业评级为A级。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智能建筑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半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产业基础较强的优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培养能够在城市建设、港口码头、轨道交通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师资力量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43%,博士学历所占比例64%。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1人,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分委员会委员1人。是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四、主干课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核心课程有:自动控制理论、建筑通信与网络、建筑供配电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建筑自动化系统、建筑公共安全系统、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电气照明技术课程设计、建筑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建筑公共安全系统课程设计、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PLC综合实训、智能建筑综合实训、程序实习、电子实训、认识实习、计算机工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专业特色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既包括建筑供配电及照明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综合布线系统技术、建筑公共安全技术,建筑通信与网络技术等,还包括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物联网技术等新兴建筑领域,涉及范围广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同土木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专业密切相关,我校的土建专业优势明显,是特色和优势专业,具备大量的人才储备和专业技术支持,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鲜明的专业特色学科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本专业注重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方资源和管理优势,建立了包括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彩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文森特(青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4个校外产学研合作及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打造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致力于学生合作培养,为建立鲜明的专业特色学科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共建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签约挂牌仪式

六、学术科研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依托学院的优质资源,为专业教师承担各类教改项目,承担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提供条件。专业教师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在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理论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专业教师积极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提升项目、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青岛市民生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近5年,专业教师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重点科技项目和横向项目28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8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1项。

发明专利授权

本专业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通过组织培训、技术研发、制作产品、参加学科竞赛等环节强化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专业近三年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占比达85%,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40余项。在全国同专业中名列前茅。

学生竞赛获奖

七、升学就业

根据近3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2%,其中,研究生录取率超过30%,就业方向大多与建筑建材、专业服务、信息产业相关,专业相关度约为94.9%。就业单位中,国有企业占比约36%,民营企业占比约35%,符合国家基本经济形势。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与技能满足岗位需求,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单位的充分肯定,实践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较好,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工作稳定程度较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建筑智能化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