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从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尼基什的1914年录音开始,并在同一张唱片里收录了魏因加特纳指挥的布拉姆斯第四 交响曲 的录音和里查.斯特劳斯作为指挥家演绎他自己作品的录音。 我们将在这里听到主观灵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观 原谱 派的魏因加特纳在音乐处理上的巨大区别。尼基什的指挥艺术被称为是 催眠术 ,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录音是历史上的首次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而魏因加特纳的贝多芬交响全集的录音也是历史上首次贝交全集的录音。魏因加特纳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笃,他的布拉姆斯交响曲演奏被称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绎。 在19世纪,作曲家们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更丰富的 表现力 的作品。因此演奏的指挥者们就必须精通于把握那些日趋复杂的总谱的内涵,精通于如何将音乐阐释得更具感染力。随着单纯打拍子的时代成为历史,新一代的指挥家涌现出来,他们发展出一种清晰有效的指挥手势,一门全新的诠释艺术。"指挥的艺术"是一套16位管弦乐队指挥大师的录音 精选集
Arthur Nikisch
Arthur Nikisch(1855~1922)出生于 匈牙利 ,他既非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指挥家之一,也并非最早留下录音的指挥,而是最早出生的对 留声机 产生浓厚兴趣的指挥大师。他死于 电子管 录音技术引入前的三年,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老的原声录音媒介去聆听仅存的8件遗作(包括一套完整的贝5的首次录音)。由于录音技术的局限,管弦乐队的气势有所降低,该版本还相应地对作品进行了重新编配。 尽管从录音中很难充分传达出Nikisch指挥艺术的微妙细节,但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感性印象,感受到他如何激发他的乐队和听众,如何通过一种严谨,却行之有效的精确手势让演奏取得辉煌生动的戏剧效果。他是个 浪漫主义 的即兴诠释者,依赖于瞬间的灵感,并在演出中及尽具有生动表现力的方式。从1895年直到逝世,他一直担任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 (Leipzig Gewandhaus)和柏林爱乐的指挥,并深刻影响了整个新生代的年轻同仁们。 Felix Weingartner Felix Weingartner(1863~1942),相对于Nikisch,他力图更客观的呈现作曲家的意图,尽可能的忠实于原谱。从这点来看他可以说是一种更现代的处理方式的缔造者。作为李斯特的钢琴弟子,他是个失败的作曲家,但却在众多的乐团担任指挥一职,这其中最重大的成就是从1908年开始在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the State Opera)的三年中在 马勒 作品上的成功。1908年至1927年他同时是 维也纳爱乐乐团 的首席指挥。在1913年至1940年间,他几乎是专属于英国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为他们录制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最早的贝多芬 交响乐 全集。在对勃拉姆斯作品的演绎上,他经历了从青年时代的朦胧含混,到晚年的倍受赞赏。由于他对作曲家的深刻理解而使得他的指挥颇具权威性。他的指挥手势十分清晰明了,或许严谨,然而同他的指挥风格相得益彰,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