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知识窗 | 这些鱼名,您能读对几个?

鱼的种类繁多,名称也 多。鱼名一般按形声法造字, 通常发音比较规律,但其中有 些字在长期的语言演变过程 中,实际读音和声旁发生了偏 离,导致现代人常由于“见鱼 念半边”而产生误读的现象。

有些是整个字音都读错 了。比如:

鲩( h u à n )鱼,又名草 鱼。此鱼之得名,在《本草纲 目》中曾有过言简意赅的解 释:“……其性舒缓,故名曰 鲩。”很明显,“鲩”是个形声 字,“完”表读音,义通“缓”。 鲩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晚鱼”。

鳜(g u ì)鱼,又名桂鱼、 花鲫鱼,为肉食性鱼类,以鱼 类和水生动物为食。唐朝诗人 张志和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 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 美的就是这种鱼的美味。鳜鱼 常被人们误读成“厥鱼”。

鲮( l í n g)鱼,也叫土鲮 鱼。此鱼身体侧扁,头短,口 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 鲮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棱鱼”。

鲔( w ě i)鱼,俗名金枪 鱼、吞拿鱼,是一种鲭科的海 洋鱼类。游泳速度快,平均时 速约60~80 公里,瞬时时速 可达160 公里。鲔鱼的肉色为 红色,这是大量的肌红蛋白所 致。“鲔”字中的“鱼”和“有” 联合起来表示“肉食性鱼类”。 鲔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有鱼”。

鲷(diāo)鱼,俗称加吉 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个大家 族,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我 国沿海均有产。鲷鱼有个特别 的本领,那就是变性。鲷鱼一 般都是一条雄鱼带领十几条雌 鱼一同生活,一旦雄鱼死去, 雌鱼中较健壮的那个就会变成 雄性,成为新的一家之长。鲷 鱼常被人们误读成“周鱼”。

魟(hóng)鱼,也叫魔鬼 鱼,生活在海底,软骨无鳞, 身体扁平,常将身体埋在沙子 中伏击猎物。常见的魟鱼有珍 珠魟、豹魟等。魟鱼常被人们 误读成“工鱼”。

还有一类是声调容易被读 错。比如:

鳗(mán)鱼,别名白鳝、 白鳗、河鳗、鳗鲡(lí)、日本 鳗,其形似蛇,无鳞,一般产于 咸淡交界的水域,具有洄游特 性。这种鱼的特别之处在于其 性别可在环境和密度的影响下 改变。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 会变成公鱼,反之变成母鱼。 鳗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曼鱼”。

鲂( f á n g )鱼,又称鳊 (b i ā n)鱼,原产于长江及附 属湖泊,现已移入全国各地的 湖泊、水库放养。大名鼎鼎的 “武昌鱼”就是鲂鱼的一种—— 团头鲂。鲂鱼常被人们误读成 “方鱼”。

鳎(tǎ)鱼,属于鲽形目鳎 科,主要分布在欧洲的北海和 地中海。它的身体呈鞋底状或 舌状。最大的特点就是眼位于 头的一侧。鳎鱼常被人们误读 成“塌鱼”。

鲅(bà)鱼,又名马鲛鱼, 为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鲅鱼 肉质厚实、刺少、有弹性,味道 鲜美。在胶东半岛一带,鲅鱼 水饺是广受欢迎的家常美食。 鲅鱼常被人们误读成“拔鱼”。

上述这些有趣的鱼名,您 读对了几个?

本文刊载于《语言文字周报》第1877期

(2020年6月1日出版)

本期编辑:长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