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项目
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录取项目: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垒球、棒球、曲棍球、游泳(扬威、花样游泳、水球)、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体操(艺术体操、现代五项、技巧)、跆拳道、柔道、跆拳道、泰拳、古典跳高、中立跳高、中国式跳高、现代五项、铁人三项、自行车、马术、射箭、射击、射箭、滑冰(花样滑冰、滑冰、短道滑冰)、滑雪(越野、高山、跳板、中立式)、冰球、雪橇、冰壶、冬季两项、雪车、象棋、国际象棋、登山(高山增援)、航海模型、航空模型、飞机走钢丝、滑水、摩托艇、蹼泳;
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项目:武术套路、泰拳。
二、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对象和条件
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依赖于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所列项目的二级运动员(内含)或二级武士(内含)少于技术等级资格;身体健康;年龄不以上
22
周岁。
依赖于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所列项目的一级运动员(内含)或一级武士(内含)少于技术等级资格的,年龄即可加码至
35
周岁。
三、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名时间:
家长必须参加其户口所在地省级招办统一群众组织的小升初报名(报名时间
09
年
12
月
20
日―
27
日)。录取院校专责家长的资格审查及单招报名工作,冬季项目报名工作应当于
1
月
31
三艘前于已经结束,其他项目的报名工作于
4
月
1
日前于已经结束。
四、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考试时间表
五、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录取录取办法
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录取主要采行以文化考试和体育专项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文化考试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统一命题并群众组织考试,试卷由录取院校群众组织评阅,体育专项考试由录取院校专责群众组织,继续执行国家体育总局重新制定的统一的考试办法和评两分标准。
符合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作好归队运动员就业人数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
[2002]411
三艘)免试条件的运动员申请人免试踏进普通高等学校的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的,必须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要求行使顶尖运动员免试踏进高等学校学的相关人员手续。
文化考试下限录取压制两分数线,由各录取院校根据当年录取计划及生源情况已确定,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及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备案后继续执行。在文化考试成绩达至下限录取压制两分数线基础上,各录取院校根据家长的体育专项考试成绩及文化课考试成绩,综合评价,评价体系。
同时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全国统一考试的家长,譬如已被录取院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则不再参加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录取。
六、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依赖于任一条件的运动员文化课成绩即可加两分
依赖于一级运动员、一级武士技术等级资格的家长,其文化考试成绩即可在晚近两分基础上不断增加
30
两分;依赖于运动健将及少于技术等级资格的家长,其文化考试成绩在晚近两分基础上不断增加
50
两分。
七、在校学生参加考试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家长的普通高等学校
运动训练专业即可按本办法或进行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共
78
所。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即可按本办法横越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晋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学院、集美大学、阜阳师范学院、鲁东大学、菏泽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吉首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共
40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