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佑樘,为何一生只钟情于皇后一人?有五个主要原因

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张皇后,河北兴济(今河北沧州)人,父亲为国子监生张峦。

明朝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二月,张氏因姿色出众、又因知书达理,被选送入宫,与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朱佑樘成婚,并册立为太子妃。

同年九月,皇太子朱佑樘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去世,朱佑樘登上皇位,是为明孝宗。

同月,明孝宗册立张氏为妃,弘治三年,张氏被册立为皇后。

令人惊奇的是,明孝宗一生中,虽然他可以选娶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等无数妃嫔,他却只拥有一个女人——张皇后。

张皇后为朱祐樘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朱厚照弘治五年(1492年)立为太子(即是后来即位的明武宗),次之朱厚炜死于三岁。

明孝宗朱祐樘自幼经历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他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

如果说,明孝宗的父亲、明宪宗一生只爱万贵妃一人,或许是因为明宪宗在感情上受制于万贵妃。更准确地说,明宪宗或多或少的有恋母的情节。

而明孝宗朱祐樘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一生只与张皇后浓情相依。从人性角度解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

第一,明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第二,明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他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所以,这可能是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明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是一对恩爱夫妻。

第四,大臣谢迁的劝谏。

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极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例如,成化朝的时候,群臣因为明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

那么,谢迁何以会多此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明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

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

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

但是,明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

明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

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五、张皇后的因素

也许张皇后本人的性格较为活泼,对明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明孝宗一生只钟情于一位皇妃,有他自己自身的因素,外部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历代皇帝基本上都是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孝宗却改变了这个记录。

终其一世,明孝宗朱佑樘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别无内宠。

朱祐樘和张皇后终生结为夫妇,伉俪情深,十分恩爱。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朱佑樘一生中只爱一人、而没有其他嫔妃的这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