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场

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大型体育场的建筑
收藏
0 有用+1
0
罗马角斗场(Colosseum),位于意大利首都 罗马 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 象征 。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强迫8万名 犹太 俘虏作 劳役 ,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它是罗马帝国征服 耶路撒冷 后,为纪念皇帝威斯巴西安的丰功伟绩而建的,甚至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
1980年,古罗马斗兽场、古罗马广场遗迹作为罗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
中文名
角斗场
外文名
Colosseum
别    名
斗兽场 罗马角斗场
位    于
意大利 首都 罗马 台伯河 东岸
建    于
公元72-79年
目    的
为纪念皇帝威斯巴西安的丰功伟绩
康茂德
作为罗马皇帝死于角斗场中
意    义
体育场的雏形

目录

介绍

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 庞培 城,建于公元前80年。后来,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用石头兴建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宏伟。它的形制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大型体育场。 大角斗场建在几座小山之间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禄皇宫花园里的人工湖。
角斗场在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的丰功伟绩而建,由8万名犹太俘虏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9万观众。当年角斗场开幕时,猛兽从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生还者极少,异常残忍。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已残破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这里有为游客准备的中世纪轿式马车。

历史背景

建筑奇迹

角斗场内部 (4张)
罗马角斗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 台伯河 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它是罗马帝国征服 耶路撒冷 后,为纪念皇帝韦帕芗的丰功伟绩而建的。据说当年角斗场开幕时,共用5000头狮子、老虎等猛兽和由3000名奴隶、俘虏、罪犯及受宗教迫害的基督教徒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续进行了100天的表演。演出时,猛兽从圈中放出,人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人生还者极少,残酷异常,惨绝人寰。有时也搞人与人进行角斗,更加残忍。角斗中必须有一方死亡方可收场,如无结局,则双双必须处死,或放野兽将人吃掉。直至公元405年,这种极端野蛮的竞技比赛,才被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所制止。此后,在公元3世纪和5世纪又进行了重新的修葺。 古代罗马的一种平面为椭圆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块平地作为表演区,周围看台逐排升起,没有永久性的屋顶。已知最早的角斗场在庞培城,建于公元前80年。后来,罗马帝国的许多城市都用石头兴建角斗场。罗马大角斗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景观宏伟。它的形制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大型体育场。
大角斗场建在几座小山之间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禄皇宫花园里的人工湖。角斗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周边长527米,
观众座位以62%的坡度升起,约60排,分为四区。前面是贵宾席,中间是骑士席,后面是平民席,可容5万人。最高处有一圈柱廊,可供管理篷顶的人休息。
表演区椭圆形,长轴86米,短轴54米,奴隶们在这里表演角斗或斗兽。 表演区与贵宾席前沿有5米多的高差,注水后可以表演水战。兽槛和角斗士的预备室在表演区的地下,那里有排水管道。
支承观众席的是三层放射式排列的筒形拱和沿外圈回环的拱顶。前者每层80个,与此相应,在立面上周圈一律形成三层券洞。底层券洞是出入口,观众对号进入,顺着设在放射形拱内的楼梯登上预定的座位区。各区观众集散互不干扰。
立面各层用券柱式作装饰。总高48.5米。底层用 多立克柱式 ,二层 爱奥尼柱式 、三层 科林斯柱式 (见 古典柱式 )、四层为实墙。券洞口立雕像。最上面的檐口有垂孔洞,木杆通过孔洞立在插座上,木杆上端缚缆绳张挂篷顶。
立面用灰白色的灰华石。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也用灰华石,其次用砖和较软的石头。拱顶和上层的承重墙用混凝土,骨料里添有浮石,前三区的观众席用白大理石做成,最后一区为木构,以减轻对外墙的推力。 [2]

文明印记

角斗场中央是用于角斗的区域,长轴86米,短轴54米,周围有一道高墙与观众席隔开,以保护观众的安全。在角斗区四周是观众席,是逐级升高的台阶,共有60排座位,按等级尊卑地位的差别分为几个区。距离角斗区最近的下面一区是皇帝、元老、主教等罗马贵族和官吏的特别座席,这样的贵宾座是用整块大理石雕琢而成的;第二、三区是骑士和罗马公民的座位;第四区以上则是普通自由民(包括被解放了的奴隶)的座位。每隔一定的间距有一条纵向的过道,这些过道呈放射状分布到观众席的斜面上。这个结构的设计经过精密的计算,构思巧妙,方便观众快速就座和离场,这样,即使发生火灾或其他混乱的情形,观众都可以轻易而迅速地离场。
在观众席后,是拱形回廊,它环绕着角斗场四周。回廊立面总高度为48.5米,由上至下分为四层,下面三层每层由80个拱券组成,每两券之间立有壁柱;壁柱的柱式第一层是多立克式,健美粗犷、犹如孔武有力的男性;第二层是爱奥尼式,轻盈柔美,宛若沉静端秀的少女;第三层则是科林斯式,它结合前两者的特点,更为华丽细腻。这三层柱式结构既符合建筑力学的要求,又带给人极大的美学享受。到第四层则是由有长方形窗户的外墙和长方形半露的方柱构成,并建有梁托,露出墙外,外加偏倚的半柱式围墙作为装饰。在这一层的墙垣上,布置着一些坚固的杆子,是为扯帆布遮盖巨大的看台用的。四层拱形回廊的连续拱券变化和谐有序,富于节奏感;它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而又秀巧、凝重而又空灵。角斗场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详尽地显示出来,为建筑结构的处理提供了出色的典范。
罗马角斗场的内部装饰也十分考究,大理石镶砌的台阶还有花纹雕饰。在第二、三层的拱门里,均置有白色大理石雕像。竞技场的底层下面还有地下室,用作逗留和安置角斗士,还有关野兽的笼子。不用时,这些地方,都用闸门封闭。角斗时,表演者被由机械操作的升降台带上场。
角斗场通常是露天的,但若是在雨天或在艳阳高照下,则用巨大帆布遮盖场顶,工程由两组海军来操作。他们也常常参加角斗场举行的海战表演。
罗马角斗场的材料用大理石以及几种岩石建成,墙用砖块、混凝土和金属构架固定。部位不同,用料也不同,柱子墙身全部采用大理石垒砌,十分坚固。在历经2000年的风霜,人们所见到的角斗场尽管破败不堪,但残留建筑的宏伟壮观,仍让人们为往日的辉煌成就啧啧称奇。 [3]

破坏史

在一本中世纪基督教的《颂书》里记载了一位朝圣者的话:“只要大角斗场屹立着,罗马就屹立着;大角斗场 颓圮 了,罗马就颓圮了;一旦罗马颓圮了,世界就会颓圮。”但是,大角斗场却不断遭到地震破坏。公元217年,角斗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复,继续举行 人与兽 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角斗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角斗场的部分石料。1749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并对其进行保护。直到如今,每年约翰·保罗二世教皇都会在此举行仪式纪念这些殉难的烈士,虽然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毕竟阻止了进一步被掠劫。不过,它一直被荒废着,“表演”区和看台上长满了野草杂树,竟有植物学家因此写出了两本植物学专著。

考古见证

北京大学历史系 教授彭小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然赞成史蒂夫·塔克的说法,他说,根据史料记载,古罗马的角斗竞技中确实存在着严格的规则,考古发现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然而,学术界对古罗马竞技场上的具体规则仍然知之甚少。
专家还原古罗马竞技场的真实角斗
历史学家胡玉娟解释说,角斗举行的当天,会有大量的人涌到圆形剧场来观看角斗表演,观众各有支持的对象,大声呼喊着他们的名字。角斗士不再使用本名,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艺名。 罗马史教授彭小瑜告诉记者,在圆形剧场内设有专门为贵族而准备的包厢,群众在剧场内可以看到贵族,这在贵族来说也是显示他们权力的一种方式。

历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