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有人对声音也“过敏”
原创 朱正洁 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编者按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2023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听力日”,主题是“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也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强调将耳和听力保健作为全民健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纳入初级保健体系的重要性。
围绕爱耳日主题,本微信平台推出爱耳日特辑,呼吁大家主动关注听力变化,主动进行听力检查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全民爱耳护耳意识。
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本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听力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当发现听力异常,或出现耳鸣、耳闷等不适时,我们应该主动就医接受听力医学诊断,并积极配合规范治疗及康复,早期干预是成功的关键。
本期给大家介绍一个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棘手的耳科症状:听觉过敏。
曾听某位患者描述:医生,平时我左耳有时会嗡嗡叫,去外面商场超市,听到音乐声就双耳感觉紧绷,觉得头痛、声音太响太刺耳,现在出门逛街都要带耳塞才感觉好一点,这种情况好像越来越厉害了,我这是怎么了?
临床上,这种对声音无法忍受的症状医学上我们称为听觉过敏。从定义上来说,听觉过敏是一种患者对普通环境声音容忍度下降的临床症状。简单来说,就是听觉过敏者对正常人不会觉得不舒服的声音不能适应或夸大对环境声音的感受。Jastreboff曾报道耳鸣诊疗中心的60%耳鸣患者对日常生活中常人未感不适的声音表现出异常反应,如不适、烦躁、紧张、害怕、恐惧等消极反应。早在1938年Perlman第一次提出“听觉过敏(hyperacusis)”概念来描述声过敏症状。
听觉过敏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1、
响度型听觉过敏
对声音的容忍度降低,对正常人来说是中等强度的声音也觉得很大声。
2、
烦恼型听觉过敏
对声音有负面情绪反应,如焦虑和紧张,这些声音通常都很大。这种反应可以是针对特定的声音或一组声音产生的。
3、恐惧性听觉过敏
对声音的厌恶反应,导致预期反应和回避行为。
4、疼痛型听觉过敏
与正常人声音痛阈(通常约为 120 dB SPL)相比,听觉过敏患者阈值要低得多,表现为耳部或头部的剧烈刺痛,但机制尚不清楚。
听觉过敏虽然不太常见,一旦发生却很令人困扰。引起不适的声音种类较广,一些不会引起正常人情绪反应的声音,比如开门声、咳嗽声、吞咽声、正常交谈声等,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听觉过敏会给患者带来不良情绪反应,严重者表现出精神症状和精神症人格特征。听觉过敏患者会产生过度听觉保护,造成社会行为的改变,包括避免暴露在有声环境中、在各种场合下都使用耳塞等听觉保护或隔声器具、甚至将自己封闭在经过隔声处理的房间内。过度使用听觉保护的后果往往是听觉过敏症状的加重,致使患者甚至完全不能忍受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的声音暴露,因而难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根据2005年Dauman听觉过敏困扰程度分级,依次分为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无:代表完全不受困扰;
轻度:轻微影响,有不适感,无特别在意周围声音,不影响日常生活;
中度:总是在意周围声音,注意力降低,偶有戴耳塞、躲避声音,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稍有影响;
重度:有较大影响,经常戴耳塞,逃避可能接触噪声的环境,常感心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极重度:有极大的影响,不能耐受任何声音,不敢出门,常有烦躁、害怕、恐惧、几乎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听觉过敏与耳鸣常伴随存在,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伴有听觉过敏的患者所占比例为40%,而以听觉过敏为第一主诉伴有耳鸣的患者所占比例则更高达86%。虽然它们通常同时发生,但两者的临床特征有明显的区别。耳鸣发病常常是单侧,或以单侧为著,耳鸣经常断断续续;而听觉过敏几乎完全是双侧发病,很少断断续续,感知生动而突出。临床医师常重点关注耳鸣而忽视听觉过敏症状,导致耳鸣习服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由于对耳鸣治疗效果欠佳的思考,引起临床医师对听觉过敏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听觉过敏进行研究。因此对于患有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聋、上半规管裂等)、接触噪声和耳毒性药物、听神经疾病、内分泌和免疫性疾病、偏头痛、心理性疾病等患者我们临床医师需要关注有无存在耳鸣和听觉过敏,并进行早期干预。
听觉过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听觉过敏可以在外周听器和神经中枢两个水平上发生。内耳外毛细胞具有一定的伸缩活动能力,据认为在感受到强声刺激可以发生收缩,降低耳蜗内基底膜的振动幅度,起到一定的动态压缩和自我保护作用。因此外毛细胞损伤和消失可使这种自我保护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听觉过敏。中枢层面上来说,中枢结构对外周听器输入的神经信号进行判读,进而产生主观的响度感受。如果这一过程受到干扰,所产生的响度感受也可能发生听觉偏差而导致听觉过敏,因此听觉过敏可见于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包括颅脑创伤、颅内压增高等。另外,听觉过敏和耳鸣与疲劳、焦虑和应激亦相关。机体在应激的过程中,产生内源性强啡肽,释放至内毛细胞下的突触区,此物质增强了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使声音的强度增大,表现为听觉过敏和耳鸣。
听觉过敏和耳鸣的治疗一样,对于耳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尚无证实的临床实践指南,但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治病的重点在于帮助缓解不适的症状,而不是“治愈”听觉过敏。听觉过敏既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主观临床症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涉及了心理学的范畴。对于听觉过敏患者,除进行详细检查,寻找可以医治的病因外,我们临床医生还应探索个人负面的思维过程并加以修正,从而打破由声音引起的初始情绪(例如焦虑)和身体感觉(例如疼痛)的恶性循环,鼓励患者更多地接触正常声,从而能够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