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威武的蜡烛 · 美拍Plus - 在 Windows ...· 5 月前 · |
![]() |
光明磊落的金针菇 · SKStoreReviewControlle ...· 6 月前 · |
![]() |
好帅的大蒜 · 仙缘弟子 婚姻幸福 七百九十七· 11 月前 · |
![]() |
傲视众生的硬币 · make: *** ...· 1 年前 · |
![]() |
乖乖的生姜 · 国家标准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1 年前 · |
廖名春,男,
1956
年生,湖南武冈人。
1985
年
9
月至
1987
年
7
月就读于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周大璞、宗福邦教授;
1989
年
9
月至
1992
年
7
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金景芳教授;
1995
至
1997
年在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张岂之教授。曾任中共
湖南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讲师、《湖湘论坛》副主编。
1992
年
8
月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系,历任副教授、教授。
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王堆帛书、出土简帛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等。
国际易联常务理事、国际儒联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会长。
本科生:历史文献学、周易哲学与易文化、中国经典研读。
研究生:中国思想史研究、出土文献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研究。
1.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 1995 年资助项目“ 帛书《易传》校释” ;
2.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项目“ 战国楚简本《老子》研究”;
3.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新出简帛与思孟学派研究”;
4. 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出土简帛易学研究”( 01JAZJD720007 ),与李学勤先生合作主持;
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 12&ZD155 ),子课题“出土文献尚书学资料集成”;
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四书’学史”( 13&ZD060 ),子课题“《中国四书学史·先秦卷》”;
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简帛文献集成及综合研究”( 15&ZDB065 ),子课题“简帛文学文献集成校注”;
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与儒家经典的形成发展研究”( 16&ZDA114 ),子课题;
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价值挖掘与传承传播研究”( 20&ZD309 ),子课题“清华简中优秀思想资源的挖掘与传统精神传承”。
1. 《走近荀子》,济南出版社, 2020 年 ;
2. 《走近孟子》,济南出版社, 2020 年 ;
3. 《出土文献与儒家经典探微》,孔学堂书局, 2019 年 ;
4. 《〈周易〉真精神 —六十四卦卦爻辞新注新释》,广东高教出版社, 2019 年 ;
5. 解读 《荀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9 年 ;
6. 主编 《显微阐幽 —古典文献的探故与求新》,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
7. 《孔子真精神 —〈论语〉疑难问题解读》,孔学堂书局, 2014 年 ;
8. 《天、人、性:读郭店楚简与上博竹简》(与陈慧、李锐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年 ;
9. 主编 《中国文化发展史》(先秦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3 年 ;
10.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续论 —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的互证》,财富出版社, 2012 年 ;
11. 《写在简帛上的文明 —长江流域的简牍和帛书》(与张岩、张德良合作),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
12. 点校 《周易本义》,中华书局, 2009 年 ;
13. 《帛书〈周易〉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
14. 《荀子二十讲》,华夏出版社, 2009 年;
15. 《周易二十讲》,华夏出版社, 2008 年;
16. 《中国学术史新证》,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7. 《中华道藏》(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华夏出版社, 2004 )副主编,第 13 、 14 、 15 、 16 册主编;
18. 《吕氏春秋全译》(与陈兴安合作),巴蜀书社, 2004 年;
19. 《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修订版繁体字本,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7 年;
20. 《出土简帛丛考》,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
21.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22.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 2001 年 ;重版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23. 《新出楚简试论》,台湾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24. 《帛书易传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8 年;
25. 《荀子新探》,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4 年 ;重版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26. 《荀子的智慧》,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台北:汉艺色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7 年;
27. 《孟子的智慧》,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台北:汉艺色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4 年;
28. 《周易研究史》(与康学伟、梁韦弦合作),湖南出版社, 1991 年; 韩文本,汉城:艺文出版社, 1994 年 、 2005 年 。
2021 年
《〈尚书〉名义与清华简〈书〉类文献》,台湾《哲学与文化》 562 期( 2021 年 3 月号);
2020 年
《〈荀子〉引〈诗〉本义五考》,《国学学刊》 2021 年第 1 期;
A New Exposition of 色斯举矣 in the Confucian Analects and an Analysis of 色然 in the Mawangdui Silk Manuscripts ‘ Wuxing ’ ,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2020, Vol.70, No.4,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Hawai ’ i Press ;
《〈荀子 ·解蔽〉篇“空谷之中”章释读及其意义》,《中国史研究》 2020 年第 4 期;
2019 年
《尚書 “孺子”考及其他》,《文献》 2019 年第 5 期;
《〈论语〉蘧伯玉 “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说辨证——兼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的释读》,《孔子研究》 2019 年第 3 期;
《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本义考——兼论〈大禹谟〉“虞廷十六字”的真伪》,《社会科学》 2019 年第 1 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2019 年第 4 期;
《〈孟子 ·公孙丑上〉“善为说辞”段考实》,《孔子研究》 2019 年第 1 期;
2018 年
《〈左传〉 “心则不竞”“德则不竞”新释》,《中华文史论丛》第 132 辑( 2018 年第 4 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年 ,第 13-20 页;
《大禹故里说文献考辨》,《中原文化研究》 2018 年第 6 期;
《〈孟子〉与出土文献两则》,《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年第 5 期;
《〈荀子 · 解蔽〉篇“周而成”章新释》,《东岳论丛》 2018 年第 7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8 年第 10 期;
《从帛书〈二三子〉论〈周易 · 蹇〉卦六二爻辞之本义》,《文献》 2018 年第 3 期;
《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 ,李守信、卲长婕主编:《墨子公开课》,商务印书馆, 2018 年, 第 85 -112 页;
2017 年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Order of Parts in the Laozi ,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 2017,VOL.48,NO.3, 143-158 ;
《〈老子〉篇序的新解释》(与李程合作),《历史研究》 2017 年第 6 期;
《〈论语〉疑难问题新探》,《中国典籍与文化》(第十辑) ,国家图书出版社, 2017 年 ,第 33-66 页;
《〈孟子〉三考》,《孔子研究》 2017 年第 4 期;
《郭店简〈六德〉篇新读》,《中原文化研究》 2017 年第 3 期;
2016 年
《涪陵谯定研究二题》(与杨可合作),《宋代文化研究》第 23 辑,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第 34-42 页 ;
《郭店简〈鲁穆公〉篇 “恒称”新证》 (与杨可合作) ,《中华文史论丛》 2016 年第 2 期(总第 122 期);
《荀子思想与稷下学宫》,王志民主编《稷下学公开课》 ,商务印书馆, 2016 年 ,第 124-153 页 ;
《〈大学〉篇四考》,《社会科学》 2016 年第 2 期;
《由〈荀子〉书 “伪”“綦”两字的特殊用法论〈荀子·性恶〉篇的真伪》,梁秉赋、李晨阳主编《比较视野下的先秦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2016 年, 第 287-301 页 ;《邯郸学院学报》 2017 年第 1 期;
《由〈荀子〉 “伪”字义论其有关篇章的作者与时代》,《临沂大学学报》 2015 年第 6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6 年第 4 期;
2015 年
《〈大学〉篇 “汤之盘铭”新释》,《国学学刊》 2015 年第 2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5 年第 8 期;
《荀子法治思想研究》,《孔子研究》 2015 年第 4 期;
《〈周易〉卦爻辞时间数量表示的虚与实》,《社会科学战线》 2015 年第 8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5 年第 12 期;
《〈荀子 ·劝学〉篇“强自取柱”说新释》,《邯郸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2 期;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Analects 13.18 , Liao Mingchun,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Spring 2015 ,17-39 ;
《孔子其人其书 —以〈论语〉误读为中心》,《人文天下》 2015 年 4 月刊,第 14-25 页;
2014 年
《〈论语〉 “听讼”章与〈大学〉篇的误读》,《社会科学战线》 2014 年第 6 期;
《〈论语 •乡党〉篇“色斯举矣”新证—兼释〈学而〉〈为政〉、帛书〈五行〉篇的“易色”“色难”“色然”》,《儒藏论坛》第 9 辑,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第 1-30 页;
《〈论语 •乡党〉篇“色斯举矣”新证—兼释帛书〈五行〉篇的“色然”》,《四川大学学报》 2014 年第 5 期;
《清华简〈说命中〉的内容与命名》,《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 年第 4 期;
《〈周易〉卦爻辞的哲学 —以〈乾〉、〈坤〉两卦为例》,《文史》 2014 年第 3 辑,第 79-104 页;
2013 年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颂 •敬之〉篇对比研究》,《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 年第 6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2014 年第 3 期;
《从〈系辞传〉论 “伏羲作八卦”》,《船山学刊》 2014 年第 2 期;
《清华简〈筮法〉篇与〈说卦传〉》,《文物》 2013 年第 8 期;
《以文献为根据理解孔子与儒学 —廖名春先生访谈录》,观古整理,《孔子学刊》第 4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年,第 1-7 页;
《 〈 诗·大雅·公刘 〉 篇七考》(六) —(七),《文史》 2013 年第 3 辑,第 285-286 页;
《清华简〈说命(上)〉考释》(与赵晶合作),《史学史研究》 2013 年第 2 期;
《〈论语〉 “父子互隐”章新证》,《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 年第 2 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3 年第 6 期;
2012 年
《〈论语〉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章疏注及新解》,《人文学刊》 2012 年第 6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3 年第 3 期;
《
〈诗·大雅·公刘〉
篇七考》(四)
—(五),《文史》
2012
年第
4
辑
,
第
14+120+178
页
;
《帛书〈要〉篇补释》,《周易研究》 2012 年第 5 期;
《〈荀子 •天论〉篇“大天而思之”章新释》,《邯郸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4 期;
《范畴研究刍议》,《史学月刊》 2012 年第 6 期;
《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河北学刊》 2012 年第 5 期;
《
〈诗·大雅·公刘〉
篇七考》(一)
—(三),《文史》
2012
年第
2
辑
,
第
120+134+256
页
;
《清华简〈系年〉管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 年第 3 期;
《〈论语 •里仁〉篇三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学刊》 2012 年第 2 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2012 年第 9 期;
《〈左传〉、〈国语〉易筮言 “八”解》,《国学学刊》 2012 年第 1 期;
2011 年
《〈论语〉 “君子有三畏”章新释》,《孔子研究》 2011 年第 6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2 年第 2 期;
《上博楚简〈魯司寇寄言游于逡楚〉篇考辨》,《中华文史论丛》 2011 年第 4 期(总第 104 期);
《〈老子〉首章新释》,《哲学研究》 2011 年第 9 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2011 年第 11 期;
《〈周易〉释 “艰”》,《周易研究》 2011 年第 4 期;
《清华简〈金縢〉篇补释》,《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 年第 3 期;
《清华简〈尹诰〉研究》,《史学史研究》 2011 年第 2 期;
《清华简〈保训〉篇中字释义及其他》,《孔子研究》, 2011 年第 2 期;
《郭店简语丛诸篇 “卯”字试释》,《文史》 2011 年第 1 期,第 317-320 页;
2010 年
《〈周易本义〉(点校本)前言》,《炎黄文化研究》第 11 辑 ,大象出版社, 2010 年,第 162-169 页 ;
《〈周易〉比、履、离、泰四卦爻辞零释》,《周易研究》 2010 年第 5 期;
《帛書〈五行〉篇 “酉下子輕思於翟”段新释》,《古文字研究》第 28 輯 ,中华书局, 2010 年 , 第 587-602 頁;
《郭店简
“訇”、上博简“
”字新释》,《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年
,第
225
-
228
页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初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第 1 辑 ,中西书局, 2010 年 ,第 63-75 页 ;
《清华简与尚书研究》,《文史哲》 2010 年第 6 期;
《清华简保训篇解读》,《中国哲学史》 2010 年第 3 期;
《先秦尚书 “顾命”释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学刊》 2010 年第 3 期;又载林庆彰、 钱宗武主编《首届国际〈尚书〉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年;
《〈周易 ·晋〉卦爻辞新释》,《社会科学战线》 2010 年第 4 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10 年第 8 期;
《简帛〈五行〉篇 “不仁思不能清”章补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 9 辑 ,中华书局, 2010 年 ,第 109-118 页 ;
《〈周易系辞传〉乾专直新释》,郑吉雄主编《周易经传文献新诠》 ,台大出版中心, 2010 年 ,第 113-123 页 ;
《〈论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章新释》,《清华大学学报》 2009 年第 6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2010 年第 2 期;
2009 年
《〈帛书要篇校释〉序》,《周易研究》 2009 年第 4 期;
《从新出简帛释〈周易 ·萃〉卦初六爻辞》,《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1 期;
《〈老子〉 “尚仁”说辨证》,香港中文大学《先秦两汉古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年 ,第 379-388 页;
《荀子 “虚壹而静”说新释》,《孔子研究》 2009 年第 1 期;
《从〈论语〉研究看古文献学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学报》 2009 年第 1 期;
2008 年
《〈缁衣〉作者问题新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编《儒家思想思孟学派论集》 ,齐鲁书社, 2008 年 ,第 158-170 页 ;
《〈周易 ·夬〉卦九二爻辞新释》,《中华国学研究》创刊号 , 2008 年 ,第 36-42 页 ;
《周易蒙卦新释》,《国际易学研究》第 10 辑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年 ,第 131-140 页 ;
《〈论语〉 “民可使由之”章的再研究》,《华学》第 9 、 10 辑(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 ,第 171-175 页 ;
《帛书〈要〉篇 “夫子老而好易”章新释》,《周易研究》 2008 年第 4 期;
《从 “乾”、“坤”之本字论〈周易〉的哲学内涵》,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儒教文化研究》国际版第 9 辑, 2008 年;
《〈周易 ·乾〉卦新释》,《社会科学战线》 2008 年第 3 期;
《楚竹书〈诗论〉一号简
“
”字新释》,《古文字研究》第
27
辑,中华书局,
2008
年,第
83-85
页;
2007 年
《〈论语 ·为政〉篇“道之以政”章新证》,中央党校《学习时报》 2007 年 12 月 17 日第 9 版;
《楚竹书〈曹沫之陈〉与〈慎子〉佚文》,《新出土文献与先秦思想重构》,台湾书房出版有限公司, 2007 年,第 139-150 页;
《访大陆易学专家 —廖名春》(何淑蘋整理),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 17 卷第 2 期 , 2007 年,第 147-169 页;
《文王演〈周易〉的真相》,《中华遗产》 2007 年第 7 期 ;
《新出楚简与〈论语〉研究三题》(韩文本),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儒教文化研究》,第 11 辑 , 2007 年 ,第 189-218 页 ;韩国《儒教文化研究》(国际版) 2007 年第 8 期;
《释〈周易〉之 “童”》,《周易研究》 2007 年 1 期;
2006 年
《 20 世纪后期大陆荀子文献整理研究》,台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汉学研究集刊》 2006 年 第 3 期(荀子研究专号);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箚记》,《华学》第 8 辑,紫禁城出版社, 2006 年,第 161-167 页;
《楚简〈季康子问于孔子〉研究》,韩国中国古中世史学会《中国古中世史研究》第 16 辑, 2006 年;
《楚简周易睽卦新释》,《周易研究》 2006 年 4 期;
《〈论语〉 “学而时习之”章新探》,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儒教文化研究》(国际版)第 6 辑, 2006 年,第 455-466 页;
《楚简〈逸诗 ·多薪〉补释》,《文史哲》 2006 年 3 期;
2005 年
《为往圣继绝学,集儒史之大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年第 9 期;
《〈论语 ·为政〉篇新释》,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编《儒学评论》第一辑,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楚竹书〈内礼〉、〈曾子立孝〉首章的对比研究》,叶国良、郑吉雄、徐富昌编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55 之《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文集初集》,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05 年 ,第 265- 287 页;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 “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的真伪》(与张岩合作),《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4 期;
《失落的国宝:你的家在中国》,廖名春、张德良,《世界知识》 2005 年 第 6 期;《新华月报》 2005 年第 5 期;
《楚简〈周易〉遯卦六二爻辞新释》,《周易研究》 2005 年 第 4 期;
《〈周易〉惕义考 —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的互证》,《国际易学研究》第 8 辑,华夏出版社, 2005 年;
《楚简仲弓篇与论语子路篇仲弓章对读札记》,《淮阴师院学报》 2005 年 1 期;
《楚简〈逸诗 ·交交鸣鸟〉补释》,《中国文化研究》 2005 年 1 期;
《〈吕绍纲易学文选〉序》,《〈周易〉的哲学精神 —吕绍纲易学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
2004 年
《楚简〈周易·豫 〉 卦再释》,《出土文献研究》第 6 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第 24-33 页;
《二二相耦,相反为义 —〈周易〉卦义新论》,台湾《哲学与文化》月刊第 31 卷 2004 年 第 4 期;
《试论郭店简〈太一生水〉篇的缀补》,《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 2004 年,第 274-283 页;
《〈周易 ·杂卦传〉的再研究》,辅仁大学图书馆编《 2004 年古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辅仁大学出版, 2004 年;
《帛书〈衷〉篇疑难字考》,《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第 376-380 页;
《上博三楚简恒先篇校释》,《中国哲学史》 2004 年第 3 期;
《楚简周易校释记(二)》,《周易研究》 2004 年 第 5 期;
《楚简周易校释记(一)》,《周易研究》 2004 年 第 3 期;
《楚简周易大畜卦再释》,《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年 第 3 期;
《楚简周易颐卦试释》,《中国哲学与易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 第 403-411 页 ;
《钱穆先生孔子与〈周易〉关系说考辨》,《河北学刊》 2004 年第 2 期;
《上博藏楚简〈鲁邦大旱〉校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 年 第 1 期;
《上博藏楚简〈鲁邦大旱〉的内容与思想》,《孔子研究》 2004 年 第 1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04 年 4 期;
《 “慎独”本义新证》,《学术月刊》 2004 年 第 8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 2004 年 第 10 期;
2003 年
《郭店〈老子〉校释剩稿》,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人文论丛》 2002 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98-105 页;
《上博简〈子羔〉篇释补》,《中州学刊》 2003 年 第 6 期;
《上博简〈子羔〉篇感生神话试探》,《福建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3 年 6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 2004 年第 5 期;
《长安西仁村陶拍数字卦解读》,《周易研究》 2003 年 第 5 期;
《八卦次序试论》,《遯亨集 —吕绍纲教授古稀纪念文集》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 第 155-165 页 ;
《 “慎”字本义及其文献释读》,《文史》 2003 年 第 3 期 ,中华书局 , 第 184-193 页 ;
《〈诗论〉简 “以礼说诗”初探》,《中国诗歌研究》第 2 辑,中华书局, 2003 年,第 142-150+368 页;
《郭店简从
“
”之字考释》,《华学》第
6
辑,紫禁城出版社,
2003
年,第
79-84
页;
2002 年
《帛书〈衷〉校释(二)》,《国际易学研究》第 7 辑,九洲出版社, 2002 年;
《帛书〈衷〉校释(一)》,《周秦汉唐研究》创刊号,三秦出版社, 2002 年;
《试论帛书〈衷〉的篇名和字数》,《周易研究》 2002 年第 5 期;
《郭店简〈六德〉篇校释札记》,《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上博简〈诗论〉简的天命论和 “诚”论》,《哲学研究》 2002 年第 9 期;
《郭店简〈六德〉〈成之闻之〉新札》,《简牍学研究》第 3 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第 48-51 页;
《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孔子研究》 2002 年第 2 期;
《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作年 —兼论子羔也可能传〈诗〉》,《齐鲁学刊》 2002 年第 2 期;
《楚简〈五行〉篇引〈诗〉说〈诗〉考》,《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 —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63-69 页;
《李衡眉先生易学研究述评》,《李衡眉先生纪念文集》,泰山出版社, 2002 年;
《上海简〈性自命出〉篇探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 2 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札记》,《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年,第 260-276 页 ;
《 “六经”次序探源》,《历史研究》 2002 年第 2 期;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中国哲学史》 2002 年 第 1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古代文学》;
《上博简〈关雎〉七篇诗论研究》,《中州学刊》 2002 年 第 1 期;
2001 年
《郭店〈老子〉校释札记》,《华学》第 5 辑,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82-195 页;
《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佚〈诗〉探原》,《中国文字》 2001 年 新廿七期 ;
《 “仁”字探原》,《中国学术》第 8 辑,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上海简〈鲁邦大旱〉札记》,《 2000 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第论文集·农林与西部发展分册》,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郭店简〈成之闻之〉篇校释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 年第 5 期;
《郭店楚简〈五行〉篇校释札记》,《中国哲学史》 2001 年第 3 期;
《楚简〈老子〉
“铦
为上
”考》,《烟台师院学报》
2001
年第
3
期;
《郭店简〈成之闻之〉的编连与命名问题》,《中国史研究》 2001 年第 2 期;
《秦简〈归藏〉管窥》,《周易研究》 2001 年第 2 期;
《从帛书与楚简论 “晚书”的真伪》,《北方论丛》 2001 年 第 1 期;
《周易丰卦卦爻辞新考》,《国际易学研究》第 6 辑,华夏出版社, 2000 年;
《郭店简〈六德〉篇的缀补编连和命名问题》,日本中国史学会《中国史学》第十卷 , 2000 年 ,第 57-64 页 ;
《郭店简〈性自命出〉的编连和分合问题》,《中国哲学史》 2000 年第 4 期;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周易研究》 2000 年第 3 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 2001 年 第 1 期;
2000 年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史的重写》,《文艺研究》 2000 年第 3 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0 年 第 4 期;
《 “仲康日食”考信》,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人文论丛》 2000 年卷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 第 358-365 页;
《从荆门楚简论先秦儒家与周易的关系》,台北《汉学研究》 2000 年 第 18 卷 第 1 期;
《郭店楚简引〈书〉论〈书〉考》,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疑古与史料审查》,《中州学刊》 2000 年第 2 期;
《试论冯友兰的 “释古”》,《原道》第 6 辑,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郭店楚简引〈诗〉论〈诗〉考》,《中国哲学》第 22 辑,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郭店楚简〈缁衣〉篇引〈诗〉考》,《华学》第 4 辑,紫禁城出版社, 2000 年,第 62-75 页;
《郭店楚简与〈诗经〉》,《学术前沿》第 2 辑, 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0 年,第 35-52 页;
《上海博物馆藏〈孔子闲居〉〈缁衣〉楚简管窥》,《中国思想史论集》,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0 年;
《上海博物馆藏〈武王践阼〉楚简管窥》,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 2000 年 第 4 号;
《坤卦卦名探原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东南学术》 2000 年第 1 期;
《论六经并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孔子研究》 2000 年第 1 期;
《荀子与六经关系新考》,《书院研究》第 3 辑,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郭店楚简〈缁衣〉篇引〈书〉考》,《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 年第 1 期;
1999 年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唐虞之道〉与〈尚书〉》,《中国史研究》,
1999
年第
3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
1999
年第
4
期;
《楚简老子校诂》(三)(下),台湾《大陆杂志》 1999 年 第 99 卷第 3 期;
《楚简老子校诂》(三)(中),台湾《大陆杂志》 1999 年 第 99 卷 第 2 期;
《楚简老子校诂》(三)(上),台湾《大陆杂志》 1999 年 第 99 卷 第 1 期;
《楚简老子校诂》(二)(下),台湾《大陆杂志》 1999 年 第 98 卷第 6 期;
《楚简老子校诂》(二)(上),台湾《大陆杂志》 1999 年 第 98 卷第 5 期;
《钱穆与疑古学派》,《原道》第 5 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帛书〈二三子〉、〈要〉校释五则》,《国际易学研究》第 5 辑,华夏出版社, 1999 年;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周易研究》 1999 年第 1 期;
《荀子兵论初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4 期;
《楚文字考释三则》,《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荆门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中国哲学》第 20 辑,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说新证》,《中国哲学》第 20 辑,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楚简老子校释》(七),武汉大学《人文论丛》 1999 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95-112 页;
《楚简老子校释》(五),《中国传统哲学新论 —朱伯昆教授 75 寿辰纪念文集》,九洲出版社, 1999 年;
《楚简老子校诂》(下),台湾《大陆杂志》 1999 年 第 98 卷第 2 期;
《楚简老子校诂》(上),台湾《大陆杂志》 1999 年 第 98 卷第 1 期;
《楚简老子校释》(二),《简帛研究》第 3 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第 50-76 页;
1998 年
《楚简老子校释》(一),《华学》第 3 辑,紫禁城出版社, 1998 年,第 189-211 页;
《庄子盗跖篇探原》,《文史》第 45 辑,中华书局, 1998 年,第 49-59 页;
《郭店楚简儒家著作考》,《孔子研究》 1998 年第 3 期;
《试论 “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起源》,《原道》文化建设论集,学林出版社, 1998 年;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的再认识》,台北《汉学研究》 1998 年第 16 卷第 1 期;
《〈大象传〉早于〈彖传〉论》,《清华汉学研究》第 2 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从语言的比较论周易本经成书的年代》,《经学讨研》(兰州大学经学研究所论文选辑)第 1 辑,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38-43 页;
《荀子君民关系说新探》,《湖湘论坛》 1997 年第 4 期;
《〈周易 ·说卦传〉错简说新考》,《周易研究》 1997 年第 2 期;
《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中国文化研究》 1997 年夏之卷;
《孟子评传》,《大儒评传》,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荀子评传》,《大儒评传》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1996 年
《论中华经济圈的文化问题》,《现实与探索》,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6 年;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原道》第 3 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 年;
《从帛书易传论先天卦位说的起源》,《庆祝金景芳先生九五寿辰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6 年;
《从先秦秦汉文献论〈周易〉本经的作者问题》,台北《孔孟学报》 1996 年第 71 期;
《〈尚书〉始称新证》,《文献》 1996 年第 4 期;
《关于帛书易传整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鹅湖》 1996 年第 3 期;
《竹简本〈庄子 ·盗跖〉篇管窥》,《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 1 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
《〈说卦〉新证》,《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1996 年第 6 卷第 3 期;
《〈论语〉 “五十以学”章新证》,《中国文化研究》 1996 年第 1 期;
《浅谈〈易传〉的象数与义理》,《华夏文化》 1996 年第 1 期;
1995 年
《关于帛书易传的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5 年 第 6 期;
《荀子 “法后王”考辨》,《管子学刊》 1995 年第 4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1996 年第 2 期;
《帛书〈易传〉象数学说考释》,《象数学研究》第 1 辑,齐鲁书社, 1995 年;
《帛书〈易传〉象数说探微》,台北《汉学研究》 1995 年 第 13 卷第 2 期;
《先天卦位说探源》,《羑里易学》第 1 卷第 5 期,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易传〉概论》,《易学心知》,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彖传〉〈大象传〉释卦次序考》,《周易研究》 1995 年第 3 期;
《帛书〈易传〉与先天卦位说》,《易医文化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及学派性质问题续论》,《国际易学研究》第 1 辑,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昭力〉释文》,《国际易学研究》第 1 辑,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缪和〉释文》,《国际易学研究》第 1 辑,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要〉释文》,《国际易学研究》第 1 辑,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易之义〉释文》,《国际易学研究》第 1 辑,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系辞〉释文》,《国际易学研究》第 1 辑,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帛书〈二三子〉释文》,《国际易学研究》第 1 辑,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试论孔子易学观的转变》,《孔子研究》 1995 年第 4 期;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易学集成》第三册,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
《魏源易学初探》,《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年第 1 期;
1994 年
《〈荀子〉各篇写作时代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 年第 5 期;
《论帛书〈易传〉与帛书〈易经〉的关系》,《孔子研究》 1994 年第 4 期;
《帛书〈系辞〉释文补正》,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1994 年新 2 期;
《帛书〈导引图〉
“
欮
”考》,《古汉语研究》
1994
年第
2
期;
《荀子〈正名〉篇性论发微》,《中国哲学史》 1994 年第 2 期;
《帛书释〈要〉》,《中国文化》 1994 年 第 10 期;
《帛书易传引〈易〉考》,台北《汉学研究》 1994 年第 12 卷第 2 期;
《思孟五行说新解》,《哲学研究》
1994
年第
11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1995
年第
1
期;
《 “大衍之数”章与帛书〈系辞〉》,《中国文化》 1994 年 第 9 期;
1993 年
《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释文》(与陈松长合作),《道家文化研究》第 3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第 424-435 页;
《帛书〈缪和〉、〈昭力〉简说》,《道家文化研究》第 3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第 207-215 页;
《帛书〈要〉简说》,《道家文化研究》第 3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第 202-206 页;
《帛书〈易之义〉简说》,《道家文化研究》第 3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第 196-201 页;
《帛书〈二三子问〉简说》,《道家文化研究》第 3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第 190-195 页;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道家文化研究》第 3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第 133-143 页;
《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哲学研究》 1993 年第 7 期;
《帛书〈系辞〉释文再补》,《周易研究》 1993 年第 5 期;
《荀子议兵时间考》,《管子学刊》 1993 年第 4 期;
《宋玉散体赋韵读时间考》,《古汉语研究》 1993 年第 2 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哲学研究》 1993 年第 3 期;
《帛书〈周易系辞传〉异文初考》,《 1993 年海峡两岸黄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荀子人性论的再考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2 年第 6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B5 《中国哲学史》 1993 年第 1 期;
1992 年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五至八世纪初西北方音的韵母》,《古汉语研究》 1992 年第 1 期;
1991 年
《从唐勒赋的出土论宋玉散体赋的真伪》,《求索》 1991 年第 4 期;
《现代易学通论》,《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科版 1991 年第 3 期;
1990 年
《读〈周易全解〉》(与梁伟弦合作),《社会科学战线》 1990 年第 2 期;
《入派阴声始于公元六世纪》,《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0 第 4 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 1991 年第 1 期;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兴量词考》,《敦煌研究》 1990 年第 2 期;
《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词管窥》,《古汉语研究》 1990 年第 1 期;
1989 年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浊上变去》,《古汉语研究》 1989 年第 1 期;
《荀子大儒法先王证及其它》,《贵州社会科学》 1989 年第 10 期;
《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词初探》,《新疆文物》 1989 年第 4 期;
《荀子认识过程论发微》(笔名都梁仁),《湖湘论坛》 1989 年第 2 期;
1988 年
《吐鲁番出土文书与 6 至 7 世纪左右西北方音之声母》,《武汉大学学报》 1988 年社科增刊;
《湖湘文化简论》(笔名都梁仁),《湖湘论坛》 1988 年第 3 期;
1986 年
《试论章太炎的尊荀》,《武汉大学学报》 1986 年社科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