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太阳是银河系较典型的恒星,离星系中心大约
2.5-2.8万光年。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轨道环绕太阳的天体被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行星是环绕太阳且质量够大的天体。这类天体中能称为大行星的天体有8个: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还有一个争议行星-冥王星。下面就跟大家详细介绍下。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8颗中的6颗有天然的卫星环绕着。地球的卫星被称为月球。
水
星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中国称为辰星,公转周期短。它每
87.968个地球日绕行太阳一周,也就说是水星上的一年只有88天。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成为晨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金
星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时候会更近),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转周期是
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名第二。它有时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傍晚出现在天空的西侧叫做“长庚”。金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被人们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形。金星自传方向跟天王星一样与其它行星相反,是自东向西
地
球
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
——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呈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
火
星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天文学中把地球与火星称为兄弟行星,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美国宇航局曾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木
星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
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
2.5倍。卫星数量众多。木星与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皆属气体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是由
86%的氢和14%的氦组成的,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土
星
土星,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于第六,体积则仅次于木星。土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土星的风速高达
1800km/h,相当惊人。古代中国亦称之镇星或填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
。
土星有土星环(可以通过望远镜直接观测),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残骸以及尘土。
天
王 星
天王星(
Uranus)是太阳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颗行星,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还包含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结成的“冰”,与可以探测到的碳氢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温度只有49K(-224℃)。
海
王 星
海王星按照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为第八颗行星,它的亮度仅为
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在中文里,把它译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的甲烷,大气层中的甲烷,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原因之一。海王星有着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暴,测量到的风速高达2100km/h。海王星云顶的温度是-218 ℃(55K),因为距离太阳最远,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
冥
王 星
冥王星自
1930年被发现以来,长期被列入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世纪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9颗。此后,“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自从80多年前被发现的那天起,冥王星便与“争议”二字联系在了一起。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2006年8月24日布拉格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冥王星被降级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排除了九大行星的队伍。
怎么样,看完了介绍。大家有没有对咱们太阳系的邻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呢?尽管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但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生命的诞生和演化需要极为特殊的条件和机遇,地球母亲花费了
46亿年才孕育出如此绚烂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体系。这在整个宇宙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目前,人类的脚步现在已经迈出了太阳系,前往更加远大的空域进行探索。冲出太阳系,将是21世纪航天探索的新起点。
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赵俊博
审核: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