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它是中国古代最受尊崇的乐器,其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承载了众多人文艺术相关文化和思想,2003年11月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宣布了第二批“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的
古琴艺术
名列其中。
基本信息
遗产编号
:Ⅱ-15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
:2006
遗产级别
: 省
简介
在西学东渐的今天,虽说“高山流水”、“琴棋书画”乃尽人皆知,若细问“琴”为何物,则大多茫然。更鲜有人知道在齐鲁大地,曾经有一支古琴艺术流派奏响过不同凡响的灿烂乐章。
诸城
琴派
,是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历经了几千年的沧桑风雨后,于清末民初萌生的一朵奇葩。
[1]
所在地区
诸城
既是“
诸城琴派
”的故乡,又是中国
古琴
的发源地。诸城古琴称“
山东诸城
派古琴”,又称“琅琊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不断探索、交流、吸收、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
古琴流派
,是中国近代琴坛上一支融古开今,别具一格的
古琴艺术
流派,被誉为中国著名
琴派
之一。
王溥长
(既甫)、
王雩门
(冷泉)、
王作祯
(心源)、
王露
(心葵)、
王宾鲁
(燕卿),人称“诸城琴史五杰”。
[2]
琴派渊源
山东诸城
琴派
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分别源于“
虞山派
”和“
金陵派
”的
王既甫
1807—1886 和
王冷泉
1807—1877 ,由于二人师承不同,所以在诸城自然地分成两个支派。一支是王既甫传下来的。王既甫传给儿子
王心源
。王心源 1842—1921 琴艺高超,当时的古琴界称他和另一支创始人王冷泉为“
诸城
二王”。
王心葵
1878—1921 博才多学,从王心源先生习琴,兼学王冷泉先生琴谱,又吸纳了山东民间音乐,历十二载,融会贯通、并蓄南北,从而形成了诸城琴派。
历史记载
早在4300多年前,出生于
诸城
诸冯村
的虞舜就善于制琴、弹琴。《
礼记·乐记
》载:“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诸城既是“诸城
琴派
”的故乡,又是
中国古琴
的发源地之一。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
古琴流派
。
代表人物
诸城派古琴主要代表人物有
王溥长
(既甫)、
王雩门
(冷泉)、
王作祯
(心源)、
王露
(心葵)、
王宾鲁
(燕卿),人称“
诸城
琴史五杰”。
王心葵
和王宾鲁,曾分别担任过
北京大学
和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古琴导师。王宾鲁在
南京
创立了“
梅庵派
”,以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大为其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