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三世 (法蘭西)
法蘭西王國和波蘭的國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亨利三世 (法語: Henri III ,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本名 亞歷山大·愛德華 ( Alexandre Édouard ),是 法國 瓦盧瓦王朝 國王(1574年—1589年在位)及 波蘭國王 兼 立陶宛大公 (1573年—1575年在位)。亨利三世生於 楓丹白露 ,為 亨利二世 第四子,母為 凱薩琳·德·麥第奇 。
|
亨利三世
Henri III |
|
|---|---|
|
艾蒂安·杜蒙提耶
(
英語
:
Étienne Dumonstier
)
所繪肖像(約1580年至1586年)
|
|
| 法國國王 | |
| 統治 | 1574年5月30日—1589年8月2日(15年64天) |
| 加冕 ( 英語 : Coronation of the French monarch ) |
1575年2月13日
蘭斯主教座堂 |
| 前任 | 查理九世 |
| 繼任 | 亨利四世 |
|
波蘭國王
立陶宛大公 |
|
| 統治 | 1573年5月16日—1575年5月12日 |
| 加冕 ( 英語 : Coronations in Poland ) |
1574年2月22日
聖達尼老聖文策老聖殿總主教座堂 |
| 前任 | 齊格蒙特·奧古斯特 |
| 繼任 | 安娜·雅蓋隆卡 及 巴托里·斯特凡 |
| 臨時執政 ( 英語 : Interrex (Poland) ) | 雅庫布·烏漢斯基 ( 英語 : Jakub Uchański ) |
|
|
|
| 出生 |
亞歷山大·愛德華
Alexandre Édouard 1551年9月19日 法國 楓丹白露宮 |
| 逝世 |
1589年8月2日
(
1589歲—08—02
)
(37歲)
法國 聖克盧城堡 |
| 安葬 |
法國
聖但尼聖殿
|
| 配偶 | 洛林的路易絲 ( 1575年 結婚) |
| 王朝 | 瓦盧瓦王朝 |
| 父親 | 亨利二世 |
| 母親 | 凱薩琳·德·美第奇 |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 簽名 |
|
生平
1560年到1574年亨利三世作為 奧爾良公爵 ;1566年又受封為 安茹公爵 。1573年 哈布斯堡家族 的影響下 獲選 為 波蘭國王 和 立陶宛大公 稱為 亨里克五世 ,但他只在波蘭待了6個月;在1574年其兄 查理九世 去世後,不受波蘭貴族歡迎的他,逃回法國即位為 法國 國王。
回國即位前, 新教 胡格諾派 與 舊教 (天主教)就已經水火不容。亨利三世曾在1572年的 聖巴托洛繆慘案 中扮演過主要角色,但在1572年到1573年統率舊教聯軍進攻西南方的新教勢力時,卻未能攻下以 拉羅歇爾 為首的新教重鎮,使得王室聲望再度下挫。
1574年即位後, 法國宗教戰爭 在他統治時期達到白熱化狀態。亨利三世一開始採取中立於新教與舊教的政策,並提升了 君主專制 ,但很快地,1575年到1576年出現反抗 君主專制 的「怨言派」(由法國天主教溫和派聯合 胡格諾派 [ a ] ,公推國王之弟阿朗松公爵─ 法蘭索瓦 為名義領袖,實際主導者為 蒙莫朗西家族 ),亨利採取行動鎮壓、逮捕怨言派,但當發現吉斯公爵亨利的勢力崛起後,他發布「大親王和約」(給予新教徒部分特權)暫時化解(或延後)了新舊教的對立。但吉斯公爵組成了舊教激進派的 神聖聯盟 ,一時間聲勢浩大,亨利於是在1577年取消 胡格諾派 的一些特權,但 舊教 的 神聖聯盟 也被解散,部分提升了衰落的王權,並使法國得到七年的安定期與勢力平衡,相當高的政治手腕,說明他精通 權術 。
然而,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繼承人、 安茹 和 阿朗松公爵 法蘭索瓦去世,使其妹夫、 胡格諾派 首領, 納瓦拉國王 亨利 成為王位的 法定繼承人 ,而亨利三世有意承認。舊教信徒擔心形勢將對他們不利,於是在首領 吉斯的亨利 領導下反對 納瓦拉的亨利 (又稱納瓦拉的恩里克)與亨利三世,引發所謂 三亨利之戰 (1585-1589年,有的說法是1584-1593年;三亨利指:亨利三世、吉斯的亨利、納瓦拉的亨利)。
1585年,亨利三世在 羅馬教皇 與 吉斯家族 重組的 神聖聯盟 壓力下(背後有 西班牙 國王 費利佩二世 的大力支持),下令剝奪 納瓦拉的亨利 的王位繼承權,以及1577年給予 胡格諾派 的剩餘特權,引來 納瓦拉的亨利 率領胡格諾派信徒的大規模事變。吉斯的亨利率軍在法國北部屢建戰功、廣得民心,支持者更在 三級會議 上主張吉斯的亨利有 卡佩王朝 的血統,應該立為國王。
1588年5月12日,吉斯的亨利不顧亨利三世的禁令,公然率眾進入 巴黎 ,市民主動在街上架起街壘反抗國王、擁護吉斯的亨利,這天史稱 街壘日 ( 英語 : Day of the Barricades ) 。亨利三世被迫逃往 沙特爾 ,在其母的建議與調停下,亨利三世發布詔書接受了神聖聯盟的大部分要求──讓 波旁家族 中信仰天主教的 查理樞機 為王位繼承人、赦免吉斯的亨利並任命其為 大元帥 。
同年12月23日,吉斯的亨利與其弟 吉斯樞機 ( 英語 : Louis II, Cardinal of Guise ) 在一次與亨利三世 鴻門宴 性質的會晤中,同被亨利三世派遣武士刺殺身亡,國王還同時囚禁了 吉斯的亨利之子 。
吉斯家族 在 巴黎 擁立吉斯的亨利之弟 馬耶那 為 族長 與大元帥。馬耶那在巴黎議會的支持下,宣布廢黜國王亨利三世,改立 波旁家族 中知名僧侶 查理樞機 為王,稱「查理十世」,其實只是 傀儡君主 ,馬耶那則自立為 攝政王 。亨利三世只好與 納瓦拉的亨利 聯合,一同進攻 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