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新时代系列,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释义】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文”与“道”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历代文论家阐释的重要命题。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为了反对六朝以来的绮靡文风,提出“修其辞以明其道”。他的门生李汉在为《昌黎先生集》所作的序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文者,贯道之器也。”意思是文章是贯通“道”的工具,强调做文章要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上述观点实际上反映了韩愈的文学思想。在“文以贯道”基础上,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进一步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以其《原道》一文为纲领的。关于“文以贯道”的“道”,他在《原道》中申明:“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韩愈将“道”严格限定在儒家道统范围之内,排斥佛教和道教,认为只有儒家才能救偏补弊,重塑人格。他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命,以倡导古文运动的方式力挽颓风,立志复兴儒学。
【解读】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文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代中国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文艺的方向、命运和勃勃生机与这伟大历史进程息息相关,中国文艺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的飞跃,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方向就是中国文艺的方向。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胸中有大道,笔底起风雷。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