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埃·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生于
荷兰
中部的阿麦斯福特,父亲是一位
清教徒
和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
环境条件
使蒙德里安从小就能接触美术,而宗教对蒙德里安来说更是他的启发、转变风格的关键。
八岁时蒙德里安立志要当画家,但是家人认为艺术家是一项不稳定的工作,蒙德里安与父母多次商量之后,他承诺要取得美术
教师资格
养家糊口,这才让蒙德里安的父母答应让他学习绘画。但是蒙德里安拥有教师资格之后,却未曾在教育界服务过。
在17岁取得小学教师资格之前,蒙德里安是在他的叔父福尔兹·蒙德里安的指导下学习绘画。福尔兹是一位
海牙画派
的画家,因此蒙德里安得到写实浪漫的真传。
阿姆斯特丹时期(1907年~1912年)
1892年蒙德里安进入阿姆斯特丹的
国立艺术学院
,正式接受
学院派
的训练,也奠定了他深厚的写实能力。
彼埃 蒙德里安的作品
1903年蒙德里安以“静物”(Still Life)获得艺术家会的肯定,坚定他将绘画当作终生职业意念。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见严谨的构图和豪放生动的笔触,兼具现代与古典的优点,在同辈画家中已渐渐竖立自己的风格。
1909年蒙德里安经历了自己的宗教革命,他加入了“荷兰通
神论者
协会”,接触了
新柏拉图主义
和
多神论
思想,使得蒙德里安发现自己,思考人类存在的价值。这项转变也改变了蒙德里安创作的方向,开启
新造型主义
的思考方向。
1911年蒙德里安见识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等立体派的作品,感受极大的震撼。立体派讲究的立体事实和明确客观都是蒙德里安追求的目标。随后前往巴黎研究立体派的绘画风格。他不断分析眼睛所见的影像,并且加入了音乐性作品充满了
节奏感
。蒙德里安成功的从立体派中吸取精华,作品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并加入了自我的风格,脱离了立体派。
风格派(1914年~1919年)
1914年回到荷兰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蒙德里安留在荷兰致力于“绘画中的新造型”,集结许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激荡出
新造型主义
。
1917年蒙德里安的朋友出版“风格”杂志让蒙德里安等画家发表
创作理念
。1918年签署了反战、反
个人主义
,宣扬和平团结的“风格派宣言”。蒙德里安想利用艺术将生命升华,他利用抽象的造型与中性的色彩来传达秩序与和平的理念。
关键的转变(1919年~1938年)
在这一幅《
灰色的树
》中,他把
凡·高
的
表现性
、
野兽派
色彩的非描述性以及法国
新艺术运动
的线形图案熔于一炉,使之成为一幅构成型的、造型感强烈的,然而仍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品。此画作于1912年,有78厘米×107厘米大,现藏荷兰海牙格敏特(Gemcente)博物馆。
在德国一家艺术品收藏馆展出。据收藏馆展品目录介绍,自1945年首次展出以来,这幅名为《纽约市一号》的画作可能就一直上下倒置,即画作中靠近画框上部的横向彩色线条较稀疏,而靠近画框底部的线条则较密集。然而,在为蒙德里安工作室拍摄的一张照片中,这幅画的放置方向却相反。
收藏馆工作人员尝试据此将画作颠倒过来悬挂,发现视觉效果不仅更具冲击力,也与同系列另一幅作品更一致。在另一幅作品中,也是靠近画框顶部的线条更密集。由于创作者蒙德里安已于1944年去世,这幅画真正的放置方向成了不解之谜。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馆
1980年开始收藏这幅作品。
1911年末,这位年近40岁的艺术家离开祖国来到了
巴黎
。当时正值立体派从分析阶段走上立体综合阶段,他被分析派所吸引。这时他最喜爱的题材是树木、沙丘、海洋、教堂和风车,所有这些正是与他熟悉的荷兰环境密切相关的。
1912年,蒙德里安已陷入立体主义的块面结构之中。他在巴黎的最初几年里,由于受到毕加索、勃拉克的分析性立体主义影响,色彩上仅限于灰、绿、赭三种颜色。尽管如此,即使在他最富
立体主义
的绘画中,也仍然坚持以纯正面形式来表现。他很少画物体的倾斜面或加上一点雕塑般的投影,只有那种倾斜面或雕塑般的投影才使法国立体派画家的作品产生确切而有限的
三度空间
的实体感。蒙德里安虽然热衷于立体主义原则,但他已经超规越矩,既不需要主题,也不追求三维视觉的
深度感
。
随后,他超越了立体派,画树木或房屋几乎全是用线来构成,
形象痕迹
消失,留下的只是线条的迷宫,是把骨架显示出来的一种高度分析的作品。他在《
造型艺术
与纯粹造型艺术》一文中说:“我感到‘
纯粹实在
’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表达,而这纯粹造型在本质上是不应该受到主观感情和表象的制约的……”显然,他对立体派是不满意的,因为它不能达到“纯粹实在”。
彼埃 蒙德里安的作品
1913年他开始了对色彩的实验。在蒙德里安的理论中所强调的“纯粹实在”和“纯粹造型”,可以说概括了蒙德里安的终身追求。对他来说,造型
表现手法
简单,意味着形状和色彩的行为的统一。他认为,抒情的、描绘的或歌颂的美是一种游戏或逃避,它所描绘的美与和谐是一种观念的理想。它不可企及,因此它被停留在生活之外。那么,怎样才能使“纯粹造型”达到“纯粹实在”呢?蒙德里安说:“真正的实在的造型表现,要通过平衡里面的力学来达到。新的
造型艺术
表明:人类的生活,虽然经常屈服于时间和
不协调
之下,但仍然建基于平衡之上。”若把这一理论具体化,即在造型美术中,只能通过形状和色彩的动势平衡来表达“纯粹实在”。
1917年蒙德里安与奥特·
凡·杜斯堡
(1883~1931)、巴特·凡·德·莱克(1876~1958)三人共同建立了名为“风格派”(DeStijl)的社团,并为该社团创办了一份同名杂志,从而构成了以他为首的
抽象派
美术理论
的体系。《造型艺术与纯粹造型艺术》那篇文章正标志着他的抽象派
艺术理论
的确立,因为他已多次提到:“
抽象艺术
的首要和基本的规律,是艺术的平衡”。他的
抽象画
排除了任何曲线。画面上的
色块
都离不开直角。
作于1921年的《构图》帮助我们理解他的这一理论的实质。此画有61厘米×50厘米大,现归布拉里克姆S·B·史里佩氏收藏。蒙德里安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
十字形
,各自互相分离地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他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等。这一切都为了鼓吹一种极端抽象的精神,宣扬艺术应该完全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应该追求“绝对的境界”。所以人们又给他这种抽象画特征起了个雅号,叫“
冷抽象
”,以区别于与他同时代的另位
俄国
抽象派画家
康定斯基
的艺术特征。世界上的许多事往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蒙德里安的这种“平衡”理论,在他的画上并不怎么令人兴奋,可是在
家具设计
、
装饰艺术
以及即将引起世界注意的“
国际风格
”的建筑设计上,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事实上,“风格派”成员中不少力求革新的建筑家们,在蒙德里安的理论影响下作出了新的探索。其意义在现代
建筑史
上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彼埃 蒙德里安的作品
另外,蒙德里安于1916年,结识了荷兰哲学家苏恩梅克尔(Schoen-maekers)。此人在哲学上推崇新
柏拉图
体系,自称为“积极的
神秘主义
”,或叫做“造型数学”。苏氏曾对这两个互不相关的名词作了如下的解释:“造型数学从创造者的观点来看,意味着真正的有条不紊的思想;至于所谓积极的神秘主义的‘创作法则’是:我们现在研究着把我们想象中的现实转变成可以为理性所控制的结构,以便随后在‘一定的’自然现实中重新发现这些相同的结构,从而凭借造型视觉去洞察自然。”苏氏这种“造型数学”理论,有许多细节正中蒙德里安的下怀,故对他也十分崇拜。而且苏氏的理论几乎可以直接用来说明蒙德里安的造型结构。足见蒙德里安与苏氏的交往,对艺术家后来的
构成主义
绘画发生了决定性作用。20世纪中叶的
西欧
现代建筑完全从
古典建筑
观念中摆脱出来,便得益于蒙德里安这种
平衡理论
。
此后,他已完全不画眼睛看见的实物,而把绘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因素:直线、直角、
三原色
(红、黄、蓝)和三非原色(白、灰、黑)上,称这种画为
新造型主义
。从1917年起,他画了大量这种作品,题目彼此差不多。《
红、蓝、黄构图
》也是如此,它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randMrs,ArmandP,Bartos)收藏。
2022年,为了纪念荷兰画家、“风格派”创始人蒙德里安诞辰150周年,一系列展览将在其家乡荷兰以及德国等地展开;在
伦敦
国家美术馆,一场展览试图梳理毕加索与安格尔之间横跨百年的艺术联系。此外,面对全球疫情带来的挑战,
威尼斯双年展
与五年一度的
卡塞尔文献展
将以各自的方式加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