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浒传》想必大家皆耳熟能详,108将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以前更多关注林冲、宋江、武松等人,但再次拜读《水浒传》却又被那位花和尚深深吸引。

一生跌宕起伏,却又始终不改初心。能与贫苦百姓共情,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百姓仗义出头。作者着墨虽不如宋江武松等人,却也极度偏爱,塑造出了我们眼里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形象。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的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鲁智深圆寂前自己写的颂子。也正概括了这位花和尚的一生。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小颂第一句“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是对鲁智深前半生的一个概括。

鲁智深一生杀了6个人,也正符合杀人放火。 听着有些可怕,但他身于北宋末年,这一时期到处是贪官污吏,满目是卖儿卖女。朝廷无能、百姓穷苦、民不聊生,想要保全自己只能拳头够硬。

鲁智深杀的6人,第一人为镇关西。

鲁提辖与九纹龙史进初相识时拉着人家去喝酒,碰上隔壁哭哭啼啼的父女。了解两人被那位镇关西郑大官人哄骗欺负后,共情道:“俺只道哪个郑大官人,原来是杀猪的郑屠”。 立刻想去找郑屠户替父女两人出头,被史进劝住。

鲁智深被劝后又拿出大笔盘缠帮父女俩回东京。这也让这位行侠仗义又有始有终的义士形象更加丰满。

送走父女两人后又亲自去找了欺负百姓、鱼肉乡里的郑屠户,与郑屠户打了数个回合,最终打死了这个欺负邻里的屠户,替百姓除了一恶。

第二个是生铁佛崔道成。 杀了郑屠户后,鲁智深一路逃亡,到“瓦罐寺”,本来是想找点吃食。

但听闻生铁佛崔道成强占寺庙,赶走僧人,甚至强抢民女时,又去找上崔道成缠斗几十回合,最终将他一禅杖了结,解了瓦罐寺僧人之围。

虽然过程存在争议,但他为翠莲父女出头,为僧人出头夺回寺庙。实际上都是仗义救人,为民除害的一大义举,并不是滥杀无辜。

杀人放火是真,不修善果是假。作者塑造的这位花和尚是一位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正义形象。

而他的这第一重境界正是他作为凡俗之人的因果,虽然铸下大错,却是因为看到周围的不公,仗义出手的结果。

忽的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顿开金枷,是鲁智深一生的一个转折点。由在朝廷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的提辖沦落到落草为寇的花和尚,鲁智深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也正是扯断玉锁的开始。

第八回鲁智深听说林冲得罪高俅受了官司后,日夜难安,打听到他将被发配沧州后,赶忙去开封府前打听,无意看到押送林冲的差役与一官人私下叙话,便细心察觉这两人恐怕要害林冲。

一路跟到野猪林,果然看到两人正准备用棍子打死正闭眼修整的林冲,林冲也命不该绝,遇义薄云天的鲁智深相救,又一路护送到沧州。

鲁智深护送林冲到沧州,免去林冲被小人所害,却也因此得罪高俅高太尉。原本在大相国寺里落脚,管着菜园,却被高俅差人捉拿,幸好有人通风报信遂逃出大相国寺。

一路逃亡的鲁智深听说二龙山可以安身,便自此落草二龙山,后来与武松、宋江结识,加入梁山。由此开始,便也 由从前的鲁提辖成了与朝廷做对的草寇。他也慢慢开始意识到百姓之苦在于朝廷。

这时也由单纯的行侠仗义,转变观念,挣脱枷锁,意识到唯有改变整个社会,才能为天下所有为朝廷所苦的百姓出头,这也正是他的第二重境界,由看到周围不公而意识到天下不公、朝廷不公。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我是我”是鲁智深一生的另一写照。何谓“我是我”?正是不忘初心,始终坚守自我。

鲁智深经历坎坷,先是被逼出家,成了“六根清净,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又因喝酒吃肉大闹五台山而被赶去别处。为兄弟两肋插刀被当权者记恨,走上梁山。

他这一生大起大落,始终不改的是为百姓出头的仁义之心。有人认为鲁智深不像和尚,喝酒吃肉又杀人放火, 但他无论身在官府还是走上梁山,始终不变的是为百姓出头,杀贪官反朝廷。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佛心。

《水浒传》中坚守清规戒律的和尚不少,但能快意恩仇始终为百姓出头,不惧权贵的和尚却只有鲁智深这一个,“我是我”也正凸出他的与众不同。

鲁智深的不同又不止体现在这一处。见过朝廷的黑暗后他落草为寇,劫掠朝廷救济百姓。为国之大义,他跟着宋江一起接受朝廷招安,跟随宋江等人出征方腊,又智勇双全在战场生擒方腊,平息方腊之乱,立下大功。

平息方腊后,宋江看重他擒住方腊,劝他还俗当官,娶妻荫子,光宗耀祖,他却始终坚守本心,不为利益动容,说到“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

又在宋江承诺带他去京城当名山大川的住持时,道:“要多无用,只求个囫囵尸首。” 始终不为利益改变自我。

杀人是为了替百姓出头,落草为寇是看透朝廷奸佞当道,接受招安征方腊是为了兼济天下、救死扶伤,拒绝领赏受封是看透腐败的朝廷,他始终是他,不被欲望侵蚀。

在浙江的一个寺庙,鲁智深听到潮信声音,问僧人何为潮信,听了“何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的解释后,心中大悟。

又听小和尚解释了“圆寂”二字后,坦然洗浴坐化,终究由“花和尚”真正成了和尚。

第三重境界正是半生奔劳后,看破自己,了悟本心,不愿受世俗约束而归于尘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