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晚明戏曲家汤显祖(1550-1616)的四大剧作之一,是其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戏剧作品。全剧共五十五场,以杜丽娘游园伤春,惊梦书生,折柳伤情,竟至一病不起,死后魂魄不散,寻觅梦中情郎不止。三年后,真等到书生柳梦梅来掘棺复生,共结情缘。这是最地道的中国人的浪漫方式,在文学内涵上有极高的价值,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方爱情故事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让对方黯然失色。全本《牡丹亭》的昆曲音乐出自1792年苏州人叶堂编著的戏曲音乐总集《纳书楹曲谱》。

导演陈士争排演的《牡丹亭》 世纪交接之际,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联合上海昆剧团把沉睡200多年的全本《牡丹亭》搬上世界表演艺术的颠峰重镇——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此剧在美国引起轰动,主流媒体纷纷撰写报道或剧评,赞誉有加。

平常的中国戏曲,就是...
(展开全部) 闺密的聚会上,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2005年版《P&P》,另一部就是陈士争的《牡丹亭》。前者尽显老美肤浅,Austin天堂有知,定耐不住要亲自口诛笔伐之;而后者,玉茗先生泉下有知,也定会哀号不已。 看这部花哨、热闹纷繁的昆曲,颇有看普契尼先生《图兰朵》的味道,而全然没有...  ( 展开 ) 但凡听说过昆曲的人必定知道《牡丹亭》,而听过牡丹亭的人也大半最熟悉《惊梦》《寻梦》。这两出即使经常被拿出来单独演出,也具有非常感人的美,因为它们固然是联系上下文的必要情节,更是剧中的长篇抒情诗,是杜丽娘细腻优美的内心独白。听这个少女羞涩而大胆的欲念追求在明...  ( 展开 ) (2006年8月4日的日记) 这几天在追看手头各个版本的《牡丹亭》。 白先勇的那个“青春版”,自48不用说。只可惜当初最火的时候,就挑着看了“三梦”、《离魂》和《冥誓》几折,好看是好看,却毫没有这次9个小时连着都不嫌累的“过瘾!”。 好玩的是早在青春版之前,02年左右...  ( 展开 ) 以下是08年在元音大雅小组的一个回帖,找出来存记录。当时还是豆瓣超级潜水员,看到有人推重陈版,跑去看,被雷成齑粉,郁闷到大半夜的特地注册豆瓣回贴发泄。 所有的编排,舞美,服装,根本不是想好好做昆剧,甚至谈不到一点美感。如果不是纯外行搞的,就是为了迎合西方人口味...  ( 展开 ) 女主角是青年演员,非常之漂亮。而且演官家女儿,有闺秀气;演墓中女鬼,有怨魂气,演技也很好。 中间过场的时候,有剧务上场搬椅子的,身着长衫,举手投足都很斯文,感觉很不错。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这部碟经过了剪辑,中间非常跳跃,故事也不连贯,可以算得白璧微瑕。对于我...  ( 展开 ) 粮仓版《牡丹亭》项目理念与实施 复归明代昆曲传统,挑战清末以来所有的《牡丹亭》版本的舞台演出形式. 去罗马,你要听意大利歌剧 去京都,你要看日本歌舞伎 来北京,你不能不听昆曲 文化因你而存在。如果人的一生必须看一部昆曲的话,你唯一的选择是《牡丹亭》。 传统戏曲与当...  ( 展开 ) 1、当代《牡丹亭》各个版本,自当以陈士筝此版为第一。陈士筝岂是真识得汤显祖者?只是不懂昆曲,反而纯然天真;没有习染,反而真心一片。以此真心映于汤显祖之真心,使得《牡丹亭》之真面目犹能于千年之后重新示于世人。 2、汤显祖以出世之心刻画世间情事,是独独拈出牡丹亭...  ( 展开 ) 如果对中国古典文化不想深入了解的话就看看这个版本吧,如果想深刻了解昆曲的魅力还是看青春版的吧.陈士争再弄文化火锅,纯粹给老外看的,说的不客气点,苏州昆曲博物馆每周一次的厅堂演出都比这个更正宗.另外女主角除了漂亮其他也不怎么样,身行不够软唱腔生硬气息不稳.简直听不下...  ( 展开 ) 这两天在看郭晨子的<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不由得想到自己两年前看到的这部DVD. 郭晨子在书里写到,昆曲和西方的戏剧不同,它讲"情"而不叙事,所有的舞美可以抽象化,概念化,只听唱戏的人娓娓到来.故事是为了讲"情"而附带的. 陈士峥版的牡丹亭真的太热闹了一点,...  ( 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