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钏是怎么死的
金钏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是王夫人的贴身丫鬟。与王夫人房中的另一个丫头“玉钏”是姐妹,构成金玉二字。金钏的出场十分随意,以致人们对于她后来与调情,进而遭劫,总有种进展太快的感觉。
在收养林黛玉,拜见二舅舅的时候,曾有见一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是金是玉、是霞是云并未做介绍。所以她的正式出场是在刘姥姥去世后,周瑞家的回王夫人话找到梨香院时,与香菱一起出现。
她是个爱热闹的女子,也是个活泼的女子。清虚观看戏,王夫人未去,她却跟了凤姐去。后来宝玉被贾政叫去,守在门外的金钏,还给宝玉开玩笑,“我这嘴上才擦的胭脂,这会可吃不吃了?”此时的宝玉正忧的双腿打颤,她却有空和他玩笑,虽然是在早知贾政此时心情不错的情况下,但也体现了她活泼爱闹的性子。出来时逃过劫难,向金钏伸伸舌头,一副小儿女一起长大,天天玩在一处的样子。而她这么一个性子的养成,还可以侧证实际上她还是很得王夫人信任宠爱的。
金钏的一些言行虽然有不妥之处,但然自始至终给人以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印象。投井自杀的结局也就更点明其人刚烈、其质清洁。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里袭人回去不提 到这儿说明了金钏是投井而死的
金钏为什么投井
金钏儿本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跟了王夫人十多年,在宝玉挑逗她之前,她服侍王夫人应该是尽职尽责的,不然以王夫人的性格,她早就被撵出去了,也不会成为拿一两银子的大丫鬟了。
从王夫人把晴雯、四儿、芳官等人赶出怡红院可知,王夫人不喜欢长得好,打扮的像妖精似的女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跟了王夫人十来年的金钏儿,应该是个很本分的女孩,穿着打扮也比较普通,一如鸳鸯袭人等人。
既然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又是从小跟了王夫人,金钏儿自然跟宝玉很熟,所以才有宝玉挑逗她,要跟太太求了把她要到怡红院当差。
既然从小就跟宝玉很熟,但十来年中,金钏儿没有被王夫人赶走,可知她是个很聪明的丫头,知道主子的脾气,跟宝玉应该是保持了距离的。
当然,这种保持距离,并非一句话不说,只是很多时候是背着王夫人,悄悄地说。原文第二十三回,宝玉被贾政叫去训话,廊檐底下碰到了金钏儿等人,这时候,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宝玉小时候应该没少吃丫鬟们嘴上的胭脂,尤其是自己母亲身边的丫鬟,这自然包括金钏儿,但那都是小时候,王夫人应该也不会太在意,毕竟自己儿子有爱红的毛病,总不能怪丫鬟。
但宝玉长大后,如果他再吃丫鬟嘴上的胭脂,或者被王夫人看到,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王夫人会认为是这些女孩子勾引自己的宝玉,这是一个母亲下意识的心理,所以这时候金钏儿跟宝玉玩笑,是“悄悄的”说,因为王夫人正在屋里,可见她心里是有分寸的。
即便是宝玉挑逗她一回,金钏儿也并没有表现出对宝玉有多大的好感,而是先“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可见,金钏儿是拒绝宝玉的,因为这时候是在王夫人面前,金钏儿自然不敢造次。
不依不饶的是宝玉,即便宝玉拿出香雪润津丹让金钏儿闭着眼噙了,金钏儿仍旧没有搭理他的意思,而是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这相当于是金钏儿第二次拒绝宝玉,并推他让他赶紧离开,但此时已忘情的宝玉,偏偏不依不饶地说“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结果这时候,假寐的王夫人一个激灵起来,朝金钏儿脸上就是一巴掌。
这巴掌金钏儿实在是挨的冤枉,但王夫人虽然信佛,爱子心切,其实却是个糊涂人,不仅打金钏儿是这样,后来她被王善保家的的进谗言抄检大观园,更可见她的糊涂。所以宝玉曾这么说自己的母亲:“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
从这一回我们可以看出,金钏儿挨打,以至最后跳井死亡,实在是冤枉,而当时忘情的宝玉,毫无疑问是金钏之死的导火索,王夫人则是金钏儿之死的背后元凶。
微信搜索公众号【
醉爱红楼(zui2honglou)
】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
黛玉
。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
葬花吟
。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
1
。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