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第一季四位固定导师为
周杰伦
、
汪峰
、
那英
、
庾澄庆
,于2016年7月15日起在
浙江卫视
首播,于2016年10月7日收官。第二季四位固定导师为
周杰伦
、
那英
、
陈奕迅
、
刘欢
,于2017年7月14日在浙江卫视首播
,于2017年10月8日收官
。
2018年7月,浙江卫视将《中国新歌声》正式更名回《
中国好声音
》。
中国新歌声
节目模式
《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的节目赛制由导师分组、五强争夺战、导师对决、总决赛四部分组成。
导师分组
在第一季与第二季节目的第一阶段,导师坐在“导师战车”座椅中,争抢心仪的学员。导师遇到打动人心的“歌声”,拍下按钮,从4.5米高的轨道顶端滑下,“冲刺”到学员面前,整套装置就好像导师开着自己的战车,在赛道上风驰电掣。导师面前还被设了一道门,在没有作出选择决定前,这道“声音之门”将起到遮挡导师视线的作用,只有按下选人按钮,门才会升起,战车以每秒1.3米的平均速度“冲”到学员面前,车底的摄像头全程记录这段画面。有导师冲向的学员会成为“星级学员”,级数即冲下的导师数
。
五强争夺战
在第一季节目中,由于导师抢人无上限的新赛制的推出,经过盲选后,汪峰战队、庾澄庆战队共计11人,周杰伦战队共计12人,那英战队共计14人。各战队需要将人员控制在10人,所以会经过加考后进行组内的考核。每队经过加考后剩余10人,即本队十强。每队十强学员两两对抗,各自演唱一首歌曲后,本队导师会根据自己战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下来的比赛从两人中选出更为优秀的一位,最终形成五强。
导师对决
在第一季节目中,四位导师分成两组,进行两两战队五强PK对战,胜者晋级全国十二强;每位导师有一轮挽救权,两位导师挽救的学员进行终极对决,胜者晋级全国十二强。全国十二强在“鸟巢冲刺夜”中进行车轮战对决,分数最高的六位晋级全国总决赛。
总决赛
第一季节目的总决赛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为导师与学员合唱环节。第二轮学员个人演唱环节,这一轮根据现场观众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两位学员进入第三轮冠军争夺战。然后晋级的两人各自演唱曲目,由81位乐评人和观众评出年度冠军。
第一季导师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的节目赛制由盲选、导师魔鬼六次方循环大逃杀、组内冠军赛、总决赛四部分组成。
导师魔鬼六次方循环大逃杀
第二季节目的循环对抗赛,在盲选之后,取代以往的组内对战阶段。也就是说,四大站队刚一集结完毕,就马上进行战队间的殊死较量,而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内部淘汰赛。导师需把战队划分为三组,每一组都代表战队出战一次,对手分别来自于另外三个战队,导师两两之间都狭路相逢。总共六轮的对战由51位资深音乐人担任评委进行评判,导师每胜一局,就可淘汰对方战队的一位学员,如果接连战败,自家战队便岌岌可危。每位学员都背负战队的荣誉而战,胜者继续留在舞台,并且淘汰对方战队的一名学员,反之自己离开,自家战队的实力也会被削弱。有输就有赢,随着挑战轮次增多,每个战队都会有人离开,学员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如果某个战队的全部挑战都以失败告终,全军覆没,那么这一整个战队在第二阶段就惨遭“剃光头”。
组内冠军赛
经过循环对抗赛后,刘欢战队、那英战队、周杰伦战队共计4人,陈奕迅战队共计7人。四组战队学员与帮唱嘉宾进行两两PK对战,战队内最终的胜者(陈奕迅战队为前两名)晋级鸟巢总决赛。组内冠军决战,导师拥有50票表决权,自由分配给最后两个冲击战队冠军的两位学员,并与51位专业评审的投票结果相加来决定战队冠军学员的归属。
总决赛
第二季总决赛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为导师与学员合唱环节。第二轮学员个人演唱环节,这一轮根据现场观众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两位学员进入第三轮冠军争夺战。然后晋级的两人各自演唱曲目,由101位乐评人和观众评出年度冠军
中国新歌声
节目制作
《中国新歌声》的导演组花了三四个月时间,从100多个创意中选择了“导师战车高空冲刺”作为模式的核心点。导师战车的道具请来迪士尼公司的供应商,以打造过山车的硬件标准来设计和制造导师战车的运行轨道。例如导师战车前有一扇“声音之门”,用来遮挡导师的视线,既要保证遮挡物可以挡住导师的视线,同时需要拍到导师的表情,而且要保证遮挡物的打开既要快速又要安全。制作团队曾考虑过门左右开启,或者在导师椅子上装一个隔板,或者在战车前装一个帘子,可以直接穿过去,经过无数测试,最终选择了“声音之门”上下升降的方案,门升到最高战车才启动。按照原计划,导师点评区域和学员表演区域是分开的,当中有一条深沟放置摄像机。学员由两侧通道走向导师席。可在舞台搭建完成后,导演组发现乘坐战车的人看到这条沟会产生紧张感。最终舞美方案彻底填平了这条沟,在舞台上“挖坑”,把机器人摄像机藏在“坑”里,需要时可以升起来,不需要时可以藏起来。同时又撤掉了大量观众席用来放置机位,而所有早已设定的灯光系统和音响系统则全部推倒重来。关于学员挑选和音乐选择,一是年轻化,二是国际化,第三就是音乐选择除了华语和欧美经典,有意识选择了一些年轻人非常喜欢的音乐类型
中国新歌声
节目特色
抢星学员
《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的盲选阶段开启导师抢人无上限模式,盲选结束后每位导师战队最终学员人数并不一致。由于这一赛制的改动,也就不存在原来的“复活赛”。而全新的“抢星学员”概念应运而生:在盲选的录制过程中,如果有四个导师一致认可、但当时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冲下来,可以要求再给他一次机会,这样的学员被称为“抢星学员”。
学员人数无上限这一变动,也意味着学员人数最多的导师是相对来讲抢人最成功的导师。不过,在正式比赛之前,导师会进行一轮首发队员选拔,最终每个战队派出相同人数。学员人数最多的导师,他的下一阶段排兵布阵就会相对来讲更有针对性
。
星级学员
该节目在盲选阶段,每位登台学员都有自己相应的星级数,即为其冲下来的导师人数。每位学员可以通过获取队友和对手的星星来给自己升级(假设一个一星学员赢了一个四星学员,他就变成了五星学员)。最终,拥有星星数量最多的人,虽然不一定是冠军,但这个人经过了最多次的强强对话、赢得了最多次的战斗
。
循环大逃杀
循环大逃杀赛制是《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的独创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导师彼此的音乐性能够最大程度、最充分地进行交流、进行碰撞。因为两两相遇一定会有输赢,所以战队内的排兵布阵也是对四位导师的一大考验,大家都不知道会派谁来迎战对方,每个导师都要自己想好。
战队战旗
第二季的盲选环节增强了学员选择导师时的仪式感。当学员进行选择时,他面前的舞台会缓缓升起装有代表四个战队的徽章的选择装置,学员通过按下按钮选择导师,同时战队战旗从天而降,宣布这名学员最后到底加入了哪支战队。
四个战队的队徽由导师亲自设计而成,这样能让每个战队的形象特别鲜明,而且也更符合对抗的那种视觉或者心理。
进入到第二阶段“大逃杀”战队混战,导师战车也换上具有各自战队特色的“新装”,和徽章、战旗一样成为战队的标志。战车的面貌也由导师们自己来设计定夺。这些能使观众见证四位导师挥舞战旗、驾驭战车、携战队一起征战音乐沙场的激烈场景,以音乐的名义,为战队荣誉而战。
中国新歌声
第一季
总策划
|
王俊、田明
|
总统筹
|
吴彤
|
总导演
|
金磊
|
副总导演
|
沈宁、吴群达、陆伟、陈涤、葛亮
|
项目统筹
|
徐郎君
|
后期总导演
|
郑磊、潘耀祖、柳骊
|
后期项目统筹
|
叶倩云
|
导演组
|
林一迅、王迪、金澜、夏芳、陈诗佳 等
|
音乐总监
|
李维敏
|
音乐编辑
|
陈冀鹏
|
乐队总监
|
刘卓
|
现场乐队
|
V Band
|
键盘
|
刘卓、孙莉、李海郡
|
吉他
|
金天、崔万平
|
贝司
|
李九君
|
鼓手
|
卢炜
|
打击乐
|
刘效松
|
弦乐
|
靳海音®弦乐团
|
和声
|
朱江、黄琬婷、刘芳、张炜、关冰效、毕见
|
视频统筹
|
姚寅、魏昕
|
音乐统筹
|
范晓、卢晓雯
|
导播
|
罗檑、宋晓颖、严启伦
|
现场导演
|
杨春辉
|
摄像
|
徐杰、刘文、葛干、姜浩、张冀 等
|
首席剪辑师
|
龚一平
|
舞美总监
|
贾彦军
|
制作总监
|
罗檑
|
音响总监
|
金少刚
|
音响设计
|
金少刚
|
美术编辑
|
钟振华
|
技术支持
|
张岩、崔娜莉、王若晨
|
后期调音
|
黄志健
|
音乐混音
|
周天澈混音团队
|
造型总监
|
马奇
|
艺人总监
|
葛亮
|
宣传总监
|
陆伟
|
制片主任
|
朱文
|
宣传总统筹
|
许继峰
|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中国新歌声
第二季
总策划
|
王俊、田明
|
总统筹
|
吴彤
|
总导演
|
金磊
|
副总导演
|
沈宁、吴群达、陆伟、陈涤、葛亮
|
项目统筹
|
徐郎君
|
后期总导演
|
郑磊、潘耀祖、柳骊
|
后期项目统筹
|
叶倩云
|
导演组
|
林一迅、王迪、金澜、夏芳、陈诗佳 等
|
音乐总监
|
李维敏
|
音乐编辑
|
陈冀鹏
|
乐队总监
|
刘卓
|
现场乐队
|
V Band
|
键盘
|
刘卓、孙莉、李海郡
|
吉他
|
金天、崔万平
|
贝司
|
李九君
|
鼓手
|
卢炜
|
打击乐
|
刘效松
|
弦乐
|
靳海音®弦乐团
|
和声
|
朱江、黄琬婷、刘芳、张炜、关冰效、毕见
|
视频统筹
|
姚寅、魏昕
|
音乐统筹
|
范晓、卢晓雯
|
导播
|
罗檑、宋晓颖、严启伦
|
现场导演
|
杨春辉
|
摄像
|
徐杰、刘文、葛干、姜浩、张冀 等
|
首席剪辑师
|
龚一平
|
舞美总监
|
贾彦军
|
制作总监
|
罗檑
|
音响总监
|
金少刚
|
音响设计
|
金少刚
|
美术编辑
|
钟振华
|
技术支持
|
张岩、崔娜莉、王若晨
|
后期调音
|
黄志健
|
音乐混音
|
周天澈混音团队
|
造型总监
|
马奇
|
艺人总监
|
葛亮
|
宣传总监
|
陆伟
|
制片主任
|
朱文
|
宣传总统筹
|
许继峰
|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中国新歌声
收视率
《中国新歌声第一季》收视情况
期数
|
内容
|
播出日期
|
CSM52城市网收视情况
|
CSM全国网收视情况
|
收视率%
|
排名
|
收视份额%
|
收视率%
|
排名
|
收视份额%
|
第一期
|
导师分班
|
2016年7月15日
|
3.843
|
1
|
12.72
|
2.24
|
1
|
8.32
|
第二期
|
2016年7月22日
|
3.220
|
1
|
11.04
|
1.69
|
2
|
6.40
|
第三期
|
2016年7月29日
|
3.413
|
1
|
12.44
|
1.77
|
1
|
7.41
|
第四期
|
2016年8月5日
|
3.554
|
1
|
13.01
|
1.98
|
1
|
8.22
|
第五期
|
2016年8月12日
|
3.334
|
1
|
11.78
|
1.89
|
1
|
7.84
|
第六期
|
五强争夺战
|
2016年8月19日
|
2.832
|
1
|
9.81
|
1.49
|
2
|
6.16
|
第七期
|
2016年8月26日
|
2.238
|
1
|
11.82
|
1.46
|
2
|
6.26
|
第八期
|
2016年9月2日
|
2.859
|
1
|
10.08
|
1.30
|
2
|
5.22
|
第九期
|
2016年9月9日
|
2.661
|
1
|
10.13
|
1.31
|
2
|
5.79
|
第十期
|
中秋演唱会
|
2016年9月15日
|
1.210
|
2
|
4.06
|
0.73
|
2
|
2.81
|
第十一期
|
导师对决
|
2016年9月16日
|
2.442
|
1
|
9.17
|
1.21
|
2
|
5.48
|
第十二期
|
2016年9月23日
|
2.757
|
1
|
10.68
|
1.29
|
2
|
6.18
|
第十三期
|
2016年9月30日
|
2.611
|
1
|
9.37
|
1.18
|
2
|
4.98
|
第十四期
|
国庆演唱会
|
2016年10月3日
|
0.981
|
2
|
4.21
|
数据缺失
|
第十五期
|
总决赛·梦想冲刺
|
2016年10月7日
|
3.225
|
1
|
9.34
|
1.75
|
1
|
5.65
|
总决赛·荣耀对决
|
3.956
|
16.05
|
1.97
|
11.12
|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收视情况
期数
|
播出日期
|
CSM52城市网收视情况
|
CSM全国网收视情况
|
收视率%
|
排名
|
收视份额%
|
收视率%
|
排名
|
收视份额%
|
第一期
|
2017年7月14日
|
2.604
|
1
|
10.34
|
1.67
|
1
|
7.24
|
第二期
|
2017年7月21日
|
2.337
|
9.45
|
1.48
|
2
|
6.60
|
第三期
|
2017年7月28日
|
2.281
|
9.57
|
1.47
|
2
|
6.94
|
第四期
|
2017年8月4日
|
2.547
|
10.47
|
1.43
|
1
|
6.93
|
第五期
|
2017年8月11日
|
2.278
|
9.65
|
1.42
|
1
|
6.58
|
第六期
|
2017年8月18日
|
2.288
|
9.82
|
1.28
|
2
|
6.32
|
第七期
|
2017年8月25日
|
2.214
|
9.32
|
数据缺失
|
第八期
|
2017年9月1日
|
1.861
|
7.29
|
1.12
|
1
|
5.02
|
第九期
|
2017年9月8日
|
1.813
|
7.66
|
0.95
|
2
|
4.65
|
第十期
|
2017年9月15日
|
1.883
|
8.26
|
1.06
|
2
|
5.24
|
第十一期
|
2017年9月22日
|
1.816
|
8.51
|
数据缺失
|
第十二期
|
2017年9月29日
|
1.438
|
7.35
|
中秋演唱会
|
2017年10月4日
|
0.700
|
2
|
2.36
|
国庆演唱会
|
2017年10月5日
|
0.640
|
1
|
3.41
|
总决赛·巅峰对决
|
2017年10月8日
|
2.201
|
13.18
|
总决赛·梦想冲刺
|
2.058
|
8.14
|
1.数据来源为央视
索福瑞
,调查范围为四岁以上观众;
2.排名为周五晚间省级卫视所有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并不一定为同一时段
《中国新歌声》作为一档以音乐为主的晋级节目,选手的实力表现和导师的默契配合无疑是该节目的最大亮点。但是,随着人们观看习惯的变化,更加创新的观看模式也给观众们新的节目兴趣点
。《中国新歌声》是以文化娱乐和现实关照为兼容性文化定位的真人秀节目,尽管是一个秀场,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及规则设置却无一不透露出人文精神的社会观照,这在遍地以博人一笑的“秀”为诉求的真人秀大行其道的市场格局中,是值得点赞的。
(红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喻国明
综合评)
虽然在模式上《中国新歌声第一季》是一档新的节目,但它在内容上依然延续了曾经最精彩、最密不可分的部分——由那英、汪峰、周杰伦、哈林组成的导师阵容。经过前几季的铺垫磨合,四位导师之间已经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独有标识性和话语场,他们既专业又熟悉,既权威又风趣,既高雅又通俗,专业权威的音乐点评伴随着导师熟人状态下收放自如的调侃氛围,造就了一档层次丰富雅俗共赏的专业音乐评论节目。自主研发的导师战车更加注重装置对节目进程和气氛的烘托融合,使得装置不仅能推动剧情发展,更赋予了其情绪升华的功能。而导师战车完成了节目心理变化的视觉化和情绪变化的具象化,更是率先开启了中国超级季播节目原创装置研发的突围之路。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电视节目创新研发专家冷淞评)
《中国新歌声第二季》请来陈奕迅当导师,和周杰伦出现在《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
》中一样,让观众感到欣喜。而节目着力突出的“周杰伦陈奕迅组合”,也确实抓人眼球。不过,这也有一点儿危险,因为观众只记住了“周杰伦和陈奕迅小两口儿拌嘴”之类的导师秀,却对学员印象不深刻。这也能看出《中国新歌声第二季》节目重心已经偏向了导师一方,影响力也已大不如前
。
(《北京日报》评)
从《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可以看出,在选秀舞台上,早年间“飙高音大嗓门”的优势日渐式微,歌手们越来越注意对歌曲的理解与诠释,也就是依靠自己的演绎来打动观众,或者通过歌曲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突出声音特色、强调情感表达、辅以唱功技巧”——这或许是歌坛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从这方面看,这种趋势是可喜的。纵观《中国新歌声第二季》,虽然备选学员们不断向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呈现更多的才艺和素养:比如古典音乐、BeatBox(节奏口技)、爵士乐等,但具有强烈性格特色和舞台风格的学员却难寻
。
(《北京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