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大湾区,奋进新时代。

湾区,一个临海向洋的地理概念,随着全球贸易网络和供应链的蔓延,成为一种广受瞩目的经济现象。在全球化的时代,开放意味着财富。世界经济版图上,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城市中,港口城市占了90%。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沿海地区。全球公认有四大湾区,它们是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地,全球化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都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代表中国跻身其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4年多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逐浪前行。

粤港澳大湾区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在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年轻的湾区,也是成长性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湾区。与传统三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有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8617万人口,在四大湾区中规模最大。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及生育低迷的大环境下,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2010年——2020年间增加了2189万,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为丰厚的人口红利。

从发展阶段来看,湾区经济一般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的元素和机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并存,与其他湾区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旧金山湾区是科技湾区,东京湾区是产业湾区,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综合性的产业结构。

在金融领域,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稳固,深圳依托深交所加速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广州在产权和大宗商品交易上具有优势地位,澳门具有独特的葡语国家融资能力,可以实现分工协作、功能互补。

在科技领域,2021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影响力持续攀升。

在产业方面,珠三角是世界级的制造业集聚区,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完整,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021年工信部评出了25项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广东省入选的6个集群都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种复合型的产业机构,有利于实现金融、科技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澎湃的动能。

2026年GDP有望登顶四大湾区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为1.37万亿美元,作为一个经济体超过了俄罗斯,排在世界第14位;2020年,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达到了1.67万亿美元,相当于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2%的GDP。作为独立的经济体超过了加拿大和韩国,排在世界第9位。

当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冲击时,其他三大湾区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大湾区城市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稳步恢复。

2019年,大湾区的GDP增速达到了4.4%,在四大湾区中增速最快。以目前的增速计算,2026年,大湾区的GDP将超越东京湾区名列第一。

除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外,城市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大湾区的11个城市中,有3个GDP两万亿级城市,2个万亿级城市。2020年,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之一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中,中国有6个城市被评为Alpha级别(世界一线城市),其中有3个在大湾区。香港排名世界第3,广州排名世界第33,深圳排名世界第45。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框架初步成形。

国际科创中心显示度不断提高

湾区经济先天具有创新的属性,传统的三大湾区都是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而崛起的,至今都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创新中心。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即将到来之际,作为后起之秀的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开放高地的优势,引导各种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快速崛起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日本东京—横滨地区、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首尔、美国圣何塞—旧金山地区分列前五。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成为和硅谷101公路、波士顿128公路齐名的世界级创新带。

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两侧,积聚着世界500强、独角兽、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研究所、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要素资源,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大湾区上榜的500强企业达到25家,首次超过纽约湾区,在四大湾区中名列第二。其中香港9家,深圳8家,广州5家,佛山2家,珠海1家。

强大的产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越的创业环境,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土壤。胡润研究院2020年全球独角兽榜单上,大湾区城市群共有48家独角兽企业入选,数量在四大湾区中仅次于旧金山湾区,排名第二。

从2015年开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远超其他三个湾区之和,而且仅2020年1—8月,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高校的发明授权在总专利授权中的占比超过了40%。

广州、深圳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东莞的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深圳国家基因库……许多国家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型研究平台纷纷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补齐原创科研能力不足的短板,实现从“科技产业中心”向“科学发现中心”的升级,朝着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奋进。

引领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湾区与生俱来的基因,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突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更是一个中心枢纽,临近全球第一黄金航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的重要枢纽,向西、向东、向南都可到达世界重要的经济区。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在疫情暴发之前,2018年大湾区城市群机场的总客运量达到了2.15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了7441.9万TEU,相当于每分钟有一架飞机在珠江口起降,每3分钟驶出一艘万吨巨轮。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各地机场客运量都大幅下降,大湾区城市群机场的总客运量仍突破1亿人次,接近其他三大湾区客运量的总和。集装箱吞吐量不降反增,证明了大湾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国际一流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国两制”,涉及到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优势。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深中通道工程的推进,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完善,让港澳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口岸通关效率也大幅提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让粤港澳三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重组,RCEP的签订,目前全球经济重心正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粤港澳大湾区正利用自身的优势,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引领广东乃至全国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通过四年多的努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大蓝图有大机遇,大湾区有大未来。未来的大湾区将继续承担着光荣的使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