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集与图片编辑:布局与节奏

摄影集与图片编辑:布局与节奏

1 年前 · 来自专栏 摄影:收集世界

与图片编辑相关的文章,已经陆续发出了3篇,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点击回顾:

概念: 《图片编辑:会拍,更要会拍》

选片: 《到底如何选片?》

联系: 《照片组合在一起,会有化学反应》

然而这三个内容并不足以构成对我们图片编辑的完整认识,最重要的是关注

整体构建

构建什么?最常见的便是一个展览和一本画册,它们都是完整项目的呈现方式,在艺术摄影中也更强调展览和画册的完整表达。

我们经常说,摄影集不是美图的堆砌。「堆砌」和「构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机械累加,一个更注重联系逻辑。而促成这种联系整体逻辑的力量就是——

编辑力

下文我就不完全地列举8个编辑力相关的关键词,希望能给大家欣赏和创作艺术摄影项目,注入一些新的维度。这8个词是:布局、节奏、线索、谋篇、设计用意、设计细节、氛围、立意等等。

文本是布局和节奏。


-

01.布局

“图像信息分布模式”


我们不妨先抛开每个作品「具体在说什么」,而先关注图像布局。在编辑中,布局可以理解为图像信息量的分布。我们先来看几本画册的内页对比,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他们的布局模式与项目表达之间的关系:


作品1

德国摄影师Ricarda Roggan的作品《Apokryphen》(伪经):

©《Apokryphen》内页


这部作品拍摄的是德国名人的遗物,有着强烈的类型学意味,构建项目也更多是强调每幅图像的单独存在,所以单页呈现,每一个对页传达一个信息,它们又相对独立。它的布局可以图示为:


《Apokryphen》图像布局模式示意图



作品2

另一本,德国摄影师Dieter Leistner的《Korea-Korea》(韩国-朝鲜):

©《Korea-Korea》内页


这部作品很明显是要对比两个政治体制完全不同的国度的场景。因此用对页直接呈现明确的对比联系,便是最好的布局方式。每一个对页都是一个信息小单元。它的布局可以图示为:


《Korea-Korea》图像布局模式示意图



作品3

第三本,土耳其摄影师Ali Taptik的《Nothing。 Surprising》(不足为奇):


©《Nothing Surprising》内页


这部作品是表现2008金融危机后的街头与人物摄影,主题是「危机与抵抗」,相对于前两者内容更「自由」一些。作者用以对页为主单页为辅的方式编排,对页或连续几页的图像也常常可以联系起来看才能感觉到整体的意义。它的布局可以图示为:


《Nothing Surprising》图像布局模式示意图


作品4

最后一本,美国摄影师Alec Soth(埃里克·索斯)的《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i》(眠于密西西比河畔):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i》内页


这本画册以河流为线索拍摄,每个单页都是左边是照片文字信息,右边是单图。这样的大画幅「慢拍」的照片承载的信息量和其中隐藏的符号,更适合在单页中徐徐呈现。这部作品由于河流线索的存在,连续翻阅所带来的「人物-空场景-景观-…」的蒙太奇感,因此这样的布局也是恰到好处。《Apokryphen》更强调单页的停顿,而《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i》更强调连续翻阅。它的图像布局可以图示为: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i》图像布局模式示意图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个排版问题,实际上从摄影的角度,更多体现了布局的思维。摄影项目各不相同,有的天生适合「一张一张」慢慢看,有的适合「一对一对」比较看,有的适合前后联系「整体感受」。如果我们意识到了布局的力量,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都会有认识上的进步。

我们反向体会一下:例如,如果我们将《Apokryphen》(伪经)那种单页静态的仪式感的布局模式用在《Nothing Surprising》(不足为奇)这部作品中,就会「危机」与「抵抗」感削弱,表达变得拖沓,丧失本意。

《Nothing Surprising》修改成单页布局


而如果《Korea-Korea》这种对页布局模式用在了《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i》(眠于密西西比河)上,大画幅作品那种「端详」的感觉,和整体的诗意氛围就会被削弱,观众会被迫思考左右两边图像的联系,图像之间产生了不必要的信息对抗。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i》修改成对页布局



图像布局模式虽然没有定法,但也有一些(不绝对的)经验可循。以下是笔者阅读大量画册后的总结,以供参考:

-大画幅作品通常适合单页排布的布局模式,以强调凝视感;

-快照感更强的作品通常适合对页排布的布局模式,以强调图像联系或充盈的视觉感;

-类型学作品以单页排布为多;

-对页容易引发图像联系的联想(干扰),表达中无此目的的可以单页布局为主;

……


例如史蒂芬·肖尔的《Uncommon Places》和《American Surfaces》分别大画幅和快照,编辑上分别运用单页和对页的典型例子。



-

02.节奏

“欣赏的步伐”


节奏可以理解为你给别人设定的一种欣赏作品的速度和起伏。虽说每位观众都可以自己控制欣赏的速度,但我们更要关注的是画册编辑中给人带来的,作品本身就要传达的「预设」速度。

你可以将它也视为作品的某种气质:它是平稳的、有仪式感的?还是激烈的、即兴的?抑或是其他……



起伏

以两种「类型学」为例

再说一次Ricarda Roggan的作品《Apokryphen》(伪经),我连续翻阅几页大家感受一下:




再看看摄影师Christopher Herwigde 《苏联车站》,我以同样的速度连续翻阅几页:


仔细体会,你一定会觉得《Apokryphen》比 《苏联车站》要平稳很多,如果用两条曲线表示,大概会是这种感觉。


《Apokryphen》的类型学意味,一致的黑白影调,一致的构图方式奠定了这种平稳的节奏,所以在画册版式选择中也保持一致,单页布局,将平稳贯穿到底,保持了一种仪式感。

而《苏联车站》虽然也是拍摄的一类对象,但并非构图整齐划一的严格类型学项目,它的色彩、景别、构图都各异,更有一种「公路旅行」的味道在其中,所以画册版式选择也很多变。在对页的基础上,经常会有满铺、跨页、空页等,张弛有度的同时又保持了一定「推动速度」。

大家可以闭着眼睛想象,如果《苏联车站》像《Apokryphen》那样老老实实编排到底,是不是就少了「公路旅行」的意味,同时温吞了很多?《Apokryphen》如果在版式选择上仿照《苏联车站》各异,是不是那种平稳带来的娓娓道来的味道就荡然无存了呢?


所以,如果你也在编辑自己的照片,也可以想想设定的阅读速度是「平稳」,还是「跳跃」。



缓急

以三个「美国」为例

虽然摄影不是时间艺术,但会透露出某种「速度」。

通过编辑,可以让人的欣赏速度慢下来,看到更多细节。例如Taryn Simon的《An American Index》(隐匿的美国图鉴),它要展示的是一个「反美国梦」的不堪的国家的多面向信息。


《An American Index》给人一种慢慢地仔细读下去的感觉

实际上,这个作品的预设就是看细节。作品中的照片是独立的、充满信息和暗示的、手术刀般解剖现实式的存在。它的设定就是一种「缓慢」的节奏,你几乎要停下来每一页去认真端详画面中的信息,阅读下面不算短的文字阐述。

所以在具体的编排上,用了单页为主的布局和一以贯之的简单版式,在节奏平缓的气氛中缓慢释出细节。

-

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的编辑,给人感觉就比上面那种「美国」节奏要快一些,它设定的不是一寸一寸细看,而是幻灯片式地观看。



《美国人》更接近看图说话,照片叙事性也不断推动我们不断翻阅

光从版式上来说,它也是单页布图为主,版式统一的形式。之所以感觉节奏更快,除了因为它本身是由小型相机创作的,性格上天然带有更「捕猎」的速度,也和两个编辑因素有关:

首先,它在图片排序上,制造了很多联系,所以你在翻阅的时候有一种被牵扯着往前走的电影放映式的动力。例如这是连续的几页:



其次,《美国人》在版式上除了拍摄地点,没有给出其他文本信息,而更依赖于「用图说话」,所以比《An American Index》节奏要快。

《美国人》是图片编辑的经典,值得细读,以后有机会来详细说说。



-

还是美国,来自威廉·埃格尔斯顿的《Polaroid SX-70》(宝丽来 SX-70)。很明显这本画册的节奏就很「急」。首先,宝丽来的快照气质和即兴感天生带有更「快」的感觉。编辑也带动了速度,例如在布局上双页布局增加了信息密度,在设计上的「手工相册」感觉也多了几分随性,欣赏的时候更多了几分「随便翻翻」的轻松愉悦。



《Polaroid SX-70》像是手工贴上去的快照,是比较急促的随便翻翻的感觉

你可以可以反过来想,如果《Polaroid SX-70》被一本正经地如《An American Index》那样连篇累牍,是不是会丧失快照本身的魅力呢?或者反过来,后者以快照的感觉被编辑,是不是就会让人忽略很多本应该被释放的细节?



停顿

打断流动性

和音乐中的休止符类似,停顿也应该被我们视为编辑节奏的一部分。通常来说如《Nothing Surprising》《美国人》《苏联车站》这种带有起伏节奏的、或有一定叙事性的、公路旅行气质等流动感画册,安插一些停顿有利于强化节奏感。

一般来说,空场景、空白页是常用的停顿方式,有时候也会以特定的符号作为停顿标志物。

《Nothing Surprising》中连续对对页后的空白页停顿,像是一种喘息


《美国人》中以国旗为标志物的章节停顿


《苏联车站》中的空场景停顿



如《Apokryphen》《An American Index》《Korea-Korea》这种流动感较弱,更强调类型学、单幅欣赏、对页小单元表达的,则较少考虑停顿感。


还是给一些笔者看画册得出的,关于节奏的(不绝对的)编辑经验以参考:


-用单页布局的,一以贯之的版式设计容易强化平稳的节奏,反之亦然;

-编辑节奏平稳或跳跃,与画面内容息息相关;

-大画幅作品、类型学作品,通常适合平稳的节奏;

-快照、纪实类作品通常适合跳跃一些的节奏;

-图片强调单张独立存在的,常与慢节奏搭配;

-对页分布会强化小单元感,让欣赏的节奏变得不连续均匀;

-相邻图片内容有联系的,往往无形中加快节奏;

-空白页版式和空场景内容可以制造节奏停顿与喘息;

……


-

一不小心,光「布局」与「节奏」两个关键词就写了那么多,然而它们也只能代表整体构建的一些方面。下一篇我们继续讨论图片编辑的整体构建:线索与谋篇。

编辑于 2022-03-27 23:13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摄影:收集世界

    摄影:收集世界

    知乎 / 公众号 / B站 / 小红书:原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