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仿生眼镜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轻型设计眼镜
仿生眼镜能够为盲人在购物中心和繁忙的火车站活动时提供导航服务,甚至允许他们看清巴士号码和取款机的显示屏。这款眼镜采用轻型设计,造价并不昂贵,如测试取得成功,最早将在2014年上市。
中文名
仿生眼镜
外文名
sdfsdg
性    质
名词
作    用
眼镜

工作原理

仿生眼镜
目前,仿生眼镜研制工作由斯蒂芬-希克斯博士已经完成基础研究,现正在研制原型。根据他的设想,仿生眼镜采用透明镜片,上面布满小型发光二极管,镜框外部顶角安装针头大小的摄像头。摄像头负责获取信息而后通过线路传输给佩戴者口袋内只有手机大小的电脑。电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并简化成点阵。镜片中的发光二极管随后点亮点阵,让佩戴者了解有关前方物体的信息。
仿生眼镜 [2]
闪光代表前方有人,不闪光则代表前方出现楼梯等物体。虽然这些信息对正常人来说无关紧要,但对于失去大部分视力的人来说,这至关重要,允许他们一个人购物或者搭乘 公共交通工具 。借助于听筒,仿生眼镜可以传输更为复杂的信息。摄像头可以获取有关巴士号码和火车时刻表的信息,电脑随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的信息以声音的方式传输给佩戴者。同样的工作原理也可帮助盲人“看到”银行取款机或者火车站售票机的显示屏。仿生眼镜只有在佩戴者能够感知到光线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并不适于完全失明的人。
这个装置是被称为 神经调节 领域的一部分。神经调节是一个新兴领域,这门科学研究怎样通过刺激大脑, 脊髓 或者神经帮助失去视觉, 听觉 或行动能力的人重新获得相应的能力。 人工耳蜗 帮助成千上万耳聋患者重新听到声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正常人 内耳 中的 毛细胞 将声音信号转换为 生物电信号 传入 听神经 ,经过大脑 听觉中枢 分析产生听觉。耳聋多是耳蜗中毛细胞损伤所至。人工耳蜗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小 麦克风 采集语音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送到植入患者耳蜗的电极阵列产生具有声音特征的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
视网膜 弥补技术采用的是相似的方法。眼镜片上的小型摄像机能将图像转换成电子信号,再将电子信号传到通过外科手术植入患者眼中的电极阵列处。视觉信号通过刺激患者的 视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患者就能看到闪光和模糊的形状。 [3]

其他内容

英国登记注册的盲人共有30万,绝大多数人都可佩戴这款眼镜,患有老年性黄斑退化症的盲人将是最大受益者。科学家此前也研制过类似装置,但往往都是巨大的 墨镜 ,采用笨重的摄像头和电脑。随着技术的进步,研制外形几乎与普通眼镜毫无差异的仿生眼镜成为一种可能。根据皇家学会夏季科技展组织方得到的信息,牛津大学研制的仿生眼镜造价不到1000 英镑 (约合1600美元),具有经济可承受性。
希克斯计划在2011年对盲人进行小规模实验室测试,而后征募120名参与者,进行一项为期两年的测试,测试仿生眼镜在购物中心和居家环境下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