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bǔ shé zhě shuō]
唐代柳宗元创作散文
收藏
0 有用+1
0
《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 散文 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 苛政 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 笔锋 犀利 ,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该文被收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作品名称
《捕蛇者说》
作    者
柳宗元
创作年代
唐朝
作品出处
《柳宗元集》、《 柳河东集
文学体裁
散文
字    数
470字
作者世称
柳柳州 ,柳河东

作品原文

蒋氏大 47 戚,汪然 48 出涕 49 曰:“君将哀而生之 50 乎?则吾斯 51 役之不幸,未若 52 复吾赋不幸之甚 53 也。向 54 吾不为 55 斯役,则久已病 56 矣。自 57 吾氏三世居 58 是乡,积于今 59 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 60 61 62 ,殚 63 其地之出,竭 64 其庐 65 之入。号呼而转徙 66 ,饥渴而顿踣 67 。触风雨,犯 68 寒暑,呼嘘毒疠 69 ,往往而死者 相藉 70 也。曩 71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 72 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73 。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 74 乎东西,隳突 75 乎南北;哗然而骇 76 者,虽 77 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 78 而起,视其缶 79 ,而吾蛇尚存,则 弛然 80 而卧。谨食之 81 ,时 82 而献焉。退 83 而甘 84 食其土之有 85 ,以尽吾齿 86 。盖 87 一岁之犯 88 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 89 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 90 有是哉 91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92 ?”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 93 政猛于 94 虎也!”吾尝疑乎 95 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 96 为之说,以 97 98 夫观人风 99 者得焉。 [1-3]

注释译文

1、永州:位于 湖南省 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
2、之:结构助词,可解释为“的”。
3、野:郊外。
4、产:出产。
5、异:奇特的。
6、黑质而白章: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在这里指蛇的身体。章,花纹。
7、触:碰。
8、尽:全。
9、以:假设连词,如果。啮(niè):用牙咬。
10、御:抵挡。
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2、然:然而,但是。
13、得而腊(xī)之:抓到并把它的肉晾干。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腊: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
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16、已:止,治愈。大风:麻风病。挛踠(luánwǎn):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lòu):脖子肿。疠(lì): 毒疮 、恶疮。
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19、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
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21、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
22、募:招收。
23、者:……的人。
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赋。当,抵充。
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27、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
28、则:却。
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是,代词,这件事。
30、今:现在。
31、嗣:继承。
32、为之:做捕蛇这件事。
33、几(jī):几乎,差点儿。。
34、几死者:几乎死掉的情况。
35、数(shuò):屡次,多次。
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悲伤的样子。戚,悲伤。
38、余悲之:我同情他。
39、且:并且。
40、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
41、将:打算。
42、于:向。
43、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44、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给官府做劳力。
45、复:恢复。赋:赋税。
46、则何如:那么怎么样。何如,即“如何”。
47、大:非常。
48、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
49、涕:眼泪。
50、生:使……活下去。之,代词,我。
51、斯:此,这。
52、若:比得上。
53、甚:那么。
54、向:从前,这里有假使的意思。 [4]
55、为:做。
56、病:困苦不堪。
57、自:自从。
58、居:居住。
59、积于今:算到现在。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
60、生:生活。
61、日:一天天。
62、蹙(cù):窘迫。
63、殚(dān):尽,竭尽。
64、竭:尽。
65、庐:简陋的房屋。
66、徙:迁移。
67、顿踣(bó):(劳累地)跌倒在地上。
68、犯:冒。
69、疠:这里指疫气。
70、藉(jiè):枕、垫。死者相藉,形容尸体互相压着。
71、曩(nǎng) :从前。
72、其室:他们的家。
73、非…则…:不是…就是…。尔:用于句尾,表示限制的语气。
74、嚣:叫喊。
75、隳(huī)突:骚扰。
76、骇:使人害怕。
77、虽:即使。
78、恂恂(xúnxún):小心谨慎的样子;提心吊胆的样子。
79、缶(fǒu):瓦罐。
80、弛然:放心的样子。
81、食(sì):喂养、饲养。之:指代蛇。
82、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83、退:回来。
84、甘:有味地。
85、有:生产出来的东西。
86、齿:年龄。
87、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
88、犯:冒着。
89、熙熙:快乐的样子。
90、旦旦:天天。
91、是:这,指冒死亡的危险。哉: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
92、耶: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93、苛:苛刻。
94、于:比。
95、乎:相当“于”,对。
96、故:所以。
97、以:用来。
98、俟(sì):等待。
99、人风:即民风。唐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用“人”字代“民”字。 [1-3]
《捕蛇者说》插图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的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到后把它晾干用来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 [1-3]

创作背景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时期。公元755年 安禄山 之乱后,中央政权与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对人民加重赋税。史书记载:中唐赋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加征种种苛税。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劳动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灾,无疑雪上加霜,他们纷纷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
柳宗元 在唐顺宗时期,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运动。因反对派的强烈反抗,革新运动一百四十多天后失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期间,柳宗元大量地接触下层,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产异蛇”,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进步的思想和身边的素材构思了这篇《捕蛇者说》,以“贬时弊与抒孤愤”。 [5-6]

作品鉴赏

第三部分即文章结尾段,是议论和抒情的完美结合。作者听完蒋氏的话后,深受震动。引用孔子的话可谓恰到好处,由“苛政猛于虎”类推出“孰知 赋敛 之毒有甚于蛇毒乎”这一结论,并且用“蛇毒”衬托“赋毒”。“故为之说,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则是作者写作此文的根本目的。从中可看出作者的无奈:自己如今位卑权轻,无能为力,只有寄希望于那些视察民风的封建官员。卒章显志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情感上的感染力,读来令人倍感愤懑。 [5] [7-8]
蒋氏的这番话,继续运用 对比 的手法: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亲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亲们的惊恐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文章从多角度进行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死亡与生存的对比: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 芮城 、运城一带),世称柳河东,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他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 王叔文 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王叔文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因又称柳柳州。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