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
2
4
个教学院,以及
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
,现有在校
生
50000
余
人(含城南学院
6
6
00
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
9
8
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培养了
5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6
5
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
项目入选者
50
余人
次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70
余人
次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等省部级人才
项目入选者
550
余人
次
。
学校现有
8
5
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9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1门
,
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
12个、省级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平台66个。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学校。2019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7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2
6
00
余
项,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
52
00余项。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全国11位。
学校拥有湖南省
“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十四五”重点学科等6个、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
8
个学科进入
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具有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资格。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标志性科研成果。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
5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6个、自然科学科研平台56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3个。2019年以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713
项;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
2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137
项,职务发明专利
21
89
项
。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利比里亚大学、黑山大学、沙巴大学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学院,近年来共派出1000余名在籍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传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实施
“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人才集聚、交叉创新、服务融合、文化引领,着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重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一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先进文化传承传播前沿阵地,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培养“底色亮、
能力
强、善创新、敢担当
”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行业精英,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向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
(数据截至
202
5
年
5
月
10
日)
云 塘 校 区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邮编:410114
金盆岭 校区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赤岭路45号
邮编:41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