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菊科菊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7] 原产于中国, [28] 被视为日本的国花。 [28] 由某些野生菊经种间杂交演化而来的;茎多分枝,基部木质化; 单叶互生 ,多卵圆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头状花序,外围为舌状花,大小、形状变化很大,有平瓣、匙瓣等多种;中心为筒状花,常稀少或阙如;不同的瓣形,形成不同的花型、颜色、品种。花序下为总苞,舌状花多为雄性花,筒状花为两性花,雌蕊柱头两歧。 [20]

菊花原产于 中国 ,唐宋时代,菊花经朝鲜传到 日本 ,十七世纪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美洲。菊花可按照花径、花期、花色等区别分类,历史上的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色为主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种。 [20] [23] [22]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喜阳光,忌荫蔽,怕涝。 [21]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 花中四君子 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中国古代菊花有许多精神内涵,比如菊花有“花中隐士”的雅称;又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有吉祥、长寿的含义;诗词中用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菊花观赏价值较高,除盆栽或配植花坛外,常用作切花材料。部分菊花品种可供饮用,称为茶菊;味甘甜的菊苗及部分品种的花瓣,可作蔬菜。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抗菌、抗肿瘤等功能, [20] 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21]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 周官 》《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 诗经 》和 屈原 的《 离骚 》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 [18]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1] 汉朝《 神农本草经 》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西京杂记 》:“菊花舒时,并采 茎叶 ,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1] 晋朝 陶渊明 (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今仍脍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1] 南北朝的 陶弘景 (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 苦薏 ”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1]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 嫁接法 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 李商隐 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 [1]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 菊谱 》(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 范成大 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 墨菊 ”。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 杭州府志 》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末 史铸 的《 百菊集谱 》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 [1] [1] 菊花栽培简史 .中国广播网 [引用日期2014-06-24] [2]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植物通网 [引用日期2014-06-19] [3] 菊花 .台东县立瑞源国民中学 [引用日期2013-11-01] [4] 菊花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网 [引用日期2014-06-19] [5] 菊花 .中国植物志官网 [引用日期2014-06-19] [6] 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4-06-19] [7] 甘菊 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4-06-19] [8] 小红菊 Dendranthema chanetii (Levl.) Shih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4-06-19] [9] 菊花 .上海杨浦区图书馆 [引用日期2014-05-30] [10]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北京科普之窗网 [引用日期2014-06-19] [11] 菊花实用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信息网 [引用日期2014-05-30] [12] 菊花分类 .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 [引用日期2014-06-19] [13] 菊花品种名称大全 .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 [引用日期2014-06-19] [14] 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菊花 .北京科普之窗网 [引用日期2014-06-19] [15] 北京市市花——菊花 .北京科普之窗网 [引用日期2014-06-20] [16] 咏菊 .古诗文网 [引用日期2021-02-03] [17]  尹春光,薛家祺.菊花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01:11 [18] 花开云南 艳惊世界:云南八大名花之木兰花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1-09-25] [19]  江鼎康,江劼,江素卿编著. 家庭花卉栽培[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02.137 [20] 菊花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引用日期2023-02-15] [21] 菊花 .科普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3-02-15] [2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菊花种质资源中的应用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引用日期2023-02-15] [23] 菊花-农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引用日期2023-02-15] [24] 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植物智 [引用日期2023-03-14] [25]  温玉波、李海涛主编.一分钟速查中草药全图解.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37 [26]  杜巍主编.身边的草木[M].武汉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9.9:120, [27]  高海波、谭兴贵编.图解神农本草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5 [28] 【策划】你知道日本的国花、国鸟、国菌、国石和国蝶是什么吗?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