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之你不知道是你,所以你是你
今日份《天道》解析,“你不知道是你,所以你是你”。
在之前推文中,有人留言说不懂这句话,就想着帮忙参参,本想着一句话的事,能参出个啥。
结果参着参着,参出3000字,各位看官酌情观看吧。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段话。
芮小丹没有说话,默然打开车门坐进车里,等丁元英也上车了,她却没马上开车,而是扶着方向盘沉静地说:“元英,你是魔,是极品混混。”
丁元英明白了,说:“你要是真把这事看玄了,那就当真会出魔了。”
芮小丹说:“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些连我自己都没明白的东西居然就把王明阳给蒙住了,你不止是会扒拉铜板,还会扒拉灵魂,现在我才知道你离我有多远。”
丁元英摇摇头,回应给芮小丹一个断然的否定,说:“今天你既提到魔,我就跟你说句鬼话。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芮小丹沉静的神态丝毫没有因为丁元英一句让她根本听不懂的话而有所改变,既然是知道就不是,那就是不可知、无须知,也就更不必知道这句话与两人的距离究竟存在什么逻辑关系。
其实这句话,在这里其实说的太“鬼”,我们需要结合小说后面段落理解,这里我们先不聊。
我们先聊聊后文,聊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丁元英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理解丁元英的思维原点,才能明白丁元英是怎样的思考方式。
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这句话在后面的原文里面有。这句话原句是, 言语道断,心行处止 。
关于言语道断,佛教有一段公案。
僧问:“如何是道?”师(灵佑禅师)曰:“无心是道。”曰:“某甲不会。”师曰:“会取不会底好!”曰:“如何是不会底?”师曰:“只汝是,不是别人。”复曰:“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什么意思?(这里我只是照自己的意思理解,各位千万别高台了。)
僧人问:怎么做才是道,道是什么。灵祐禅师说:无心这个就是道。僧人说:我不懂。师父说:你要想会的话,就取这个不会的底就对了。僧人说:什么是不会的底?师父说:就是你自己,不是别的东西。又说道:你这个人尽管朝自心观照只取这个“不会”的底,这就是你的真心,正是你的佛、佛性。如果向外得到一知一解,拿这个作为禅道(禅法要走的道路和方法),根本就是两个事毫不相干。所以真正的道,不说出来运粪(知见)出,说出来就运粪入,污浊了佛性。所以道不可说,一说就错。
这里为大家详解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达摩血脉论》说: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皆是自心。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如来”这一词,在豆豆《天幕红尘》中的解释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
从这个角度理解:心即意识,能做各种各样的事,见、闻、嗅、尝,皆来自心,包括我们的语言论断,皆由心生,所以真相的样子无穷尽,智慧也是如此。
举个我常举的例子。
一尊佛放在那,僧侣看见信仰,旅客看见风景,政府看见业绩,小偷看见青铜材质,商人看见摆摊盈利。
一件事真相千万种,皆由心而起。我们看到的只是站在我们自身的立场看到的。
所以只要我们起心动念想去了解真理,看这尊佛的究竟,就一定会执迷于自身的立场,因此我们说取“不会”的底,无知的状态是本性的状态,意味着无尽的可能,就像婴儿状态下的我们,意味着我们可能成为各色的人。
此为道在心行处止,动念即乖。
而语言由心,更是如此。
真理不是能用语言明说的,是语言就一定有概念的条条框框,当我们用语言来捕捉、把握、形容的时候,就已经离开真理了。
因此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从这个角度我们去理解丁元英的话。
丁元英脸上呈现出一种少有的严肃神态,语调低沉而凝重地说:“我有几句不能跟你讲理也无法给你解释所以然的话,希望你能听进去。关键一句: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你应该,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一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力。但是,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丁元英之所以不能讲理,不能解释所以然,是因为一旦解释,终究是站在自身立场评价芮小丹,将自己的价值观加在芮小丹身上,
所以丁元英说应该辞职,而不是希望。
什么是应该?即因果本来。
向你扔了个打火机,你考都不考虑,就直接伸手接,这是因果本来,这是自性。而芮小丹此时的状态是,向你扔个打火机,你不接,你有才华,有资源,非得当一个普通警察。
最后,丁元英又再次强调,这不是就是能力强大的人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的英雄主义;也不是当民警也好,当总统也罢,大家都是一样的人的平等主义,这些都是世俗价值观。
我和你讲的是因果,是应该本来。
芮小丹做了一个昏厥状靠在座椅背上,说:“赶快把后半部分拿掉,这已经不是通俗的嘲讽了,是极品嘲讽。你这么严谨的人,怎么今天说了这么过头的话?”
这里很好理解,芮小丹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对丁元英突然的貌似强加价值观的行为生气了。
丁元英沉静地说:“我再重申一遍,我不能跟你讲理,也无法给你解释所以然。佛家常说‘证到’这个词,却从来不告诉你‘证到’后面是什么,因为欲说欲解都不能,因为条件的条件的条件,因为因果的因果的因果,所以就有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说过,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这里就说到本文的主题,“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言语道断,是两个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如果我们把言语道断放到一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
我们对自己的言语道断,何尝不是以自己的妄见看自身的本性,也是一说就错。
因此佛讲清净自性,不可思议, “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你对自己的观照,动念就错了。
所以说,你不动念去看清自己,是最本性的自己,而一旦你动念去看,就成了自己执念中的自己,非本性。
而思维不及之处,恰恰是自性的显现。
故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
那我们如何进步呢?
那就是佛的证到,以实际修行,来证明所悟出的义理是正确的,但是佛从不告诉你该做些什么,因为只要说了,说的人也就成了条件,成了因果,也就非所谓的自证,因此要证到也就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芮小丹说:“这就对了,我就应该是我,为什么你非得让我不是我呢?既然是我知道了我就不是我,那就是不可知,不能知,那就别知了。”
这个和上面差不多,大致意思,责怪丁元英干涉了芮小丹的自我。
丁元英感叹地说:“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那段“鬼话”。
丁元英帮助芮小丹审讯王明阳,经过丁元英指点,成功让王明阳招供,因此芮小丹觉得丁元英是魔。
什么是魔?
丁元英:说魔不是论是非,而是了辛苦,不起苦。
在之前一篇分析美女是魔的文章中,有和大家说过,所谓魔其实是自身的执念,因为人们不会对自己女儿缘起美女认知,而说美女是魔,是因为自己起心动念,有了执念。
芮小丹的执念是什么?
是因为和丁元英的差距,让自己望而生畏,害怕失去。
好比你现在拿着个手机穿越回到古代,很可能你会被人当神给供起来,。
或者被人谋财害命,有点像《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但其实你还是个人,只不过古代人不懂手机的原理而把你当神。
丁元英的思维方式好比是那个手机,但终究还是人,存在于事物规律下的人。
如果把丁元英赋予神性,便是迷信,便有了执念。
以这种心态,去看自己,看丁元英,看距离,就无法如实观照,甚至会觉得遥不可及。就像浸在冷水里的手,立马放进普通的水里一样,我们生成水很暖的错觉。
所以不必想这事,想就是执念,就是错。
总结,参来参去,这些高深的句子,最后的落笔,无非我们的常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实践出真知
最后友情提示,我又何尝不是场中人,一家之言,各位切莫较真。
唠叨完了,有什么问题留个言,看到一定回您,关注也可以点一下(有个人帮你想事,他不香吗?)。
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