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WillStudy
、臺大國際事務處 圖/詹景翔、游雨婕提供
詹景翔 – 國立臺灣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游雨婕 – 國立臺灣大學 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物理學系學士)
實習經驗:
臺大海外研究實習計畫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大學的學習歷程分享
大學校系選擇
:
電機系 & 物理系
景翔:我高中就讀嘉義高中,坦白說當時申請繁星推薦的過程不複雜,與許多懵懂的高中畢業生相同,單純就是以往年的分發分數在電機系及醫學系中抉擇。而自己的經驗更偏向刪去法,因為生物課時的經歷讓我清楚地感受到對血液及解剖的恐懼,因此電機系便成為唯一的選擇。
雨婕:我是透過申請入學的方式進入臺大,當時是在電機系和物理系間做選擇,那時的我認為比起進入業界成為一名工程師,更想成為透過研究實現領域重大發現的科學家。不過,這個選擇遠比自己當初預想的困難許多,也在一開始的大學生活為自己帶來不少挫折和迷茫。
大學新鮮人的迷惘
:
自我認同與科系探索
景翔:大學的前兩年可能是目前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光,首先是從嘉義來到台北,看見形形色色的事物,尤其是臺大中最不缺的就是菁英,因為人總是會去羨慕別人的美好,開始後悔自己沒有選擇醫學系,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當中;再來,升上大二就遇上史無前例的疫情,逐漸開始找不到學習中的熱情與成就感,長時間待在侷促的租屋中更容易讓人胡思亂想,於是我決定休學一年重新調整自己的狀態。
其實休學期間內,我並沒有積極的去規劃太多目標,反而是想說可以先去服兵役沉澱自己混亂的思緒。回想過去八年,作為學生馬不停蹄的努力學習、升學考試,因此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反而是在放空的一年讓我重拾對學習的渴望,休息完迫不及待回到校園當中跟身邊的菁英們競爭砥礪。事實也證明,重新回到學習不管在學業成績或專題研究等項目上都更有動力,取得比休學前更好的表現。
雨婕:剛開始進入物理系才發現,原來專業研究所需具備的領域知識和難度遠超越我的想像,且實際加入實驗室後,雖然更添我對科學家們的崇敬之意,不過也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職業,也開始萌生必須轉換跑道的想法。
真正的轉機發生在前往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
時,因為平時對攝影的興趣選修一堂《
Image Processing
》而發覺儘管我不會以成為攝影師作為職涯目標,不過成為一名精進影像處理技術背後的推手卻相當可行。後來,與來自交大電信所的同學聊天的過程中,才發現這個技術其實是屬於電信所、電機所的範疇,也成為我研究所決定轉換領域的契機。
臺灣大學
:
活用校園國際合作資源 (交換學生)
雨婕
:
如同景翔前面提到的經驗,不管是因為父母的期待還是社會風氣使然,也或許是自己對未來沒有具體的規劃,過去幾年的時間只是做著份內應該做好的事,沒有花太多時間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再加上先前課業上沒有遇過太大的挫折,進入物理系後同學們臥虎藏龍、冰雪聰明,讓我在新的階段因為缺乏成就感而迷惘,於是想尋求一個跳脫現有環境、喘口氣、增廣見聞也思考人生的機會,剛好臺大的交換學生資源相當豐富,於是萌生了去到地球另一端生活一段時間的念頭。
真正來到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後,我才感受到原來自己的狹隘,這種感受並不是語言能力或專業素養等,而是在與歐洲同學交流後發現「讀書」這件事只佔據他們過往人生的一部分,相對的,他們更善於去探索和思考人生的其他面向。這樣的發現讓過去幾年的陰霾一掃而空,接下來的人生確實還有很多的可能性和彈性,不必為了一時的失敗或挫折自暴自棄。這一次與多元文化的接軌經驗,也讓我在心中埋下將來想要出國發展的種子。
暑期研究實習計畫 : 參加動機
景翔:當時其實也考慮過交換學生,因為臺大的交換學生資源真的太難得,與許多未來的
Dream School
都有合作關係。不過因為先前休學一年的緣故,加上畢業想要前往美國留學,擔心如果再延後一年會影響到進度便只能暫且作罷。
因此當收到系辦通知原來校內有國際引水人計劃 :
海外研究實習計畫
(Overseas Research Internship Program)
時,對當時的我而言宛如天助,因為只會用到暑假三個月的時間,同時還能提前到美國的研究環境見習,不管是申請過程或研究實習本身都對我接下來的碩士申請有莫大的幫助。
雨婕:我跟景翔的狀況有點相反過來,雖然先前的德國交換讓我對出國留學非常嚮往,不過因為下個階段需要轉換領域,如果在科系、語言、學習環境皆需重新適應,我擔心會水土不服,因此決定將此目標暫時延後。 此時從系辦得知暑期研究實習計畫,並實際參加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舉辦的
Info Session
後,對於美國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研究生態感到十分好奇。剛好暑期三個月的時間本來就想好好安排、精進自己,因此沒有猶豫太久就開始準備申請資料及報名流程。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暑期研究實習計畫 經驗分享
臺大海外研究實習計畫:選擇原因
景翔:後來一研究才發現臺大同類型暑期研究實習計畫遠超出我的想像,美國除了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WashU)
以外,包含芝加哥大學、加州理工大學、萊斯大學也都有計畫合作,不過其中
WashU
在時數計畫和津貼福利方面的規劃最為完善,加上考量到之後出國還要投入一大筆錢,因此
WashU
成為我優先考慮的志願。
延伸閱讀 :
物理雙姝挑戰首屆 Tomodachi Program,一探 Houston, NASA | 萊斯大學
雨婕
:
我跟景翔看中的特點大同小異,從Info Session中完全可以感受到校方對於暑期規畫的完整以及用心,讓我相信自己寶貴的三個月時間不會白費,一定能夠滿載而歸。 經過一個夏天,完全驗證當時的想法,除了研究實習的明確引導以外,WashU 真的讓我們感受到賓至如歸。
經過一個夏天,完全驗證當時的想法,除了研究實習的明確引導以外,WashU真的讓我們感受到賓至如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美國的研究環境
景翔:實際進到WashU,雖然過往沒有加入過太多實驗室,因此能夠比較的樣本數不是很足。我最直觀的感受是每個碩士生、博士生都好熱衷於自己的研究題目,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跟我介紹他們目前的研究,言語中透露的驕傲及熱忱是我過去在校園中不曾感受過的氛圍。
因為我之後有心跨領域學習更多電腦科學,跟指導教授討論過後,他很熱心安排有線網路傳輸的題目,其中包含需要運用大量數學模型的模擬運算,讓我可以提前熟悉未來的碩士生活。過程中實驗室的博士生學長也會一同引導我,讓我能夠對電腦模擬及結果分析的相關技巧快速上手。
雨婕:我也有同樣的感受,與過去在台灣時的研究環境相比,國內的風氣更偏向於接受研究訓練並且看中學位本身的價值;而我在美國的觀察,實驗室的研究生都相當投入其中,不是單指時間上的投入,而是解決眼前問題本身就是他們的熱情所在。
前面有提到我接下來想轉往影像處理的領域,指導教授同樣相當照顧我們的學習需求,為此方向制定暑期實習的學習目標。很幸運有機會在暑假參與 Wash U醫學系的合作專案,簡單來說就是透過Deep Learning實現影像識別標記腫瘤區域的研究。實驗室的學長姊們已經在領域內深耕好幾年的時間,因此與他們合作並從旁學習前輩們的經驗讓我受益良多。
暑期研究實習計畫:研究外的生活體驗
景翔:為什麼會特別推崇WashU的暑期研究實習計畫?最大的原因是校方不僅照顧我們在校內的生活,因為研究只佔每天1/3的時間,學校特別安排許多課外文化體驗活動,像是當地民俗慶典、棒球賽等,讓我們多從體驗在美國生活的其他面向。
我也利用假期的時間多參觀幾間不同的美國大學,不管是美麗的校園建築或是有別於台灣的校園氛圍,相當激勵我回國要加倍認真準備留學申請。另外,實習期間剛好適逢美國國慶,哥哥目前剛好也在美國工作,家人就一起飛到Las Vegas度過假期。
雨婕:在美國期間除了週間例行的研究外,週末的空檔都是我們可以自由運用的。在國慶日的連假期間,我和友人們一起飛到Colorado進行了一趟Road Trip,因為這趟的旅伴都是大自然景觀派,讓我飽覽了國家公園大山大河的壯闊,現在回想仍歷歷在目,是相當好玩且難忘的經驗。
海外實習 : 美國生活成本及開銷
景翔:基本上我們完全沒有花到自己的錢,因為最大的開銷住宿及跨國交通都是由WashU補助,每人都有一間獨立的房間(四個人共用兩個衛浴、一個廚房)。此外,除了實習津貼以外,每個禮拜還有約150美金的伙食補助,等同於如果沒有安排跨州旅行甚至還可以存一些錢。
雨婕:WashU也會幫我們辦好當地的交通卡,因此平日或假日要到市區觀光完全不用自掏腰包,另外像是看棒球賽等活動結束後,甚至還會帶我們到餐廳聚餐,每個人都有20-30美金的餐費。整體下來可以感受到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對研究人才的重視,他們真的很希望招攬全世界的人才專注投入研究,除研究資源的支持外,生活體驗也會受到全面的照顧。
臺大海外研究實習計畫 : 對未來規劃的啟發
景翔
:
由衷地對臺大以及海外研究實習計畫表示我的感謝,出發美國之前一直將博士視為一個神聖、遙不可及的存在,但在實際參與WashU的研究室運作,並經過朝夕與碩博士生們的相處後,我才發現原來所謂碩士、博士並不是定義上的高低區別,而是打從目的上就有截然不同的追求。包含與指導教授、博士生學長們討論,從他們的分享中消除心中原先的疑問,讓我更加確定自己也是有能力挑戰博士學位。
最近陸續收到UW(華盛頓大學)電機碩士及WashU電腦工程博士的錄取通知,經過深思熟慮後,考量到美國疫情後的外國人就業環境日漸嚴峻,儘管已經在電機領域琢磨4年,我也沒有十足把握可以馬上找到工作,數百萬的開銷確實是很沉重的負擔;反之,博士無論在時間長短及花費上都較為友善,加上先前在WashU的正向經驗,目前決定接受他們的邀請回到St. Louis。
雨婕:這次實習經驗持續加深我對留學的渴望,也成為我在碩士期間持續專注在研究能力培養的動力。如同景翔的分享,實際接觸的經驗打破我原先對「讀博」這件事的認知,開始認真思考在結束現階段的學業後繼續讀博士的可能性。
接下來的暑假也打算到產業端去看看國內目前電機領域的就業環境,同時也開始著手準備語言、留學相關考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下半年可能就可以開始海外學校的申請。
執行編輯 / 校稿編輯 : 林軒毅 Bill
本篇訪談由
WillStudy 團隊
與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 共同編輯/發行 (訪談時間 : 2024.03)
【國際引水人計畫】Genenet 助攻劍橋博士見習,進駐英國生醫聚落
【赴外留學】波蘭 華沙理工大學 | 高 CP 值的留學選擇,主動跳脫「理所當然」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as well as similar tools and technologies to understand visitors' experienc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consent to NTU's usage of cookies and similar technolog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TU Website Cookie Notice.
Learn more
Ok,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