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八维:从本质到核心表象,再到无效刻板印象


此文以表格化的方式,呈现了荣格八维对应的心理和表象间的联系。从原著中心理层面的定义到荣格对纯粹极端类型的行为阐释,再到这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表象(结合了OPS体系客观观察下的补充定义),再到我们在荣格八维、MBTI圈容易遇到的各种刻板或者非刻板的印象。
此文抛弃冗杂的夹叙夹议,力求对荣格八维做出更准确精简的阐述,或许可以被用作快速对照的简易字典。 以下“原著核心行为模式”和“核心表象”可作为判型标准,高关联度表象可以作为判型参考,其他均无法用于判型参考(本质概念无法外显观察)。
Te 外倾思维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Te:思维的观念定向于外界环境中的客观讯息data——被普遍接受的理智程式、来自教育传统的理智结论、智力氛围等,与之保持一致 | 使自己完全适应于客观环境的理智程式,力求让此程式涵盖所有人 |
1. 不断追求外界群体中更多人所承认的逻辑因果定义,询问和参考更多判断,并让自身的判断植根于此,受其支撑
2. 寻找一个能让所有人达成理智共识,并可广泛适用的“优秀正确”的决策。 方式:引导/协商/规劝/支配等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寻求认可;
管理协调; 公平公正; 盲目跟风; 重视集体利益; 慕强谦逊; 探讨出群众适用度更高的策略; 匡扶“正义” |
资源掌控力
严厉冷酷 控制和压迫他人 执行力统率力 实用主义 结果导向 重视数据和证据 与Ti共享:逻辑、推理、研究因果规律 |
霸道蛮横
利己 卓越 不易动摇 效益最大化 功利主义 做计划 高效率 |
注意: 客观讯息原文为objective data≠客观事件≠客观事实(中文语境的事实=无误的,但是data来自于感知信息,并不讨论是否有误,所以不能翻译为事实)
理智结论=理智程式,思维=把观念连接在一起=下定义,理智=有智力参与的≠正确的≠逻辑无误的,判断=持有观点=做决策
Fe 外倾情感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Fe:情感的价值取向定向于外界环境中的客观讯息data——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接纳和拒绝的好恶取向等,与之保持一致 | 使自己完全适应于客观环境的情感价值观,力求让此价值取向涵盖所有人 |
1. 不断追求外界群体中更多人所承认的情感价值观,询问和参考更多判断,并让自身的判断植根于此,受其支撑
2. 寻找一个能让所有人情感上都接纳的“和谐”的决策。方式:感化/煽动/游说/支配等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寻求认可;
管理协调; 公平公正; 盲目跟风; 重视集体利益; 关注他人的情感诉求和喜好; 调节和谐氛围; 传播价值取向 |
共情力
待人热心 礼貌得体 八卦 情感外露 遵守社会规范 遵循风俗习惯 讨好型人格 与Fi共享: 易发展理解情感的能力,感化能力 |
无私奉献
温柔多情 细腻 情商高 虚伪圆滑 左右逢源 |
注意 :情感的价值取向=情感好恶=接纳和拒绝的取向=“价值观”(中文语境的价值观往往包含理智因素,荣格语境中的“价值观”仅特指一种情感的判断)
Ti 内倾思维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Ti:思维的观念定向于主观因素(对事物的心理行为或反应),主观因素占决定性地位 | 自身的理智观点具优越性,对客观环境中的其他理智结论表现出冷漠/厌恶/否定 |
1. 仅以自己的逻辑因果体系所理智认可的定义作为判断的标准,不倾向于寻找/询问/参考他人的观点作为支撑
2. 不倾向与周围人群的理智结论联系,不对其施加影响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信念坚定;
自我优越性; 执著地忠于自己; 逻辑自洽; 追求独立的逻辑框架/理智观点 |
分析
辩证思维 过程正确 建立观点 忽视证据 任性叛逆 冷漠孤傲 不断质疑 与Te共享:逻辑推理、研究因果规律 |
虚无主义
寻根究底 寻求精确 分类讨论 只认知理解而不解决问题 自私妄为 |
Fi 内倾情感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Fi:情感的价值取向定向于主观因素(对事物的心理行为或反应),主观因素占决定性地位 | 自身的情感好恶具优越性,对客观环境中的其他情感价值判断表现出冷漠/厌恶/否定 |
1. 仅以自己的情感价值观的取向作为判断的标准,不倾向于寻找/询问/参考他人的观点作为支撑
2. 不倾向与周围人群的情感价值取向联系,不对其施加影响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信念坚定;
自我优越性; 执著地忠于自己; 个人好恶分明; 尊重和坚持作为人的独特性 |
关注人性平衡
内在和谐 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 静水流深 任性叛逆 感染他人 与Fe共享: 易发展理解情感的能力,感化能力 |
善良
道德感高 有价值观 情绪化 忧郁 自私妄为 流泪猫猫 内耗 自我牺牲 |
Se 外倾感觉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Se:定向于外界环境中的客观讯息data所引发的纯粹感官真实的感觉 | 追求对具体对象感觉经验的积累和享用,不断捕获新的感觉体验 |
1. 通过收集更多的新的可感事实来解决问题或建立生命的意义
2. 追求获得新的体验,保持开放性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好奇心;
收集欲; 探索欲(发散); 不惧怕适应新事物; 不善反思旧资讯; 不懂取舍; 三分钟热度; 乐于亲身体验; 沉迷感官刺激 |
即兴能力
活在当下 注意力分散 乐天易满足 喜欢运动 时髦审美好 乐子人 与Si共享:重视实感信息和细节 |
运动机能
行动快速 反应敏锐 骄奢淫逸 多才多艺 引人注目 表演天赋 社牛人缘好 |
Ne 外倾直觉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Ne:定向于外界环境中的客观讯息data所蕴含的想象vision/潜在关联/可能性的直觉 | 追求对客体潜在的可能性的搜索和实现,不断洞察新的想象vision/潜在关联/可能性 |
1. 通过收集更多的新的想象/愿景/概念思路来解决问题或建立生命的意义
2. 追求实现新的可能性,保持开放性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好奇心;
收集欲; 探索欲(发散); 不惧怕适应新事物; 不善反思旧资讯; 不懂取舍; 三分钟热度; 乐于想象,提出新想法,发现事物共通点; 沉迷头脑风暴 |
创造力
重视灵感 想象力丰富 天马行空 思维跳跃 容易焦虑 与Ni共享:重视抽象概念和意义,看到潜在可能 |
联想能力
娱乐化 幽默 疯,魔怔 爱找茬 |
注意:“想象”Vision=灵视=愿景=幻想=潜在可能画面=直觉,每个译本翻译都不同,暂且译为想象——设想出的非实存形象
Si 内倾感觉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Si:定向于由客体触发的被主观因素(无意识)修改过的感觉 | 整个个体被主观感觉所决定,生命活动都需要适应于它,与之联系 |
按原著描述,Si缺少外显表象,以下是OPS的补充:
1. 主观地对已经验的可感事实进行梳理/整理/总结/筛选,以此来解决问题或建立生命的意义 2. 追求确定性,与已存的“主观最优解”保持一致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重视固定的目标;
精简(聚合); 不惧怕重复; 开放度低; 难以适应变动; 按已验证过的感知步骤等行事; 重视现实生活的习惯和规律性; 反复追求/强调单一的最满足自身的感觉,即乐于重温/复盘 |
偏执
做计划清单 未雨绸缪 保守念旧 无法活在当下 重视事实依据 留意身体状况 沉溺过去 无法活在当下 做表格做记录 爱讲故事 与Se共享:重视实感信息和细节 |
固守传统
记忆力强 斤斤计较 不接受新事物 创伤后遗症 |
注意:原著对Si的直接描述甚少,因而参考了OPS体系的对Si的定义,更多信息请阅读—— 客观再观察 - OPS体系下的荣格八维
Ni 内倾直觉功能
原著的本质概念 |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 核心表象 |
---|---|---|
Ni:定向于源于无意识中的先天遗传的根基,即原型/原初意象。 | 整个个体被想象vision所决定,生命活动都需要适应于它,与之联系 |
按原著描述,Ni缺少外显表象,以下是OPS的补充:
1. 主观地对已存在的愿景/概念思路进行梳理/整理/总结/筛选,以此来解决问题或建立生命的意义 2. 追求确定性,与已存的“主观最优解”保持一致 |
高关联度表象 | 低关联度表象 | 无效刻板印象 |
---|---|---|
重视固定目标;
精简(聚合); 不惧怕重复; 开放度低; 难以适应变动; 按已验证过的概念思路等行事; 重视生活行动都要符合某种确定的意义; 反复追求/强调单一的最强烈的可能性愿景,即乐于预测/预知 |
偏执
做计划清单 未雨绸缪 注重大局 保守念旧 无法活在当下 顿悟 比喻 无师自通 宿命论 有远见 与Ne共享:重视抽象概念和意义,看到潜在可能 |
不简洁没条理
被害妄想 独立思考 深沉深邃 不好接近 洞若观火 上帝视角 想象力丰富 不断切换新想法 时间线思考 非黑即白 神秘主义 虚无主义 看破红尘 |
注意:主观意象构成了无意识内容=内在“客体”inner object,为了不混淆客体的概念,特地忽略了原著中“内在客体”这个描述。
Ni的“守旧求稳”来自于他们不断回到类似的原型或者概念中去,尽管他们可以通过原型来预测未来,但是 他们看到的未来是主观认定的,对未来的“认识/感知”是守旧而不是容易改变的 ,所以在中文语境里,可以说Ni守旧也可以说Ni展望未来,具体看语境。
关于如何利用上述表格判型
原著的本质概念 ——无法外化,无法观察, 无法用于判型
原著核心行为模式 ——极端纯粹的案例,可作为主导功能的 判型标准
核心表象 ——适用于主导和优势功能的 判型标准
高关联度表象 ——可用于快筛, 在不断重复出现时可作为辅证
低关联度表象 ——不能作为判型参考
无效刻板印象 ——仅娱乐
以上行为模式和表象的排列标准是: 是否与确定的定义有直接联系 。因此有很多表象其实在某个类型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因为不触及定义本身,还是会被归类为低关联度的表象。比如“推己及人”是Fi型人会做并且经常做的事情,但是跟原著定义没有直接联系,固不能作为判型参考。此外,普遍性强的特征也无法作为判型标准,比如“有理智的”,“想做个好人”这种正常人都会有的性质,也完全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了。
相关文章
MBTI新体系OPS(二)- 优势功能vs劣势功能 Savior vs Demon
MBTI新体系OPS(三)- 如何判断E/I和J/P(一)人类需求分类
MBTI新体系OPS(四)- 如何判断E/I和J/P(二)判断主导vs感知主导简述
功能的组合使用(一)双内倾Sleep vs 双外倾Play(OPS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