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们听到或看到有关马服君赵奢的记载会比较陌生,但要说到赵奢的儿子赵括,相信读友们就会豁然开朗,表示:“原来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他爹啊!”。赵括在我们所学的教科书中也有提到,赵括可谓是历史上“纸上谈兵”的开山鼻祖。众所周知,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惨重,约45万人被秦军斩首坑杀,曾经实力冠绝山东六国,一度可以与秦国掰手腕的赵国。



在经过惨烈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至此失去了和秦国争霸的实力,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长平之战中赵国失利的关键原因,就是任用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主将。赵括虽然是名将赵奢之子,但不代表能有父亲赵奢那般善于计谋和用兵。赵括虽自幼熟读兵书,对兵书的研究也有独特的看法和见解,甚至和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时,也是轻松容易,说得头头是道,但赵括缺乏实战经验。

赵括的军事理论可谓是“博士级别”,但实战经验却是“小白级别”。古代的冷兵器战场,随时都会面临着变化,一不注意就可能有严重的后果,而赵括因为缺乏实战磨练,以至于战场经验过少,不懂得战场上的灵活多变,也不能及时做出应变和补救,以至于赵括率领的赵军中了秦将白起的计谋,赵军先是被白起诱败深入,然后被白起斩断粮道,之后被分割包围,以至于赵军最后被迫投降。

赵括在突围时,也被秦军射杀,而投降的赵军也最终被白起尽数挖坑活埋,只留下几百名年纪尚小的士兵放归赵国。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大败告终,而赵军主帅也战死沙场。赵括因自己的自负自大,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连累了赵国约45万士兵的生命。相对于儿子赵括的“纸上谈兵”,让赵军遭遇大败,而赵括的父亲赵奢却是赵国的一位名将,也是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因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



《过秦论》:“六国之士,……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东方六国八名将”是出自汉代名士贾谊的《过秦论》,因东方六国(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秦国崤山以东的魏国、赵国、韩国、燕国、齐国、楚国)的八位将军,善于用兵,纵横天下,被后世称为东方六国八名将,马服君赵奢就是其中一名将。赵奢儿子赵括能在长平之战中代替老将廉颇出任主帅,虽然有赵括熟读兵书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赵括是马服君之子的原因,赵括也被人们称为“马服子”。

从赵奢儿子赵括“啥也不是”,就能直接担任赵国几十万大军的主将,也能侧面看出,赵括父亲赵奢的军事才能。赵括能被赵王重用,主要还是看在其父亲赵奢军事才能上,所谓“虎父无犬子”,相信赵王也是这么想。马服君赵奢的军事才能值得肯定,那么儿子赵括也不会太差,但事与愿违,赵括的军事才能和父亲赵奢还是差距甚远。赵括人生只经历了一次大战役,其父赵奢人生中也是只经历了一次大战役。



赵奢、赵括父子二人虽然都只经历了一次大仗,但却是两个结果,父亲赵奢大败秦军,而儿子赵括却被秦军大败。马服君赵奢能凭借在“阏与之战”中击败秦军的战绩炫耀一生,其原因在于“阏与之战”对于秦、赵两国并不算一场小战争,相反对于两国来说是一场重要战争,秦军参战军力就达到10万人以上,而赵奢能击败战斗力强悍的秦军,可见赵奢的军事才能并不一般。

并且“阏与之战”在赵奢没有参战前,赵国是处于劣势,赵国的大将廉颇和乐乘都认为难度太大,赵国很难获胜,最终赵奢担任主帅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这也是赵奢被封为马服君的一点原因。如果此战难度不大,规模不大,赵国也没有必要问让文臣赵奢的意见,直接让大将廉颇、乐乘轻松搞定就行,就因为此战使赵国的武将们一时间也没有对策,认为赵国会败,但最终却被赵奢扭转战局,反而将秦国击败。

赵奢在“阏与之战”不仅只是击败了秦军,更是为赵国鼓舞了士气,“阏与之战”前,赵国和秦军交战大多以失败告终。如华阳之战中,赵军和魏军联合攻打韩国华阳,之后韩国向秦国求援,秦军直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急速到达华阳城下攻打联军,魏军直接损失13万,赵军也被秦军大败,损失2万人。秦军经过商鞅变法后,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军可谓是“虎狼之师”。



赵奢能在赵地阏与击败秦军不仅是解除了阏与之围,更是让强大的秦军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挫折,秦国蚕食各国土地已久,而当时的各国因秦国强大无法匹敌,只能不能被攻打,被秦国蚕食和失败后献地求和。赵奢能在阏与大败秦军,不仅仅只是让秦军失败,更是让秦军多年不敢轻举妄动,还提高了赵国和东方各国的士气,诸侯也感觉秦军并不是坚不可摧,强秦也是可以被打败的。

赵奢也因“阏与之战”的胜利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从此地位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可能各位读友看到赵奢大败秦军的战绩会认为赵奢是一位武将,其实不然,赵奢原本是赵国的文臣,是管理赵国全国赋税的,相当于全国的“税务局局长”。赵奢最开始只是赵国征收田租的一名普通官吏,相当于“业务经理”,因收租得到赵国平原君赵胜的认可,被赵胜举荐给赵王,赵奢从此掌管赵国全国的赋税。

平原君赵胜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因当时盛行养士之风,赵胜也凭借门下养着大量的宾客,士子而出名,赵胜也是赵国当时的丞相。而赵奢作为征收田租的官吏,在一次收到丞相赵胜家时,丞相赵胜家却不肯赋税,赵奢此人也胆子大,作为一个小小的收税官吏就敢和丞相赵胜作对,赵奢依法行事,直接斩杀了平原君赵胜家九个当权掌事的人,赵胜知道后自然恼怒,就想杀死赵奢。



《史记》记载:“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赵奢知道赵胜想杀死自己,那当然得想办法保住性命啊!赵奢便对赵胜说:“您在赵国贵为公子,如果您都不遵守法令,国家的法令就会被削弱,法令弱了就会使得国家也变弱,最终被诸侯侵犯,国家如果灭亡了,您也无法安心享用这些财富”,平原君作为赵国的贵族,也应为赵国考虑,也明白赵奢的意思。而赵奢的智慧从此就能看出,赵奢先是说了大道理,侧面表达出平原君违反法令。

之后又说:“以您尊贵的地位和身份,如果您能遵纪守法,那么全国必然会上下一心,这样国家就会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家族的政权才会更加稳固,而您贵为赵国王室宗亲,也必然会受到天下的重视!”,此时我们可以看出,赵奢先是将平原君不交赋税的问题放到国家上,会影响到国家的运转,再说到其中的利害关系,最后又开始拍平原君的“马屁”,将平原君捧得高高的,平原君也自然不好意思在找赵奢麻烦。



相反平原君还认为赵奢很有才干,将赵奢推荐给赵王,赵奢被赵王重用,赵奢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了全国的“税务局局长”,赵奢掌管全国的赋税使得赵国民众富足,国库充实。从赵奢对平原君赵胜所说之言中,就能看出赵奢是一个富有智慧、才能之人,一个小小的收租官吏怎么能束缚住赵奢呢!赵奢在担任赵国的全国赋税官后,就发生了“阏与之战”,赵奢便率军救赵,大败秦军。

“阏与之战”的起因是因为赵惠文王以换地为由吞并了秦国两座城池,这样的结果对于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自然是不干,于是秦昭襄王便出兵攻打赵国阏与(现今和顺),赵王为此便问大将廉颇该如何,能否救援,而廉颇表示,路途遥远,加上道路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而副将乐乘也是相同意见,赵王便问作为文臣的赵奢,赵奢大意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国要是骁勇能获胜,为此,赵奢被赵王派去救援阏与。

赵奢领兵后,并没有直接出兵阏与救援,而是用计谋麻痹秦军,赵奢也知道直接前往阏与救援是很难取胜,要不然大将军廉颇也不会表示很难救援,并且秦军正是士气大盛之时,赵军此时救援,很大可能会失败,赵奢便准备隐蔽作战,率军出都城邯郸后,并没有前往阏与救援,而是直接在不远处驻扎,并修建堡垒防御,用来麻痹秦军,表示赵军没有救援阏与的意思。



为此停留28天后,秦军的士气也不如当初。赵奢便乘秦军不备,让士兵卸下铁甲,直接率军奔袭救援阏与。赵奢大军的突袭,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秦军只能仓促迎击,之后赵奢占领阏与北边的高山,然后趁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和阏与守军配合,最终将秦军大败,为此解了阏与之围,赵奢能大败秦军不是赵军比秦军更为勇猛,阏与之战胜利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赵奢的计谋加上突袭作战而获胜。

赵奢作为文官,能指挥军队作战的机会并不多,而赵奢一生虽然没有指挥过多少战役,但一出手就是经典战役,赵奢也通过阏于之战中一战成名,阏于之战不仅仅是赵军打败秦军那么简单,阏于之战是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不断提升军队战斗力后第一次在大规模野战中被击败,秦国在经历此次失败后也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为此导致在长平之战前多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赵奢作为赵国的重要文官,并从文官转为武官仍有作为,赵奢作为良将,不仅有着重大功绩,还有着高尚的品格,赵奢不徇私情,马服君赵奢赵晓自己的儿子赵括只会熟读兵书,并无实战经验,认为赵括将来不能担任赵国之将,赵括若担任将军,赵国必然会遭遇失败,最终赵奢去世后,秦、赵两国因上党之争爆发了长平之战,赵国用赵奢之子赵括为将,最终使得赵国全军覆没,不能在与秦国争霸。

大家认为马服君赵奢的军事才能如何?如若赵奢不做文官,只做武将,能否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呢?下方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