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时刻

沈阳市和日本川崎市结为友好城市议定书签字仪式于1981年8月在日本川崎市举行。沈阳市代市长王丹波和日本川崎市市长伊藤三郎在议定书上签了字。议定书强调,为了贯彻中日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加强两市市民友好交流,双方同意结成友好城市。今后,两市要在经济、科技、文化、城建、教育、体育等方面加强交流。王丹波和伊藤三郎分别代表沈阳市和川崎市互赠了写着“中日(日中)友好世代相传”的锦旗。

走进川崎

城市基本情况

川崎市是京滨工业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全市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142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是8,385人,是日本第11大城市。

地理位置

川崎市地处东京139度43分,北纬35度38分,位于东京、横滨之间,在神奈川县东北部,北部夹多摩川与东京都相邻,南部紧邻横滨市,西靠多摩丘陵,东临东京湾,多摩川的右岸,隶属神奈川县。西部多丘陵,东部较平坦,海岸沿线55.83公里,最高海拔149.5公尺。


气候

川崎市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5.5度,最高气温34.3度,最低气温零下3.8度。年日照时间为2,300小时左右;平均风速3.2米/秒;平均湿度66%;降水量1,154毫米。


历史

川崎是在日本平安末期,以关东豪族的后裔平基家开辟的河崎庄为中心,形成了江户时代的川崎宿。

到了近世纪,由于日本各地前往川崎参拜河源大师的平间寺(即川崎大师)的人数增多,川崎日显生气,农业、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了。

明治政权诞生后,川崎在新制度的影响下,产业经济开始发展,形成了从多摩川下游到海岸之间的工业地带。大资本家浅野总一郎亲自勘察,证实了川崎海域系砂质土,地耐力适于工业用地,由此很快掀起了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兴建工业的热潮,促使川崎一跃成为日本近代工业的一大城市。

1924年,川崎町同御幸村、大师町合并,正式形成市制,当时的人口是5万多人。此后,铺设铁路,兴建调车场,创办学校,积极开展市政建设,同时以重化工为代表的工业基地开始发挥作用。1938年,花费56万8千日元兴建了市厅大楼,同年又有4个村町并入川崎市,人口日益增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川崎市的中心地区几乎被空袭炸平。战后,迅速恢复建设,很快达到了战前的水平。1950年,市营公共汽车开始营业。1955年,全市人口增长到44万。1965年,全市人口发展到85万,制定了市旗,建成了城山水库和第三京滨道路,开辟了川崎同更津间的航道。1968年,公布了市第二次综合计划,为跨进百万人口的城市行列,提出了创造“市民自豪的城市”规划。1972年,川崎市进入了“政令制定城市”,并于1978年制定了第三次城市五年规划,建造了三得水库和多摩自然旅游步行道,1979年建造了长屋自然旅游村和市民广场。现在,又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与爱情”的市民生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川崎曾是日本工业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川崎成功地实现了从重污染城市到生态环保城的转型,成为日本首批生态城试点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生态城示范项目模范城市。

行政区划

川崎市目前由七个区构成:

1、川崎区;2、幸区;3、中原区;4、多摩区;5、高津区;6、宫前区;7、麻生区。

经济

川崎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从1913年开始填海造陆开始,日本钢管、富士电气等大企业陆续进入。二十世纪初,以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味精与纺织产品比较著名。三十年代后,沿多摩川和沿海地区填海造陆,建立了重工业区。目前,川崎已经是日本著名的工业城市之一,处于京滨工业地带的中心,是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以及钢铁、电子、食品、矿山机械、造船等工业基地。产业以石化、钢铁、电子、电器、机床、汽车等重工业为主,农业较少,没有林业和渔业。日本许多大企业均在川崎设有工厂,如著名的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日本钢管、东芝电器、富士通电器、五十铃汽车、三菱汽车、三菱石油、小松制作所、味精川崎工厂等。

川崎港属京滨港区的一部分,水深12米,每年有大量船舶出入,是日本国内屈指可数的综合港湾之一,码头总长11.7公里,有164个深水泊位。货物以原油为主,其他货物包括矿产、化工、金属、机械产品等。

文化教育

川崎市有大中小学校194所,大学有明治大学、圣玛丽安娜大学、政法大学等。医疗设施共有1,018所,其中中医院47所。体育设施有市立体育馆,各种体育馆、运动场、游泳场、球场等,每年都举行各种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大会。

川崎市为纪念市制10周年,于1934年制定了市歌,把杜鹃花和三茶树定为市花和市树,象征着秩序和美德。此外每年都举行许多祭奠活动。

友好交往

沈阳市同川崎市于1979年10月,通过神奈川县副知事原正义来访,初次谈到建立友好城市问题。

1980年1月,川崎市市长伊藤三郎给沈阳市市长宋光来函,正式表示愿同沈阳市结为友好城市。同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以沈阳市市长宋光为团长的沈阳市友好代表团访问了日本川崎市,经双方协商,拟于1981年秋季在川崎市正式举行两市缔结友好城市的签字仪式。

1981年8月,沈阳市代市长王丹波和日本川崎市市长伊藤三郎在川崎市正式签署了两市结好协议,开辟了两市交往的新篇章。30年来,两市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1986年在纪念两市结好5周年之际,两市商定互赠纪念物。

1987年,川崎市赠送沈阳的“高空观览车”在北陵公园安家,沈阳市赠送川崎的庭院式建筑“沈秀园”在川崎大师公园落成。沈阳在川崎举办物产展期间,我市代表分别表演了老边饺子、篆刻和绘画的技艺。参展部分展品留在川崎后,川崎市专门设立了沈阳产品常设展室。

1991年5月,“沈阳川崎缔结友好城市10周年纪念仪式”在沈阳友谊宾馆隆重举行,沈阳市市长武迪生和川崎市市长高桥清在仪式上分别致词,并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10周年议定书》和与其有关的14个协议。

1997年4月,日本川崎市日本现代人联盟书画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

2000年9月和10月,日本川崎市产业振兴财团和劳动福祉协会代表团分别对沈阳市进行了访问。

2006年,沈阳市世博园开园期间,日本川崎市副市长带团来沈访问。

2007年,川崎市传统音乐代表团参加了沈阳市举办的“沈阳—川崎传统音乐交流日活动。

2009年,沈阳市举办了“沈阳—川崎环保特别日”活动。

2011年8月,沈阳—川崎建立友好城市关系30周年纪念招待会在沈阳举行,日本川崎市市长阿部孝夫出席招待会,并与沈阳市委书记曾维分别代表两市互赠纪念品。迄今,两市相互往来,开展交流的人员不断增多,交流内容已经涉及环保、卫生、自来水等诸多领域。


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地址: 沈阳市浑南区沈中大街206号 电话:02422728035

辽公网安备 21011202000250号 网站标识码:210100000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