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文攝影因為O-GPS1+星體追蹤功能,而起了極大的變化。
以前要拍攝美麗的天文照片,得配合星體的轉動,讓攝影機跟著追蹤,像使用赤道儀等沉重器材都是常見的事情。
但是,2011年上市的GPS UNIT O-GPS1衛星定位裝置和PENTAX單眼相機的組合,成功做到了「星體追蹤」功能,使得天文追蹤攝影變得輕易簡便。
我也在O-GPS1一上市後就馬上買了,配合當時手邊的K-5和K-r兩款機種,在梅雨時節的富士山、奥秩父和新潟縣湯澤町,為尋求短暫的放晴而來回奔波。
這次我想要介紹的對象,並非天文攝影的專家或是愛好者,而是希望能向有「想拍拍看星空照片」想法的一般民眾,說說我個人對於這些器材的功能和配件的一些看法,並說明為何PENTAX相機適合用來進行天文攝影。
一種GPS定位裝置,讓沒有搭載GPS功能的相機,也能透過星體追蹤功能拍攝星空。(
詳情請點此
)
※ 至於PENTAX K-1 Mark II、K-1、K-3 II這些已搭載GPS功能的相機機種,即便沒有O-GPS1,也有星體追蹤功能可使用。
■ 何謂校準?
O-GPS1(或內建GPS功能的相機)為取得正確的位置資訊,所進行的調整。(
詳情請點此
)
▲光是用以上介紹的攝影器材,就能拍出這樣的星空
PENTAX K-70+O-GPS1+HD PENTAX-DA 16-85mmF3.5-5.6ED DC WR
星體追蹤功能ON、光圈F4.5、曝光時間60秒、ISO3200、焦距16mm
(2018年6月18日拍攝於湯澤町)
基本上,先開啟「精密校準」進行相機設定。
接著只要以30~90秒左右的曝光時間來攝影就好了,曝光時間會因搭配的鏡頭焦距而有所不同。
不僅能拍出點狀的星星,甚至還可輕鬆拍到肉眼難以觀察到的銀河和星雲。
而且還不用像赤道儀那樣,得有一堆麻煩的顧慮和專業知識。
相較於赤道儀是以北極星為基準點調整極軸,星體追蹤功能的精密校準設定,即使是在看不到北極星的南半球也沒有阻礙。此外,只要進行過一次精密校準設定,就算關掉電源後,也依然可以保存設定,還可以連同腳架一起換方向,決定畫面構圖,相當方便。
O-GPS1系統因為重量輕,所以可用小型腳架,實在沒辦法時還可以直接放在地上拍攝。
但赤道儀可就無法自由移動了。
其實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優勢。
尤其是被稱為便攜赤道儀的小型攝影器材,畫面構圖簡直就成了最棘手的事情。
在決定構圖時,因動到器材讓極軸設定跑掉,或是為了勉強的構圖畫面導致失衡,所有器材呈現歪扭的狀態。這樣一來,當然就會拍成星星移動的軌跡畫面。
而星體追蹤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用低廉的價格,輕鬆進行真正的天文拍攝。
如果要用赤道儀,起碼要多出10萬日圓以上的費用,可是O-GPS1只要大概再多拿出2萬日圓。
為了更清楚好懂,我將上述的優點條列如下:
如果使用星體追蹤功能
例如60秒的曝光時間,可以拍出星星成靜止點狀、雲則是流動模樣的星空照片。
如果是135mm的等級,就相當足以應對遠距攝影。
只要不拔掉電池,就能一直保存精密校準的設定。
如果是在機身電源OFF、O-GPS1電源OFF、較新的原裝鏡頭情況下,換電池也沒問題。
而不具鏡頭資訊的手動對焦鏡,就需要重新輸入焦距資訊。
對於在車內等待放晴的時刻來說相當方便。
如果大幅更動拍攝地點,就必須再次進行精密校準。
可以連腳架一起換方向,調整構圖畫面,這是非常方便的一大優點。
可以直接擺在地面往上拍。
就算看不見北極星也沒有問題。
可放心於南半球使用。
可即時快速拍攝,也是星體追蹤的優點。
→碰巧在旅行地看見美好的星空和風景! 10分後就拍攝完成!
▲PENTAX K-5 IIs+O-GPS1+smc PENTAX-DA L 18-55mmF3.5-5.6AL
星體追蹤ON、光圈F4.5、曝光時間90秒、ISO 3200、焦距18mm
(拍攝於富士山須走口五合目)採用K-r的套裝鏡頭。
可以在相機內的間隔合成中,選擇「比較明」進行合成,毋須另外購入軟體。
利用星體追蹤功能,可在ISO3200以下拍攝星空照。
看看目前的數位單眼相機,感覺動態範圍的最大極限,大概就在於ISO3200左右。
另一方面,由於星體(地球)自轉速度相當快,就算以廣角鏡頭進行拍攝,但只要15秒左右的曝光,就無法拍出點狀的星體。
因此,如果用ISO3200進行長達30秒的曝光,無疑就會將星體拍成線狀了。
所以,儘管了解到畫質會較粗,仍設定為ISO6400,大概拍10秒左右就會形成目前的星空照片了。
感覺比較有利於ISO3200以下使用。
▲將HD PENTAX-DA 15mmF4ED AL Limited的光圈調到F5.6進行拍攝
PENTAX K-70+O-GPS1+HD PENTAX-DA 15mmF4ED AL Limited
星體追蹤ON、光圈F5.6、曝光時間60秒、ISO 3200、焦距 15mm(拍攝於湯澤)
▲HD PENTAX-DA 16-85mmF3.5-5.6ED DC WR廣角端16mm全開光圈拍攝
PENTAX K-70+O-GPS1+HD PENTAX-DA 16-85mmF3.5-5.6ED DC WR
星體追蹤ON、光圈F3.5、曝光時間60秒、ISO 3200、焦距16mm(拍攝於群馬縣上野村天空之橋)
▲在星空照片中,特地將人造光源拍攝進去也頗為有趣
PENTAX K-70+O-GPS1+HD PENTAX-DA 16-85mmF3.5-5.6ED DC WR
星體追蹤ON、光圈F4.5、曝光時間60秒、ISO 3200、焦距16mm
(2018年6月18日 拍攝於新潟縣神樂三俣滑雪場的大停車場)
左邊是火星,中央是土星,右邊是天蠍座的心宿二。
▲用K-70和套裝鏡頭拍攝的JPEG照片,經過後製處理呈現的M31仙女座星系
PENTAX K-70+O-GPS1+ smc PENTAX-DA 18-135mmF3.5-5.6ED AL[IF] DC WR
星體追蹤ON、光圈F5.6、曝光時間30秒、ISO 6400、焦距135mm
這裡所介紹的照片,全都是以市面販售的PENTAX相機,直接拍攝出來的照片。
要拍出優秀的天文照片,最重要的就是前往夜空昏暗的地方。
要一個不是天文照片愛好者的人,尤其是女性在暗夜中行動,或許有點困難。
可是,如果是在與家人或朋友的旅行當中,就能有很多這樣的機會。
當然,在國外也沒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要在一大堆行李當中,再塞進赤道儀和大型腳架……應該是沒有這種多餘的空間吧。
我自己也是這樣,但直到我遇見了星體追蹤功能。
如果是像這篇文章所介紹的照片等級,只要開頭提到的那些裝備就能拍出來了,那可是相當令人感激的一件事。
身為從事天文器材技師這麼特殊工作的我,得頻繁地使用各種相機來進行拍攝。
就跟職業攝影師一樣,我也會遇到不容許失敗的工作現場,這時星體追蹤功能的飛快速度,就會幫上大忙。
如果各位接下來也想嘗試拍攝星空照片的話,建議與可搭載
獨一無二的遠距利器「星體追蹤功能」
的PENTAX相機一起使用,相信在拍攝和旅行的地方都更增添樂趣。
【以下為本文中所介紹的產品】
PENTAX K-70
GPS UNIT O-GPS1衛星定位裝置
HD PENTAX-DA 15mmF4ED AL Limited
HD PENTAX-DA 16-85mmF3.5-5.6ED DC WR
smc PENTAX-DA 18-135mmF3.5-5.6ED AL[IF] DC WR
原出處(日文):天体撮影から考える Why PENT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