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教育局组织机关全体人员、校园长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在八楼会议室集中收看了警示教育片——《找寻失落的“救助金”》。该片取自发生在我市大观镇艳景社区一个真实案例,市纪委和监察局精心策划、匠心独运,以“微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事件小、切入点小,情节起伏不大,但却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震撼的感觉。为什么呢,正是由于它的“小”,才与我们更加贴近,才更加能打动人。

一方面,从影片中看出我们个别基层干部忘记了宗旨意识,把给群众的帮扶资金当成自己的权力“红利”。大观镇艳景社区原支部书记陈明海、主任杨建国认为,灾后重建工作辛苦,就应该享受享受,况且“帮扶的社区群众,都是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啊”,这些言语,体现出个别基层干部已经精神上“变质”,群众的救扶资金可以随意拿来自己截留享用,变成自己的私利。同时,客观上也可以看出对基层干部缺少监督,制度不健全,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另一方面,还有像王安那样没有忘本、秉持初心的党员。当王安想把整个事情调查清楚时,其妻子小云说:“这事都过去这么久了,你还管他干什么……况且,就算这个钱真的被截了,那钱又不算多,会有几个人在意”。的确,过了好几年,大家都淡忘了。作为妻子,担心丈夫会招到报复,劝丈夫放弃调查,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王安回答:“我好歹是个党员”。当弱势的困难群众碰到这些不公时,党员不为群众做主,哪谁站出来为他们做主呢。虽然王安的话不多,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却更加有力量、动人心。我们也为还有能为群众做主的普通党员点赞打call。

影片虽小,但从中我们看出在广大的基层农村,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这些基层干部就是党的各项政策的执行者,是离群众最近的人。他们如果利用手中的“微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党的政策执行走了样,群众会对我们党和政府是怎样的看法?所以,深入治理“微腐败”势在必行,因为它挽回的不仅是群众的损失,更挽回的是党的形象、群众的民心。

中共都江堰市纪委 都江堰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    2001-2023 蜀ICP备13012639号-1 网站简介
来信请寄:都江堰市问道西路12号    邮编:611830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