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又名 “热河行宫”、“承德离宫”,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康熙41年(公元1702年),康熙皇帝在夏季围猎时,同时踏察新的行宫地址,经过热河下营时,觉得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经过认真勘察,发现有丰富上好的水源,自然风景优美。康熙42年(公元1703年),在热河上营行宫的基础上,避暑山庄开始兴建。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 42年(1703年)至康熙52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1626059751787135.png

1626059753556930.png

1.相地: 众山环绕,呈辅弼拱卫之势。总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巍巍高山雄踞于西,具有蒙古牧场风光的平地居于北部,具有江南秀美风光的水系居于南部。且周边山川秀美,便于借景。如冠帽峰、罗汉山、鸡冠山、磬锤峰、蛤蟆石等。

2.立意 :静观万物,俯查庶类;崇朴鉴奢,以素药艳;博采名景,集锦一园;外旷内幽,求寂避喧。

3.布局 :前宫后苑。

宫廷区 位于南端,占地 10 公顷,由三座平行的建筑群组成。正宫 9 进院落,入口丽正门,正门午门,前 5 为前朝,处理政务,主殿澹泊敬诚殿,全部为楠木建造,俗称楠木殿。后 4 为内廷,皇帝起居之处,主殿烟波致爽殿,七楹,进深两间。后殿云山胜地楼,两层,不设楼梯,利用庭院叠石为蹬道,可从楼上观赏苑林区的湖山。内廷的建筑物均以游廊相连,庭院空间既隔又透,配以花树山石,园林气氛浓郁。松鹤斋,见于乾隆年间,为后宫居所。东宫有 6 进院落,为举行大型庆典之所,入口德汇门。最后一进为卷阿胜境殿,紧邻苑林湖泊区。

湖泊区 占地 43 公顷。是人工开凿的湖泊、岛屿、堤岸。有 10 个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特色。东北角为著名的热泉。最大岛如意洲,占地 4 公顷,最小岛仅 0.4 公顷。大岛有:文园岛、清舒山馆岛、月色江声岛、如意洲、文津阁;小岛有戒得堂、金山岛、青莲岛、环碧岛、临芳墅岛,洲岛之间以桥堤相连。

平原区 占地 53 公顷。地势开阔,有春好轩、嘉树轩、永佑寺等 9 组建筑,为赏花纳凉之处。中部有万树园和试马埭。南缘在如意湖北岸有水流云在、濠濮间想、莺啭乔木、甫田丛樾等 4 个亭子作为小景点,作为湖区与平原的过度。平原北部作为与山岭交汇处的枢纽,以永佑寺舍利塔作为平原南北纵深的尽端收束点。

山峦区 位于山庄西北部。占地 422 公顷。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形饱满、峰峦涌匮。主要山头高处平原 50~100 米,最高者 150 米。有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等四条大的峡谷。显露的点睛建筑有 4 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锤峰落照等,均为亭子。其余的小园林和寺庙建筑群,均在幽谷深壑的隐蔽地段。

4.造山理水 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用,以溪流、瀑布、平池、湖沼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水的动态和静态特点,不仅观水形,而且听水声。因水成景。

理水 :沟通水系,疏水之由来,察源之来历。水源有三处:武烈河、狮子沟、裴家河;热河泉;山庄山泉和地面径流。利用水利功臣造景,闸门控制水速,沉降泥沙,开挖半月湖。半月湖以下为长河,在松云峡、梨树峪等谷口扩大为喇叭状。山庄湖区多为中距离观赏,有 3 天旷远的水景线,纵深长而水道较直。水心榭为水闸,控制新旧湖的不同水位。

造山 :真山雄踞,无需筑山。借挖湖之土,用以组织局部空间,协调景点的关系以弥补天然不足。如试马埭位于文津阁侧溪河之东,筑防水堤。万树园的地形排水调整。洲岛上的土山塑造。掇山,宫殿区主要以云山胜地、松鹤斋、万壑松风为重点。湖区以狮子林、金山、烟雨楼、文津阁为重点,山区以广元宫、山近轩、宜照斋、秀起堂为重点。选用附近的细砂岩,体态顽夯、雄浑沉实,以衬托山庄雄奇的山野气氛,与湖石石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

5.植物配置

七十二景中一半以上与植物有关或以植物作为主题。山区以松柏为主,湖区以柳为主。松云峡尽是郁郁苍苍的纯林,也有其它树种成丛或者丛植强调局部地段的风景特征。榛子峪以种植榛子树为主,梨树峪种植大片梨树,梨花伴月。

平原景区植物把园林造景和建园的政治意图结合起来。万树园丛植虬健多姿的老榆树数千株,麋鹿成群奔逐其间。试马埭则为一片如茵的草毡,形成塞外草原的粗犷风光。

6. 因山构室

依山傍溪的山居建筑处理。

悬谷安景 —— 青枫绿屿

山怀建轩 —— 山近轩

绝巘座堂 —— 碧静堂

沉谷架舍 —— 玉岑精舍

据峰为堂 —— 秀起堂

7. 园中园

烟雨楼 :建于乾隆三十六年( 1781 年),仿嘉兴烟雨楼形制。因用地限制,尽可能靠近如意洲,在另外三面营造空濛特色。

小金山 :仿镇江金山寺修建。屋包山。

文津阁 :仿宁波天一阁,兼收米芾宝晋斋的特点。在西岭山路的院落中,外观重檐两层,内部结构三层,中层藏书为底檐全部遮挡,防止阳光直射。阁前砌平台,台下聚池潭,潭内映弯月,曰日月同辉。月为池南假山洞府之中叠石成月牙形孔洞,光线穿洞投影水池,形成水中月。假山有 “十八学士登瀛洲”造型,又有承德十大名山的缩影。

图文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姚崇怀、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潘延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