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作为城市公共建筑,长安书院坚持开放性、公益性的原则,为市民打造出一座多功能、现代化、复合型的文化体验新空间。图书馆以一条蜿蜒的知识峡谷贯穿建筑,将中轴绿化与滨河景观相连通,使环境景观自然地渗透到室内。所有阅览空间均紧密地与峡谷状中庭结合,将为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览体验。除图书馆、美术馆两大主体功能,还设计在建筑中贯穿横纵两个方向,植入“十”字内街,其中涵盖一系列公共性和服务性功能,使建筑具有全天候的活力。

武海靖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整体施工难度大,主体采用钢结构,施工面积大,交叉作业多,特别是屋顶的悬挑施工,施工难度大,对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成较大压力。为此,项目制定了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交叉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临边防护、张贴警示牌、动火管理等,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灞水之滨新地标

彰显西安文化新魅力

作为服务十四运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公益项目,长安书院项目于今年2月份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外立面施工,正在进行泛光照明联合调试。

长安书院项目坚持先进、适用、可靠的原则,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采用了不少适用范围广、应用前景好、符合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型材料,包括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应用技术、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等。

武海靖介绍,长安书院项目使用了较多新型钢结构技术,特别是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改善了施工数据的采集、传递、存储、分析、使用等各个环节,将人员、材料、机器、产品等与施工管理、决策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实现施工现场信息高效传递和实时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长安书院项目还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不同施工内容中,采用了多项绿色施工技术,降低了各个环节不同程度产生的能源消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回收再利用建设过程中有害物质不超标的建筑材料,合理控制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使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充分发挥出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势。

“书页”缓缓展开,西安文化新地标昂然屹立在灞水之滨。

接下来,长安书院将抓紧进行内部装修施工,争取早日面向市民开放。项目建成后将与奥体中心“一动一静”,构成西安新时代的文体中心,对改善民生、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届时,翻开这本大书,您会从哪一章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