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字意,出生于冀州蠡吾国(今河北博野),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
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驾崩,刘志即位,即汉桓帝。即位初期,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年),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宣告了东汉王朝外戚专权时代的结束。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被刘志封为列侯。自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东汉进入了更加黑暗的宦官专权时代。由于宦官肆虐,党同伐异,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延熹九年(166年),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李膺等200余人被捕,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68年1月25日),刘志去世,终年三十六岁 ,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对汉桓帝的评价:
诸葛亮: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6]
范晔: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斯将所谓“听于神”乎!及诛梁冀,奋威怒,天下犹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 [27]
周昙:能嫌跋扈斩梁王,宁便荣枯信段张。襄楷忠言谁佞惑,忍教奸祸起萧墙。 [28]
罗贯中: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29]
王夫之:桓帝淫于色,而继嗣不立,汉之大事,孰有切于此者! [30]
历史上, 东亚 古代有多名 皇帝 谥号 桓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