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定律,假如
长期
得不到想要的
价值
,人们就会出现
职业倦怠
,这就是“油箱定律”。找
工作
是兴趣重要还是发展重要,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一辆
法拉利
,性能再好,如果不加油也会
抛锚
。对职场人而言,“油”指的是
职业
目标
,是工作的动力。很多完全根据兴趣选择职业的人,往往忽略了职业价值,即“我为什么对它感兴趣?我想要什么?”最好的
状
态当然是两者结合,但现实往往并不完美。
当职业价值与兴趣二者出现矛盾时,我们要先想想职业目标是什么,自己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然后找出衡量尺度,是薪水、
稳定性
还是体现
自我价值
。只有
定义
了得与失的
标准
,我们才能判断是工作本身的“
发动机
”不好,还是自己的“油”不够。
人在一个
岗位
待久了,热情渐渐磨去,难免疲惫、厌烦、提不起精神、干活没动力、
情绪
不稳定,开始得过且过。这时,千万不要盲目
辞职
,而应想
办法
给自己“加满油”。我们可以将工作
分解
为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完成它们就是
自我
完善的过程,能为你带来成就感,还能激发新的工作热情。
榴莲定律是一种职
场
心理
定律。它一般用来形容
职场新人
,他们
应该
主动尝试而不是等待。
如果去问一个从没有吃过榴莲的人,“你喜欢吃榴莲吗?”他是无法回答的——他既不能说他爱吃,也不能说他不爱吃。”对于缺乏职业视野但又不去主动了解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很多人希望立刻、马上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可以干一辈子的
工作
,但往往忽略了只有主动去接近、去体验,才能得到让自己安心的答案。
用“榴莲定律”来形容职场新人更贴切。新人总是凭
想象
断定一份工作的好坏,但不实践,就发现不了工作的真正
价值
。有人
统计
过,即使在不断实践的前提下,一个人要想找到
理想
的工作也
需要
大约3年时间。因此,等待没有结果,与其纠结如何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如调整心态多去尝试,这样才能在每一次历练中得到最终的答案。对于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来说,在处理工作时,也要主动发现
和解
决问题,敢于尝试;在处理
人际关系
时,要主动与
团队
靠拢,以诚待人。
梦露定律是一种职场心理定律。
意指
一份工作既有让你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
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曾这样说过:“如果你不能
接受
我最糟糕的一面,那么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那一面。”后被引申到工作上。如果让某人给现在的工作打分,没几个人会给满分。
根据“梦露定律”,一份工作既有让你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薪资情况、
工作环境
、
职业发展
、人际关系等因素,都会成为
工作满意度
的评分
标准
。人们之所以
跳槽
,正是因为放大了对
工作
的“不满意”之处。美国
职业咨询师
派特里克·兰西尼奥指出,从现实来看,对
工作不满意
的人远多于满意的人。但实际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工作本身关系不大。一位年薪25万元的
市场
经理
可能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而
餐厅
里为他
服务
的服务员或许就很有成就感。
因此,当你对工作产生不满时,首先要找出根源:是难以处理与同事、上司的关系,还是觉得
公司
对自己不公、不被认可、发展前景渺茫等。接下来要找解决方法,问问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是否做到了尊重、示弱、
沟通
和包容;在发展方面,目前的工作能否提高你的
能力
。对
管理者
来说,要消除
员工
的不满,必须真正了解员工的
需求
,为员工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保障稳定、健全、公平、公正的
制度
,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
卓越
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
专家
,
需要
10000小时,按
比例
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
人口
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这是“一万小时法则”被提出的事实论据。
136离职定律是关于
离职
规律的总结,即入职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和6年各个入职阶段的
员工
容易离职。
1、入职1个月:离职与
HR
关系较大;
2、入职3个月:离职原因与直接上级关系较大;
3、入职6个月:离职原因与
企业文化
关系较大;
4、入职1年:离职原因与
职业
晋升
关系较大;
5、入职3年:离职原因与发展平台关系较大
6、入职6年:
员工离职
的可能性很小。
【本文为
MBA智库百科
(
ID
:
Mbalibwiki
)综合整理,如需转载,请申请
授权
,并按要求注明来源、作者及本页链接,否则违者必究】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油箱定律,假如
长期
得不到想要的
价值
,人们就会出现
职业倦怠
,这就是“油箱定律”。找
工作
是兴趣重要还是发展重要,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一辆
法拉利
,性能再好,如果不加油也会
抛锚
。对职场人而言,“油”指的是
职业
目标
,是工作的动力。很多完全根据兴趣选择职业的人,往往忽略了职业价值,即“我为什么对它感兴趣?我想要什么?”最好的
状
态当然是两者结合,但现实往往并不完美。
当职业价值与兴趣二者出现矛盾时,我们要先想想职业目标是什么,自己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然后找出衡量尺度,是薪水、
稳定性
还是体现
自我价值
。只有
定义
了得与失的
标准
,我们才能判断是工作本身的“
发动机
”不好,还是自己的“油”不够。
人在一个
岗位
待久了,热情渐渐磨去,难免疲惫、厌烦、提不起精神、干活没动力、
情绪
不稳定,开始得过且过。这时,千万不要盲目
辞职
,而应想
办法
给自己“加满油”。我们可以将工作
分解
为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完成它们就是
自我
完善的过程,能为你带来成就感,还能激发新的工作热情。
榴莲定律是一种职
场
心理
定律。它一般用来形容
职场新人
,他们
应该
主动尝试而不是等待。
如果去问一个从没有吃过榴莲的人,“你喜欢吃榴莲吗?”他是无法回答的——他既不能说他爱吃,也不能说他不爱吃。”对于缺乏职业视野但又不去主动了解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很多人希望立刻、马上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可以干一辈子的
工作
,但往往忽略了只有主动去接近、去体验,才能得到让自己安心的答案。
用“榴莲定律”来形容职场新人更贴切。新人总是凭
想象
断定一份工作的好坏,但不实践,就发现不了工作的真正
价值
。有人
统计
过,即使在不断实践的前提下,一个人要想找到
理想
的工作也
需要
大约3年时间。因此,等待没有结果,与其纠结如何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如调整心态多去尝试,这样才能在每一次历练中得到最终的答案。对于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来说,在处理工作时,也要主动发现
和解
决问题,敢于尝试;在处理
人际关系
时,要主动与
团队
靠拢,以诚待人。
梦露定律是一种职场心理定律。
意指
一份工作既有让你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
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曾这样说过:“如果你不能
接受
我最糟糕的一面,那么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那一面。”后被引申到工作上。如果让某人给现在的工作打分,没几个人会给满分。
根据“梦露定律”,一份工作既有让你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薪资情况、
工作环境
、
职业发展
、人际关系等因素,都会成为
工作满意度
的评分
标准
。人们之所以
跳槽
,正是因为放大了对
工作
的“不满意”之处。美国
职业咨询师
派特里克·兰西尼奥指出,从现实来看,对
工作不满意
的人远多于满意的人。但实际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工作本身关系不大。一位年薪25万元的
市场
经理
可能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而
餐厅
里为他
服务
的服务员或许就很有成就感。
因此,当你对工作产生不满时,首先要找出根源:是难以处理与同事、上司的关系,还是觉得
公司
对自己不公、不被认可、发展前景渺茫等。接下来要找解决方法,问问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是否做到了尊重、示弱、
沟通
和包容;在发展方面,目前的工作能否提高你的
能力
。对
管理者
来说,要消除
员工
的不满,必须真正了解员工的
需求
,为员工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保障稳定、健全、公平、公正的
制度
,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
卓越
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
专家
,
需要
10000小时,按
比例
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音乐神童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
人口
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这是“一万小时法则”被提出的事实论据。
136离职定律是关于
离职
规律的总结,即入职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和6年各个入职阶段的
员工
容易离职。
1、入职1个月:离职与
HR
关系较大;
2、入职3个月:离职原因与直接上级关系较大;
3、入职6个月:离职原因与
企业文化
关系较大;
4、入职1年:离职原因与
职业
晋升
关系较大;
5、入职3年:离职原因与发展平台关系较大
6、入职6年:
员工离职
的可能性很小。
【本文为
MBA智库百科
(
ID
:
Mbalibwiki
)综合整理,如需转载,请申请
授权
,并按要求注明来源、作者及本页链接,否则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