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帮助
收藏
0 有用+1
0

预防性维修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在机械设备没有发生故障或尚未造成损坏的前提下即展开维修的维修方式

简介

预防性维修( preventive maintenance )通过对产品的系统性检查、设备测试和更换以防止 功能故障 发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可以包括调整、 润滑 、定期检查等。主要用于其故障后果会危及安全和影响任务完成,或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产品。预防性维修的目的是降低产品失效的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它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按规定的准则实施维修,通常包括保养、操作人员监控、使用检查、功能检测、定时拆修和定时报废等维修工作类型。新设备研制的初期,就应考虑预防性维修问题,提出减少和便于预防性维修的设计要求;应进行可靠的维修分析,应用逻辑判断的方法确定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要求,制订设备预防性维修大纲,规定设备需要进行预防性维修的产品、工作类型、间隔期和进行维修工作的维修级别,确保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水平。
图1.复杂系统的预防性维修曲线

分类

广义的预防性维修包括三种维护方式,分别是 定期维修 、状态维修和主动维修。定期维修是传统的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称之为预知性维修。以下将针对这三种维修方式进行介绍。 [1]
由上可知状态维修是一种利用 传感器 监测技术 和故障诊断技术以分析、评估设备运行情况,并判断设备维修需求的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有两种方式:点检状态维修和远程监测状态维修;前者由检测人员利用简易检测设备定期检查,后者依靠设备中嵌入监测系统自动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对故障趋势进行分析。状态维修的要点在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识别,因此,其对设备的监测和诊断技术有较高要求。 [2]
图2.故障率与预防性维护次数

存在问题

(2) 维修周期 由统计方式确定,所以常会造成维修过度,以致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3)对于复杂机械设备维护效果差,适用于磨耗故障,而使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的情况;
(4)因定期维修而造成的停产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定期维修是按照一定的周期无条件进行修理、更换,虽然这样做简单而有效,但由于长期提前修理、更换,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企业竞争力。为了适应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更高级的预防性维修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