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 名
- 费正清
- 所处时代
- 现当代
- 民族族群
- 盎格鲁-撒克逊人
- 出生日期
- 1907年5月24日
- 逝世日期
- 1991年9月14日
- 逝世地
- 美国剑桥 [33]
- 主要成就
- 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 主要成就
-
哈佛大学
教授
国际汉学泰斗 - 主要作品
- 《剑桥晚清史》《 剑桥中华民国史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 本 名
- 约翰·金·费尔班克 [32]
- 外文名
- John King Fairbank
- 国 籍
- 美国
- 职 业
- 历史学家 、汉学家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任教哈佛
赴华外交
汉学泰斗
退休去世
主要影响
开创汉学
-
开创汉学及学术著作
-
创建研究中心
-
呼吁对东亚的研究
-
扶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学
学术观点
-
提出了总体审视中国的意象观念
-
提出阶段性的历史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详细科学真实的科学考证
-
超越立场的实证主义论证特点
研究模式
历史评价
-
-
自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在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里,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领域中,费正清堪称独一无二影响深远的大家。虽然现在他已从哈佛大学退休,但是他的影响仍然不减当年。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说,他所主编的、独立撰写的以及合作撰写的大量著作,涉及中国外交、政治制度史、传教史、共产党组织、军事史以及美国的对华政策等,内容广泛,不但功在当代,而且也必将在21世纪继续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36 ]
-
费正清具备能够写作这样一部超凡脱俗的自传体回忆录的多种素质:他有过人的记忆力;珍惜字纸,不随便丢弃任何一张便笺或信件;身体健康,年逾七旬依然思维敏捷一如当年;其事业追求阅历丰富:从休伦到南达科他,从威斯康星到哈佛,从牛津到战前的北京,及至战时成都;他有激情,他不但坚信自己所做的是一项兴味盎然的研究,而且也希望每一个人都应当了解这一点。正是这些个人素质的综合作用,才写就了这样一部令人敬佩的典范的回忆录——一部有趣的、无拘无束的、详尽的惊世之作。 [36 ]
-
-
李云泉教授在2011年发表的《再论清代朝贡体制》开篇指出:“自1941年美国中国学家费正清与美籍华裔学者邓嗣禹合作发表《论清代的朝贡制度》一文以来,其学术观点长期左右欧美、日、韩学界的相关研究,并对中国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19]
-
付译婷:费正清是美国中国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的学术经历是现代美国中国学发展的一个缩影。首先,他完成了从古典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的过渡,创立了以地区研究为标志的现代美国中国学。其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费正清以哈佛大学为基地,借助哈佛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哈佛的学术品牌,把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变迁作为中国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创立了中国研究的新模式。在他辛勤开垦的这片园地中,他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代表了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不仅影响了几代美国中国学家和西方汉学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1991年,费正清逝世,欧美媒体认为是西方中国学学术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18]
-
郑良旭:费正清的一生都在做关于中国的研究,是他将美国中国学的研究从欧洲汉学中牵引出来,并将其发展为以历史学为主要架构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他一生中也孜孜不倦地教诲后学,培养了大批的美国中国学学者,推动了美国中国学的持续发展。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各种机构和途径积极推进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理解,为美国利益最大化而为中美关系出谋划策,将学术研究照入现实,发挥影响。费正清在美国,被誉为“中国学之父”。 [22]
-
杜茂玉:费正清作为一位极不寻常的历史学家以较为客观的态度正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史以及前景,他的观点主张以及学术作品不仅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而且还教育公众,推动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 [21]
-
陶文钊 :他相信,中美这两个国家及其代表的文化是能够共存的,关键在于相互了解。他毕生的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他的一个始终不渝的信念是,如果美国人需要一个更安全的未来,那么就要使他们了解中国,并且用这种知识来认识中美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费正清的这种观点具有越来越现实的意义。 [34]
轶事典故
人际关系
父母
妻子
女儿
朋友
主要作品
《在亚洲的下一步》
|
《近代中国:1898—1937年中文著作书目指南》
|
|
《中国共产党文献史(1921—1950)》
|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年通商口岸的开埠》
|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
|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研究指南》
|
《日本近代中国研究书目指南》
|
|
《清季史料入门》
|
《清代的政府:三项研究》
|
《东亚:伟大的传统》
|
《东亚:近代的变革》
|
《东亚:传统与变革》
|
|
《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
|
《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
|
《关于中国传统与维新的新观点》
|
《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
|
《在华传教事业与美国》
|
《中国的兵法》
|
《日本近代中国研究书目指南续编》
|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书信集(1868—1907)》
|
《中美两国的相互影响:历史评述》
|
《中美关系展望》
|
《与中国的五十年不解之缘》
|
《基督教在中国——早期新教传教士作品研究》
|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札记(1854—1863)》
|
《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回顾:中美双方的状况》
|
《观察中国》
|
||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册)
|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册)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下
|
||
(资料来源:
[16]
)
|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