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是一种利用不同光学原理,缩短人类肉眼和太空物体间的可视距离,从而使人类可以观察、观测天体,了解天体信息的仪器。
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契机在于1608年,一位荷兰的眼镜制造学徒偶尔发现将两片不同透镜相叠,可以看到非常远的物体,伽利略得知后进行多次试验,最终确定透镜的种类和距离比例,制作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用来观测天空,这个最基本的望远镜使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将其定义为折射望远镜。
而后在1663年,苏格兰格里高利尝试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一种新的天文望远镜,但工艺的不成熟导致这一类望远镜未得到大众认可。166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成功将反射原理运用到望远镜上,制成反射望远镜,相比于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的口径更小,放大倍率更大,并一定程度地消除了折射望远镜导致的色差问题,颇受人们追崇,后人称之为牛顿是反射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