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范畴和“法庭科学”的广义范畴相近,但其研究内容更宽更多,它还包括在案件侦查和调查过程中、在
犯罪预防
中运用的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的定义为:“刑事科学技术,是国家公安机关、安全机关、人民
检察院
、人民法院,依据
刑事诉讼法
律,运用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
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查明事件法律性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预防犯罪规律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该定义阐明了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主体、法律依据、研究目的、内容、任务等要点。
刑事科学技术所面临的任务极其复杂,所要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其最主要的任务是服务于侦查破案,揭露和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安定、危害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
、触犯国家刑律的违法犯罪活动。
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法学)、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极其综合应用。刑事科学技术现有专业门类近20种。
刑事科学技术是我国公安司法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隶属的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有:
痕迹检验
、文件检验学、
声像技术
、刑事化验、法医检验、警犬技术、
心理测试
、生物物证和
电子物证
等九大部分。刑事科学技术主要是运用物质转移和
互换原理
、
种属鉴别
原理和
同一认定
原理完成对物证的识别、检验和鉴定工作。
痕迹检验
:刑事科学技术主要
学科体系
之一,综合运用痕迹检验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
犯罪痕迹
的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发现、显现、提取、分析、鉴定犯罪痕迹的方法,进而揭露和证实犯罪,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主要包括:
手印
、足迹、
工具痕迹
、
枪弹痕迹
、交通痕迹、爆炸痕迹、
牙齿痕迹
和特殊痕迹,以及
现场勘查
等。
声像技术:通过画面和音响来表达内在含义的方法,它涉及对语言、音响和画面加工处理,
电影胶片
制作和
电视录像
制作等技术。主要包括:刑事图像、
物证检验照相
、视听资料分析与处理、
人像识别
等。
警犬技术:
警犬
技术是
警察机关
根据警务需要,训练、使用、管理、繁育警犬以及对警犬疾病进行防治的一种专门技术。主要包括:警犬技术概论、气味的研究和利用、警犬训练、警犬使用、警犬繁育、警犬疾病防治、警犬技术工作管理等。
生物物证:生物物证就是指在经过一定的处理手段之后,能够得到相应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特征的一类物证,而该类物证基本都出自生物体。该类物证的一大特点是:均含有能够识别特定个体或群体的物质。是刑事科学技术体系中新兴的一大门类。其主要研究毛发、皮屑、血液、精液、分泌物、
排泄物
、部分其它组织等物证。
电子物证
:电子物证就是
被作为
证据研究的、能够证明案件相关事实的电子文件。其特征为:内在实质上的无形性、外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客观真实性和易破坏性。这也是刑事科学技术体系中新兴的一大门类。主要包括:计算机
电子证据
和
计算机犯罪
现场勘查等。
思想教育
课程模块:政治理论等课程,坚持“政治育警”,提高学生的
政治觉悟
,培养高尚的
职业道德
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加强“两课”的教学,注意将课程融入平时的政治学习、各种教育讲座、公益活动、政治思想工作中,增强效果。
人文科学
课程模块:开设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等课程,培养计算机、外语、写作等能力。开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为专业课程打基础。
警用法律课程模块:开设刑法、
刑事诉讼法
以及与
刑事科学技术
鉴定有关的法规等,培养其警用法律运用能力。法律课的
教学内容
应与其他专业有区别,要紧密结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如刑事诉讼法关于现场勘查、物证发现提取、检验、鉴定等
法律程序
及要求。
警察技能课程模块:开设擒拿、射击、驾驶等课程,培养警察
基本技能
。警体技能要达到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但可比侦查、治安等专业要求低一些。
刑事科学技术课程模块:建立完善刑事科学技术
学科群
,突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特色,加重其课程比重,培养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能力。将原来的课程作一些调整:将原来的
痕迹检验学
分为“手印检验”、“足印检验”、“工具
痕迹检验
”、“
枪弹痕迹检验
”等;将原来的
刑事影像学
分为“
刑事照相
和摄录像”和“刑事
图像处理
”;将原来
法医学
分为“生物
物证检验
学”(指对涉及案件的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质检验)和法医学(指
法医病理学
鉴定、
法医临床学
鉴定等);将原来的刑事化验分为“毒物和毒品检验”、“微量物证检验”;加重
文件检验
和现场勘查的比重、开设刑事科学技术总论、现场勘查等课程。
为适应
公安机关
刑事科学技术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可在大三学生实习返校后,根据公安机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的
就业意向
和
个人兴趣
,选择刑事科学技术具体的专业方向,对相应的专业课程开设加强课,如痕迹专业方向,可开设特殊
痕迹检验
等课程;刑事影像专业方向,可加重刑事摄录像、刑事图像处理等课程。深入
学习理论
和
操作技能
,尤其是操作技能,以达到学生就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
刑事科学技术
历史背景
刑事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刑事诉讼领域具体应用的学科,它的发展始终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同步。19世纪下半叶,随着
工业革命
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刑事
科学技术体系
也随之形成。但从渊源上说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说,而且在中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项目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中国是被世界公认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是
指纹技术
的起源地。
夏代前后,陶瓷上留有制作者有意捺印,以作为图案或标记使用。
周代
的契约上就出现捺印的手印。1975年从湖北
云梦县
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
封诊式
》是中国最早有关现场勘查和
痕迹学
的
技术文献
。中国古代法医学始于公元前407年
魏国
颁布的《
法经
》,守
理宗
淳七年(1247年),湖南
提点刑狱
官
宋慈
编著的
《洗冤集录》
五卷,这是中国古老的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刑事科学技术
发展现状
从初创到发展到当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刑事科学技术开创和建设的第一阶段(1949~1965年);刑事科学技术遭到
严重破坏
的第二阶段(1966~197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从此中国进入了历史性的发展时期,刑事科学技术也进入了恢复并迅猛发展的第三阶段。全面构造并形成了刑事科学技术的学科体系,在规模和水平上更能适应斗争发展的需要。
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应用
分子生物学
、生命科学、新材料和DNA技术、生化技术、
纳米技术
,形成全新的
应用学科
平台。物证的发现、提取技术从常量向微量、超微量方向发展。分析检验技术向分子化水平发展,精度越来越高,并且检测、记录、分析全过程由
手工
、半自动向
全自动化
转变。